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拉动,而其中大部分是政府的投资,而地方政府投资又占了其中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地方政府投资作为地方政府行使资源配置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结构的现状和合理性也极大地关系到经济的良性发展。然而一直以来,对地方政府投资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地方政府投资结构问题的研究,是我国财政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致使我国地方政府在投资决策中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屡屡出现失误。我国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些失误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破坏了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后劲。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作为研究的主题,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地方政府投资结构是指,地方政府为实现辖区内或区域内的社会效益,根据当地外部客观环境和政府投资主观偏好,将所积累的财政资金和筹集的各项投资资金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各领域形成的比例。由于政府的投资主观偏好难以衡量,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客观环境下地方政府的投资结构。这些外部客观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达程度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达程度下,地方政府如何选择投资领域和安排各投资领域的投入比重。围绕着这种理解和思路,本文的内容框架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章导论。首先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阐述本文研究思路为:从规范分析角度研究我国的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选择问题;从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角度,以选取的九个省的预算内地方政府投资(包括省、市、县、乡)的结构为样本,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各领域的比重分配。再次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本文两个独创的指标加以解释,接着列举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最后对中外与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分析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内涵。首先对投资、投资结构进行界定,其中穿插阐述了投资结构的影响因素,明确了本文中主要讨论的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集中在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达程度上。其次,对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分类,并指出地方政府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达程度下,如何选择投资领域和安排各投资领域的投入比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接着本章阐述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对经济的三大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调控地方经济、扩大就业。最后本章比较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与其他非政府主体的投资结构的差别,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与中央政府投资结构的差别。第三章主要从规范性的角度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中的领域选择问题。首先论述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投资领域应逐渐从竞争领域退出转移到公共领域。其次本章论述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与市场发达程度的关系,指出地方政府的投资领域应该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随着市场的逐渐完善,地方政府的投资领域应该有进有退。再次,本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投资领域“越位”与“缺位”并存,以及“面子工程”广泛存在的现象,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制度上的原因,然后提出地方政府选择投资领域的四大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社会效益原则、利益的外部性原则、示范性原则。最后本章根据上述分析,从行业划分的角度和财政预算科目划分的角度,提出了两个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权变选择模型。一个是“地方政府投资领域权变选择”模型,用于解决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行业市场发达程度下,地方政府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对该行业领域投资。另一个是“财政支出预算科目的优先投资类别的权变选择”模型,用于解决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如何确定优先支出的财政投资类别。第四章主要从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角度,选取九个省份作为分析样本,根据“经济发展效果值”把所选样本划分为四个水平,并从财政支出预算科目中属于政府投资的类别出发,分析其1996年到2005年之间各投资类别的比重变化。本章先是确定分析范围是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之外的省级政府的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支农支出、城市维护费这5类财政支出预算科目。然后逐类分析其占该省总的地方政府投资比重的历史变化,并据此归纳出若干规律和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各类科目占该省总的地方政府投资的比重与各省的经济效果值的相关度很大,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但这种相关并不具有单调性。第二,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强度不足,农业越来越不被地方政府所重视。第三,地方政府对经营性竞争领域的干预强度大幅减小,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得到加强,但国有企业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性仍存在。第四,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对科技投入很不足,特别是经济初步起飞的省份,但各地方政府财政对科技投资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第五,经济阶段性充分发展的省份的城市维护费支出比重高于处于其他发展时期的省份,大部分省份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不足。本章最后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中各类别支出比重的波动性,指出科技三项费比重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比重的波动特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指出处于经济发展中的调整补充阶段的省份的基本建设支出比重有其强烈波动的动因。第五章在不考虑投资效率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对所选样本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效用分析,探讨样本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如何调整财政支出预算科目中各投资类别的比重才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本章先是回顾了国内文献对我国政府投资结构效用分析的一般计量模型,而后提出本文独创的分析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计算各样本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资结构对经济的促进效用的值,并根据该值判断在下一年中应该被首选为增加或减少投资比重的类别。最后从分析中发现:不是所有年份的地方政府投资都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时候它也会起到阻碍经济发展的作用;科技三项费是各省历年地方政府投资类别中经济效用最活跃的类别,其对经济的作用经常是所有类别中最大的;基本建设支出是最不活跃的类别,其对经济的作用经常是所有类别中最小的。总的来说,本文有以下创新之处:(1)运用管理学中权变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权变选择框架。(2)使用两个独创的判断指标:“经济发展效果值”、“偏差率”,以此增加论述的严密性。(3)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的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与该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表,清晰地反映了该地方政府的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与其经济发展程度的密切关系。(4)在财政支出预算科目分类下,建立短期地方政府投资的各类别的效用分析模型,并据此提出各省政府历年投资增减的首选类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 1.4 关于地方政府投资结构方面的文献综述
  • 1.4.1 西方财政理论中的观点
  • 1.4.2 我国财政理论中的观点
  • 2. 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内涵
  • 2.1 投资结构
  • 2.1.1 投资的定义及其主体类别
  • 2.1.2 投资结构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 2.2 地方政府投资结构
  • 2.2.1 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 2.2.2 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经济作用
  • 2.2.3 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与其他非政府主体投资结构的比较
  • 2.2.4 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与中央政府投资结构的比较
  • 3.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领域选择
  • 3.1 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演化
  • 3.1.1 地方政府投资领域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 3.1.2 地方政府投资领域与市场发达程度的关系
  • 3.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问题和原因
  • 3.2.1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问题
  • 3.2.2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领域不合理的原因
  • 3.3 合理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选择
  • 3.3.1 地方政府投资领域选择的原则
  • 3.3.2 合理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权变化——从行业划分的角度
  • 3.3.3 合理地方政府投资领域的权变化——从财政支出预算科目的角度
  • 4.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比重分析
  • 4.1 分析前的准备
  • 4.2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类别分析
  • 4.2.1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分析
  • 4.2.2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中支农支出比重分析
  • 4.2.3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比重分析
  • 4.2.4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中科技三项费支出比重分析
  • 4.2.5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中城市维护费支出比重分析
  • 4.3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中各类别支出比重的波动性分析
  • 5.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效用分析
  • 5.1 传统的分析方法
  • 5.2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
  • 5.3 各样本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资中各类投资的历年效用
  • 5.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