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以“败精”病因及所致病证、治疗方药的医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方法,对败精概念、病因、病证、方、药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1.检索关键词:确立“败精”、“精败”及与败精相关的疾病名称如“白浊”、“精浊”、“白淫”、“淋证”“下疳”等为搜索关键词。2.检索范围:检索中医文献记载的时间从秦汉时期开始至今。检索中医文献的范围包括《中华医典》、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本校图书馆藏杂志、医案。3.收录标准:①败精概念及引起败精的病因;②由败精所致疾病、证候及治疗方药;③由败精所致疾病的医案记录。4.数据处理:将检索到的与败精有关的病名、病因、证候、症状、治法、方剂名称、中药类别、中药名称进行术语规范,建立败精数据库。5.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方法对败精相关病、证、方、药进行频数、频率及关联度、支持度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了1052本书,539923篇文献,收录到与败精相关的共有1611条。通过研究认为,败精的致病性始见于《黄帝内经》,其成因、致病性,所致病证、治疗方药发展于隋、唐、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张扬于现代。虽形成败精的原因、致病性繁杂,方药各异,但其规律为:情志内伤是形成败精瘀阻的主因;所致病证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主要为精浊、梅毒、白淫、癥瘕、阳痿、淋证、不育、不孕;证候类型以心肾不交、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为特征;临床症状以小便挟精、阳痿、尿道疼痛、茎中痛为特点;治疗以珍珠粉丸、萆薢分清饮、六味地黄丸、茯菟丹、清心莲子饮,茯苓、当归、黄柏为常用方药。无论何种治疗,均围绕“浊”、“瘀”阻断病因、病机而设。结论:研究提示,败精致病以男科疾病为多见,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病证。病位在下焦,与心、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因瘀致浊是败精为病的共同特征。调理心、肾、肝、脾的功能,祛瘀化浊是治疗败精为病的用药倾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败精之成因及其所致病症[J]. 河南中医 2013(02)
- [2].败精及相关病证方药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J]. 河南中医 2009(02)
- [3].败精致病性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关性研究[J]. 四川中医 2009(02)
- [4].慢性前列腺炎误治一例[J]. 海军医学杂志 2019(02)
- [5].精瘀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现状[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