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资源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从石油资源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关键词:石油战略;国家安全;中东石油;相互依存

石油是存于地下的一种复类烃化合物,由古地质年代有机物质(主要是单细胞植物,如蓝-绿海藻类;单细胞动物,如孔虫类)沉积后,经过长期物理、化学变化而生成。一般含碳84%、氢11%-14%,并且含少量氧、氮和硫等;灰石含量低,约0.05%。随着1859年,德雷克油井在美国的钻探成功,现代石油工业拉开了序幕。从20世纪60年代起,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上升。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

一、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与消费格局极不平衡

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开采的重心在墨西哥湾(墨西哥、美国。委内瑞拉等地区)。50年代以后,随着中东石油的大发现,世界石油工业中心转移到波斯湾地区。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但不以本国石油为基础,这种情况急剧加速了资本主义石油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并大大提高了国外市场在大多数国家的石油供应方面的作用。到国外市场购买石油的不仅有非产油国,产油国为了节省本国石油资源,或者贪图国外“黑色黄金”价廉质优等其他优点,也纷纷从国外进口石油。

世界上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中东、拉丁美洲、非洲,其中中东地区占世界的66.5%,南北美洲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4.2%,前苏联占5.64%,非洲占7.37%,亚太地区占3.4%,欧洲占1.83%。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这三个地区的石油消费占世界西欧石油消费总量的80%左右。世纪石油产地高度集中与消费地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使多数石油消费国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对石油资源的激烈争夺,同时也决定了石油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与石油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政治动荡爆发最频繁的地区是中东。

二、石油的战略地位和影响

战后时期许多地区性的政治爆炸事件和政治动荡的焦点也在于某些国家和垄断集团的石油利益。这些事件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国际石油卡特尔以及支持它的帝国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力图夺取对石油产地和石油销售市场的控制,或保持其原有的控制。1973年10月中东战争、1980年两伊战争都因石油而起。一直以来,国际危机与冲突的背后无不潜藏着石油因素这一根本原因。在国际政治中,石油成为了国家为达到政治外交目的的一种武器。在当代社会,一国要想获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安全,必须要有充足、连续不断、价格合理稳定的石油供应。

石油依存度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石油已被列为国际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在制定对外战略时,把石油因素看作一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它既是各国政治外交的争夺对象,又是达到政治外交的手段。

三、美国的石油战略与利益

美国本身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增加了对石油的需要,仅美国海军每天就需要9万吨石油及其制品。美国国内石油储量却开始枯竭(因还未发现新油田)。美国政府和石油垄断财团决定成立石油储备公司,开辟新的海外石油来源,其重点就是中东的波斯湾。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就逐渐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从1973年开始,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急剧提高。在2003年时,虽然美国依旧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由于地质原因,一些老的油田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与生产费用越来越高,面对国内石油的需求,美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中东的石油资源储备量最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石油进口基地,对与美国这个石油消费大国来说,其战略地位显得极为重要。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石油公司开始进入中东。当时,中东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基本上完全掌握在英国石油垄断财团的手中。美国石油财团看中了中东三个产油地区:伊朗、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拉斯坦(包括约旦)。战后,美国石油财团在与英国石油财团夺取石油勘探权的第一个回合中失败,被挤出了伊拉克和巴勒斯坦,而在伊朗又遭到了英伊石油公司的抵制。20年代末,英美签订的《红线协定》成为美国在中东石油的突破口,美国石油财团在伊拉克进入中东。30年代,借助于英国石油财团判断上的错误加之技术上的落后,美国石油财团在和海湾地区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中东的石油霸主,在中东石油的开采和销售方面占据控制地位。1959年和1960年,国际石油七巨头借口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先后两次压低了原油的标价。1960年9月,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在巴格达举行会议,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把石油作为了反对以色列、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侵略的武器,与17日做出了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的决定。政治性石油提价对西方石油消费大国产生巨大影响,造成了石油恐慌,从而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各主要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其石油安全战略。1975年,在尼克松总统的主张下,美国、加拿大、日本、挪威和西欧共同体创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石油供应、维持价格稳定的措施。

四、石油危机的思考

现实主义思想巨匠汉斯·摩根索称1973年的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把军事权力同以原料为基础的经济权力分割开了。石油危机带动了全球性节能运动,各国纷纷开发生产低能耗产品;加速了石油消费国调整自己能源结构的进程。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竟然允许大量的美元流向弱国,而不使用武力?它既不意味着世界进入了一个权力建立在原料和卡特尔基础之上的新时代,也不意味着军事权力和经济权力已经完全分离。相反是由于相互依存与权力之间的微妙的关系。

美国与中东国家因石油而相互依赖。首先,七十年代由于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激增,对中东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美国向中东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劳务收入的迅速增加,中东地区使美国的国际输入也在不断增加。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美元大量剩余,美国成了这些国家石油美元的投资场所,这有助于弥补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自1973年之后,中东出现的经济变化,不但使中东国家成了美国的重要海外市场,而且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活动。

以上足以说明,美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互依存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影响着国内政治。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不仅是一种商品,而且成了一种战略物资。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曾一度成为美国制定政策的一种尺度。实际上,从石油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之初,有关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原则就已发生了变化。石油政治的主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二是大的石油公司。在一般情况下,后者往往成为国际舞台上大部分外交行动的发起者。同时,还应注意到历史形成的传统,根据这一传统,政府对石油政治的当事者始终实行高度保护的关税制度。

对于相互依存的收益,传统的世界政治总是属于零的范畴。但是新的经济相互依存政治既包含竞争性的零和内容,也包含合作性的正和内容。中东的石油刚开采的时候,外国石油公司通过压低油价,只给少量租让费的手段,从中东地区榨取高额利润。今天,这样做,使中东产油国蒙受很大的损失,对跨国石油公司本国没有任何好处。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点。产油国发起的石油禁运引起了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被动,由于担心阿拉伯国家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对西方发动另一次石油禁运,美国强烈的亲以情绪有所收敛,开始重视阿拉伯方面对阿以冲突的立场和观点。美国政府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汲取了教训,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石油禁运,美国政府努力将主要的阿拉伯国家纳入美国政治经济轨道,因为如果阿拉伯国家和美国在经济上相互依靠,那么石油禁运也会对阿拉伯国家自身造成更大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苏]勃·弗·拉奇科夫著.《石油与世界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美]汉斯·摩根索著.《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逸舟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美]小约瑟夫·奈著.《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5]张士智赵慧杰著.《美国中东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赵伟明著.《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

李真王俊涛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标签:;  ;  ;  

从石油资源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