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丽
(西南医院急救部重庆400038)【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自2009年12月~2010年09月29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中26例(占91.7%)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占2.8%)签字出院,2例(占5.6%)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起病慢且不典型,死亡率高,机械通气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85-02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此类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COPD病程长,病情反复,呼吸系统和其它各系统功能受累,护理质量和护理内容对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09月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
病例选择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男23例,女6例,年龄52~76岁,平均65岁;COPD病史10~30年,COPD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9例中,伴有高血压5例,冠心病7例。
2方法
2.1治疗
常规给予抗炎、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踹等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全部病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20例,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9例(经口气管插管6例,气管切开3例)。通气模式均先采用辅助/控制模式,以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和压力支持通气,根据患者通气改善的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项参数,最后逐渐停机。
2.2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和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与病人多接触、多交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机械通气过程中用书写、图片等形式让病人表达自己的需要,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了解病人的感受,满足病人的需求。机械通气护理:在上机前和上机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发绀程度、血氧饱和度和血气指标的变化;严密监测呼吸机性能,保持呼吸机运转正常;准确记录通气参数,根据病情合理设置报警范围,呼吸机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机械通气时保证患者液体每日入量2500~3000ml,同时将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加入蒸气发生器,调节气体温度(呼吸机不带蒸气发生器及脱机情况下,采用间断或连续气管内滴注无菌生理盐水法进行气道湿化,每隔20~60min注入1次,每次2~3ml,每天注入总量不少200ml)[2,3];行机械通气患者,只要肠鸣音正常,有排气排便,尽可能行胃肠内营养,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鼻饲,注人营养液时速度宜慢,温度以38~40℃为宜,床头抬高30~45°,每4~6h用温水冲洗胃管1次,以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体位,2~4h翻身1次,受压部位垫褥疮垫,保持受压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通气期间常用温水或50%酒精擦浴、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3结果
2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血气指标明显好转,上机后2h、24h动脉血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上机前显著改善,24h后改善更加明显,见表1。经统计包13.0结果得出P<0.05,29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h,24h测定血气指标,与通气前比较有显著差异。29例患者卧床9~42d,上机时间3~26d,呼吸机气道口温度维持在32~35℃,既保证了输入气体的湿化,又可使吸入气体温度不刺激呼吸道。通过精心护理,无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病情逐渐好转,均顺利脱机。
表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x±s)
4讨论
治疗结果显示,呼吸机治疗能使肺泡通气量增加,纠正COPD患者通气与血流比值失调。本组29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h、24h测定血气指标,与通气前比较,各指标都逐渐改善,尤其是24h时,pH值、PaO2、PaCO2和SaO2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故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多数病情会迅速改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呼吸机操作技术,保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详细记录病人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进行处理。
COPD患者呼吸道的清除防御功能降低,呼吸道失水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黏稠、干涸而不易排出,呼吸道对空气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故湿化疗法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29例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注意了吸入空气的湿化和温度,这不仅减少了吸入气对患者气道的刺激作用,也有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当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或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听诊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或氧饱和度下降等,提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应及时吸痰。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过程中要掌握好节奏,要求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出吸痰管要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要快;一次吸痰中忌反复抽插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4],同时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目前无菌操作被认为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
其次,在注重处理原发病及其他主要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营养支持也至关重要[6],患者应进食低脂、富于营养的非刺激性食物,少吃多餐,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出现便秘而加重或诱发呼吸困难症状。因为病情反复,再次机械通气会给病人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7],故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参考文献
[1]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9):34-36.
[2]郭红梅.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2.
[3]沈文沂,王丽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9):17-18.
[4]郑爽,郭小霞.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27.
[5]杨小妹,席淑华.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8.
[6]朱芳,仇铁锋.低蛋白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急性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4):18-19.
[7]邓浩,王淑琴.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0(1):47.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转第2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