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明清易代之际,不仅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动,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发展和转型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宗教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到明清已是多教并存,清承明制,国家宗教、佛教、道教在理论上均没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却是兴旺蓬勃,教门杂多,蔓延全国各地,各种淫祀、迷信泛滥。安徽宣城人吴肃公,是明末清初江南遗民作家群中重要的学者、史学家、文学家,面对国家祀典制度崩坏的局面,他坚定地站在儒家立场、维护道统,通过他的《广祀典议》,可以洞悉这一时期中国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交互融摄的发展情况,从而对清儒吴肃公的思想进行研究。本文紧紧围绕吴肃公的《广祀典议》和明清时期的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的客观发展情况展开考证和分析,最后提出《广祀典议》的现代价值和对儒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明清之际的历史变迁为大背景,介绍了吴肃公的生平家世、交游师承、著书立说、学术思想等方面情况,并且概述了清初的宗教政策和各宗教教派的发展情况,以及《广祀典议》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吴肃公在《广祀典议》中提出了对祀典的认识和理解。吴肃公针对当时淫祀、迷信横行的社会现象,指出其盛行的原因和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危害。他对淫祀、迷信“以祸福是计”所导致的后果,并分别从于学、于人、于行、事亲、事君五个方面加以分析,指出其危害。本文又从明清之际淫祀的蔓延及影响和明清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及状况,概述了明末清初宗教狂热的各种淫祀和迷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社会危害,通过《广祀典议》中举出的二氏各自主张的祸福论为代表,对佛教的因果祸福论和吴肃公提出儒家的祸福论,以客观的态度加以评述。第二部分是吴肃公辟佛教祀典,然后对《广祀典议》中吴肃公所质疑批判的佛教的神灵和佛事活动,如观音、金地藏、準提、裸体挂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考证,对吴肃公的剖析加以论证。第三部分是吴肃公辟道教祀典,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介绍了中国道教和《广祀典议》中对道教诸神信仰的怀疑态度。二是对道教诸神信仰的厘清,主要的道教神灵有“三清”、“紫微”、“雷尊”、“东岳”、“文昌”、“真武”、“灵官”、“碧霞元君”和“五圣”,《广祀典议》列举的这些神灵主要是在明代时期信仰和祭祀较多,对清代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也对这些道教神灵进行了考证,印证吴肃公的儒家祭祀观点。第四部分具体探究了吴肃公的儒家祀典制度。从吴肃公依据儒家古代的祀典原则出发,在《广祀典议》中提出应该祭祀的忠义正神,本文也对此进行了考证和分析。随之又从吴肃公所处的历史时代出发,对祀典制度“崩坏”的这种局面加以分析,解释了吴肃公“宜罢而莫克”的无奈之情的客观原因并阐述了吴肃公为捍卫儒家祀典正统所作出的努力和对正儒家祀典的寄望。第五部分首先是客观地评价了《广祀典议》,并对吴肃公所采用的比较宗教学研究方法以及其价值作出了评述。然后是对现代世界的宗教发展情况作了介绍,除了传统的一些教派,又有许多新兴的教派,尤其是一些邪教组织,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教派,《广祀典议》里所采取的对待宗教各种教派的态度,对于我们所处的全球大的宗教背景下,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是《广祀典议》对当代儒学的价值,概述了儒学在过去和现在的基本情况,并且对其精华部分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加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