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

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

论文题目: 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作者: 刘本华

导师: 刘占声

关键词: 大型古河湖盆地,地理分水岭,地学因子,气候,人类活动,水资源变迁,抬升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采用地质历史分析的方法以“3S”技术为平台以野外地质调查和前人资料为佐证对影响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确认了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前的数十万年里内蒙古东南部存在一个古大型河湖网盆地是一个三水动态循环良好的系统它是大兴安岭阴山造山带周围外流河流西拉木伦河滦河永定河等河流的真正发源地西拉木伦河西部分水岭是在近万年里才形成的原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西部分水岭应该还要往西内蒙古东南部的古大型河湖盆地应该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一部分而且是该流域的真正的源头大兴安岭阴山弧形造山带是造成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的真正原因通过研究分析将影响流域水资源变迁的因子分为基础性因子地学因子重要性因子气候因子和关键性因子人类活动三种且它们分别在不同的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根据对各因子的客观分析提出了恢复重建流域水资源的建议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资源短缺的现实

1.2 内蒙古东南部古大型河湖盆地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真正的源头

1.3 论文选题的依据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任务

1.5 本论文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

1.6 野外地质调查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8 主要创新点

1.9 水资源问题研究现状

第二章 区域地质地理及水资源现状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质构造

2.2.2 断裂

2.3 地层岩性

2.4 研究区水资源状况

2.4.1 研究区的水资源状况

2.4.2 水资源特点

2.4.3 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4 自治区缺水状况

第三章 “3S” 技术简介

3.1 遥感 RS 技术简介

3.1.1 遥感的特点

3.1.2 当代遥感的发展

3.2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简介

3.2.1 GIS 的主要功能

3.2.2 GIS 的应用功能

3.3 空间定位(GPS)技术简介

3.4 "3S"集成技术

3.5 "3S"技术集成中主要的理论问题及关键技术

3.6 "3S"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 西拉木伦河源头古大型河湖盆地的确认

4.1 西拉木伦河源头古大型河湖盆地的发现

4.1.1 盆地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

4.1.2 第四纪地层证据

4.1.3 湖泊证据

4.1.4 水资源的丰富性

4.2 高原古大型河湖网络盆地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发源地

4.2.1 西拉木伦河各大支流多发源于古大型河湖网盆地

4.3 晚更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对高原盆地的影响

4.3.1 地貌变化

4.3.2 水资源的演化

4.3.3 气候的变化

4.3.4 环境的演化

4.3.5 古大型河湖盆地的演变

第五章 西拉木伦河是高原盆地水资源下泄的主要通道

5.1 现代地理分水岭非流域上游盆地的边界

5.2 西拉木伦河是高原盆地水资源下泄的主要通道

5.2.1 地质构造特点

5.2.2 水系网络及河网密度

5.2.3 湖泊分布特点

5.2.4 沙漠分布特点

5.2.5 西拉木伦河对大兴安岭的下切

5.2.6 开鲁盆地巨厚的冲湖积堆积物

5.3 大兴安岭的隆升对西拉木伦河的影响

5.3.1 地理分水岭的形成

5.3.2 河流的下切作用和阶地的形成

5.3.3 火山活动

第六章 气候及人类活动对西拉木伦河水资源的影响

6.1 气候条件对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6.1.1 构造运动奠定了高原盆地现代气候格局

6.1.2 第四纪气候变化

6.1.3 全新世气候演化特点

6.1.4 近百年的气候变化

6.1.5 近百年全球暖化导致的降水格局的变化

6.1.6 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1.7 降水量的变化

6.1.8 气候的演化趋势

6.1.9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6.2 史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第七章 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

7.1 因子分析原则

7.2 因子分析方法

7.3 因子分析

第八章 西拉木伦河流域水资源恢复建设建议

8.1 恢复改善盆地的生态系统

8.2 水利工程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 中文

论文摘要 英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8-26

相关论文

  • [1].应用遥感和三维图像研究查证吉林省西部地表水系变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 杨国东.吉林大学2004
  • [2].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黑河下游生态恢复研究[D]. 李云玲.河海大学2005
  • [3].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 徐海量.新疆农业大学2005
  • [4].通辽市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于长剑.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5].塔里木河中下游植被受损动因及其恢复重建对策[D]. 孙永强.新疆农业大学2005
  • [6].吉林省中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 赵峰.吉林大学2005
  • [7].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D]. 颜世强.吉林大学2005
  • [8].三江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仿真问题研究[D]. 郭龙珠.东北农业大学2005
  • [9].海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研究[D]. 陈茂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
  • [10].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合理配置[D]. 张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  ;  ;  ;  

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