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董满章

导师: 张景顺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些地区或国家金融危机时有发生,伴随金融危机的出现,大量银行破产倒闭或被兼并,危机的发生无一例外的影响了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危机处理所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暴发之所以在大范围内很快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的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经济在地缘上与暴发金融危机的东南亚诸国接近,而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东南亚诸国类似,在银行运作效率上亦是如此。从中国金融运行的现实来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虽然没有发生像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严重的银行风险,但90年代初经济过热所带来的全国银行业的支付困难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随后中农信、广信、海南发展银行等倒闭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银行风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再有,从银行经营的特性来说,由于其实行的是部分准备金制度,这就决定了其经营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防范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措施。首先,面对未来发展,中国银行业经营现状不容乐观,不良资产存量巨大、经营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低下、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银行体系脆弱性明显等,是目前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特征。引致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产权制度建设滞后、制度短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等。其次,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积累,需要小心处理,以防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暴发。最后,本文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经验做法基础上,针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现状,提出了防范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银行产权制度再造、社会信用制度重构、完善融资制度、完善银行监管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自解制度、推进银行风险自律。

论文目录:

摘要

导论

第一部分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特征及危害

一、对风险的认识

二、银行风险的概念

三、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分类

四、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五、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危害

第二部分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

一、债务——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理论

二、金融内在不稳定理论

三、金融不稳定性假说

四、货币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

五、银行挤提模型(理论)

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一般分析

一、困扰中国银行业的五大问题

二、从制度角度对中国银行业存在问题进行剖析

三、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四部分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探析

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原因

二、从拉美金融危机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原因

三、从日本金融危机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原因

四、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根源共性特征

第五部分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理论及应用

一、现有典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理论

(一) KLR模型

(二) FR模型

(三) STV模型

(四) DCSD模型

(五) DD模型

(六) 银行风险监测指标一览

二、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结论

第六部分 部分发达国家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经验分析

一、维护央行独立性

二、健全金融法规

三、积极处置不良资产

四、设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建立风险预警制度

六、实施经济稳定政策

七、几点启示

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银行产权制度再造

二、社会信用制度重构

三、完善融资制度

四、完善银行监管制度

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自解制度

七、推进银行风险自律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多视角的银行关闭策略研究[D]. 华坚.河海大学2005
  • [2].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研究[D]. 王红.华中科技大学2005
  • [3].金融资源约束下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郑一萍.厦门大学2006
  • [4].基于VaR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 刘晓星.东南大学2005
  • [5].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问题研究[D]. 齐树天.吉林大学2007
  • [6].转轨特征下中国国有银行投资价值研究[D]. 韩忠伟.上海交通大学2009

标签:;  ;  ;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