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传奉官研究

明中叶传奉官研究

论文摘要

所谓传奉官是指皇帝通过太监“传奉圣旨”的形式直接任命的官员。传奉官在明宪宗天顺八年二月出现,至明熹宗天启三年十二月后消失,前后存在160年。宪宗、孝宗、武宗三朝,传奉官以群体形式存在,世宗、穆宗、神宗、熹宗四朝,传奉官以个体形式出现。如果离开官尊民卑,官民社会地位迥异,社会利益不均,官员特权多于庶民的等级社会背景,离开等级社会背景下,社会安定,奢侈的时代背景,明中叶就不会产生传奉官。传奉官出现,造成明中叶选官制度被冲击,国家财政被浪费,官僚集团矛盾激烈,社会贿赂成风。反映着社会制度性缺陷带来的社会问题,反映着明代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明宪宗朝至熹宗朝传奉官现象简述
  • 第一节明宪宗朝至熹宗朝传奉官概况
  • 一、传奉官人数、获官衙门、人员构成、传奉次数
  • (一) 宪宗、孝宗、武宗三朝
  • (二) 世宗、穆宗、神宗、熹宗四朝
  • 二、传奉官群体存在与个体出现两个历史阶段
  • 第二节 明宪宗朝至熹宗朝传奉官特点
  • 一、宪宗朝传奉官构成主体、获官衙门、产生的时间
  • 二、孝宗朝至熹宗朝传奉官构成主体、各种人员获官衙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明宪宗朝至熹宗朝传奉官现象变化的原因
  • 第一节 明宪宗朝传奉官现象出现的原因
  • 一、明宪宗喜好佛、道
  • 二、明宪宗喜好方术
  • 三、明宪宗喜好珍玩
  • 四、太监与宪宗朝传奉官
  • 第二节 明宪宗朝传奉官现象出现的历史环境
  • 一、明建国后等级社会
  • 二、宪宗朝安定、奢侈时代环境
  • 第三节 宪宗朝后传奉官现象衰落的原因
  • 一、传奉官现象的影响
  • 二、朝臣革罢传奉官的要求
  • 三、宪宗、孝宗、武宗朝臣对佛道、方术、珍玩的态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明中叶传奉官现象所反映的问题
  • 第一节 社会制度影响社会价值
  • 一、明代社会官重民轻的官僚政治制度
  • 二、官高民低的社会价值
  • 第二节 明代文化发展的偏向
  • 一、科举选官制度“唯经是举”的狭隘性
  • 二、“唯经是举”制约科学技术的萌芽发展
  • 三、明代文化发展的偏向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标签:;  ;  ;  

    明中叶传奉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