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龄新生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骨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胎龄新生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骨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选择不同胎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其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蛋白(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钙(Ca)、磷(P)水平的变化,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关系,及IGF-I与身长、体重、体块指数(BMI)的相关性,评价不同胎龄新生儿骨形成状况,及各监测指标对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性,寻求早期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指标。方法:1试验分组:选择刚出生的新生儿90例,按不同胎龄分为三组,A组30例(胎龄≤32足周,平均30.1周),B组30例(32周<胎龄<37足周,平均34.8周),C组30例(37周≤胎龄<42周,平均39.4周)。三组病例无性别差异,无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无严重缺氧,感染等;母亲无代谢性骨病。2监测指标:血清钙、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身长、体重、体块指数。3标本采集:全部入选新生儿均在生后1天(1d)内及生后第14天(14d),于上午8∶00~10∶00采集空腹静脉血,并于生后1d内测量身长、体重。4监测方法:应用生化法监测血清Ca、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法监测血清BAP、OC和IGF-I的水平,应用公式[BMI=体重(g)×10/身长(cm)2]计算BMI。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指标测定的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指标行正态性检验后,两样本之间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样本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后行F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者进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nett’s T3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生后1d内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1.1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Ca水平分别为1.92+0.42mmol/L、2.03+0.32mmol/L、1.95+0.43mmol/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0.969,P>0.05)1.2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P水平,分别为1.61+0.13mmol/L、1.63+0.27mmol/L、1.77+0.42mmol/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29.451,P>0.05)1.3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BAP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下降,分别为269.61+141.58u/L、187.34+97.94u/L、169.51+53.21u/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16.331, 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OC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升高,分别为26.56+18.09ug/L、30.36+12.97ug/L、32.97+14.14ug/L,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57.166,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IGF-I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升高,分别为29.24+1.78 ug/L、35.12+2.05 ug/L、48.02+1.71 ug/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681,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生后第14d 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2.1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Ca水平,分别为2.34+0.43mmol/L、2.49+0.38mmol/L、2.44+0.12mmol/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2.114,P>0.05)2.2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P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上升,分别1.42+0.21mmol/L、1.68+0.19mmol/L、1.72+0.37 mmol/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387,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BAP水平,随胎龄增加逐渐下降,分别387.78+153.94u/L、211.25+21.97u/L、178.38+41.10u/L,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26.383,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A、B、C三组生后第14d血清OC水平,分别为33.71+18.16ug/L、32.83+13.17ug/L、34.10+23.11ug/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22.981,P>0.05)2.5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IGF-I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升高,分别37.28+1.87ug/L、59.54+2.15ug/L、66.13+3.26 ug/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57.807,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B、C各组生后1d内与生后14d各项指标比较3.1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Ca水平较1d内均有所上升(A组1.92+0.42/2.34+0.43mmol/L、B组2.03+0.32/2.49+ 0.38mmol/L、C组1.95+0.43/2.44+0.12mmol/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A、B、C各组血清P水平,A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较1d内下降(1.61+0.13/1.42+0.21mmol/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较1d内上升(1.63+0.27/1.68+0.19mmol/L),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虽较生后1d内下降(1.77+0.42/1.72+0.37mmol/L),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3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BAP水平较生后1d内均有所上升。其中A组上升明显(269.61+141.58/387.78+153.94u/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B组和C组虽有所上升(187.34+97.94/211.25+21.97u/L、169.51+53.21/178.38+41.10mmol/L),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OC水平较1d内均有所上升。其中A组明显上升(26.56+18.09/35.71+18.16ug/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虽有所上升(30.36+ 12.97/32.83+13.17u/L、32.97+14.14/35.10+23.11ug/L),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IGF-I水平较生后1d内均有所上升。(A组29.24+1.78/37.28+1.87ug/L、B组35.12+ 2.05/59.54+2.15ug/L、C组48.02+1.71/66.13+3.26ug/L),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 IGF-I与BAP、OC的相关关系IGF-I水平在生后第1d内及第14d,与A组BAP及OC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5,P<0.05)、(r= 0.561,P<0.01)、(r= 0.418,P<0.05)、(r=0.393,P<0.05)。其它无相关关系5生后1d内IGF-I与身长、体重、BMI的相关关系B组和C组生后第1d血清IGF-I水平与身长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1,P<0.01)、(r=0.532,P<0.01);A、B、C三组生后第1d内血清IGF-I水平与BMI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6,P<0.01)、(r=0.656,P<0.01)、(r= 0.438,P<0.05)。其它无相关关系结论1胎龄越小,血清BAP水平越高,OC水平越低,IGF-I水平越低;BAP、OC、IGF-I在新生儿骨代谢中存在内在联系。IGF-I与新生儿出生时身长、BMI成正相关关系。2血清BAP水平的异常增高和P水平的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指标。3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生后两周内血清BAP与OC显著增高,IGF-I呈低水平状态,提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骨矿化不良,尚未出现明显的追赶生长,需及时补充Ca、P等促进骨矿化,预防代谢性骨病。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骨骼生长速度趋向平稳上升,生后两周即出现明显追赶生长,水平接近足月儿。4 IGF-I参与了骨代谢,推测IGF-I低水平时骨形成处于抑制状态,生理水平的IGF-I则促进骨形成,IGF-I有望成为新生儿骨代谢敏感而特异性指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骨代谢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于胎龄矮小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9(32)
    • [2].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探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4)
    • [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05)
    • [4].不同胎龄新生儿成骨细胞标志物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2)
    • [5].不同胎龄新生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 2010(04)
    • [6].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2)
    • [7].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4)
    • [8].不同胎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干细胞所占比例的研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07)
    • [9].极低胎龄早产儿低血压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 2015(01)
    • [10].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4)
    • [11].中国多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出院前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0(01)
    • [12].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02)
    • [1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 黑龙江医学 2017(02)
    • [14].低胎龄早产儿诊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09)
    • [15].胎龄≤32周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11)
    • [16].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6(12)
    • [17].较大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02)
    • [18].不同胎龄早产儿解脲脲原体定植与先天性肺炎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0)
    • [19].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胎龄≥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6(06)
    • [20].不同胎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10)
    • [21].小于胎龄与适于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01)
    • [22].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07)
    • [23].同胎龄段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7(27)
    • [24].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05)
    • [25].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0)
    • [26].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8(25)
    • [27].胎龄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发病率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21)
    • [28].胎龄32周以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09)
    • [29].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7)
    • [30].不同胎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6)

    标签:;  ;  ;  ;  ;  ;  ;  

    不同胎龄新生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骨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