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许多学者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阶段特点、产业联系及其面临的约束和障碍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农业技术进步的视角切入,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从考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罗列了当前不同测算方法计算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定性分析了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以及人力资本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然后采用刘易斯的经典二元经济理论,构建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指标,利用我国历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机械性技术进步与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度;最后提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理论分析中,构建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得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增函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表现为正向推动力的结论。(2)实证分析中,具体衡量了以机械性农业技术进步与生物化学性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度,并形成了如下结论: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提高以及生物化学性农业技术进步之一的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表现为一种“推力”;代表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的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以及农药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系数为负,表明其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步伐放慢,在当前表现为一种“反推力”;就总体而言,生物化学性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相比机械性技术进步要高的多,目前农业机械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不足,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生物化学性农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一种“反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