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注射止血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赖永康[1](2021)在《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内镜止血术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其每年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我国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发地区,国内研究表明高危溃疡的检出率较90年代有所增加。内镜止血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内镜止血术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能有效预防再出血。但关于高剂量PPI与标准剂量PPI之间的疗效是否有差异仍存在争议。倾向匹配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是目前常用于处理观察性研究的一种统计学方法。在观察性研究中,由于数据偏差及混杂变量的存在,使得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容易产生系统性偏差。使用PSM可控制混杂变量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本研究拟采用PSM控制混杂变量,而后根据Glasgow-Blatchford score(GBS)对内镜止血术后消化性溃疡进行分层分析,从而比较高风险与低风险患者中高剂量和标准剂量静脉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急诊内镜止血术的高危出血患者共346人。根据内镜止血术后患者使用的PPI剂量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使用PSM控制混杂变量。根据GBS计算再出血率。结果: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共346例。倾向匹配前,高剂量组有242例,标准剂量组有104例。匹配后高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分别有89例患者。所有的基线数据是平衡的(p>0.05)。GBS≥8可被定义为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这类患者使用高剂量PPI(7/65,10.8%)比标准剂量(17/61,27.9%)能更加有效预防再出血(p=0.015)。GBS<8可被定义为有较低的再出血风险,这类病人使用高剂量(2/24,8.3%)和标准剂量(2/28,7.1%)PPI疗效无明显差异(p=1)。结论:确定高危消化性溃疡急诊内镜止血术后患者再出血风险高低的最佳临界值是GBS=8。在再出血风险高的患者(GBS≥8)中使用高剂量PPI疗效更佳,而对于再出血风险低的患者(GBS<8),使用标准剂量和高剂量疗效相当。
周朝阳[2](2020)在《内镜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又称Treitz韧带)以上消化道因为非静脉曲张性疾病而导致的出血,包括胆管或胰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所致出血,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常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2]。其出血病灶主要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其中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急性胃粘膜病变最为常见,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少见的有Mallory-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胃黏膜脱垂或套叠、理化和放射损伤、壶腹周围肿瘤等。而比如像肝肾功能障碍、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本病[3]。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呕血伴(或)黑便,如出血量大且肠蠕动过快,亦可表现为血便,一般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在早期阶段,常表现出头晕、乏力等症状,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常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在临床中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大多采用内镜止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进行治疗,且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目的评估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PPI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按照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83例,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目的分为3组,分别为常规剂量PPI治疗+内镜止血组(n=60),大剂量PPI治疗组(n=58),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PPI治疗组(n=65)。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对各组患者止血时间、Forrest分级、再出血率、平均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此外,根据是否再次出血,将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PPI治疗组的65例患者分为2组:有效止血组(n=42)和再次出血组(n=23),利用收集的有关资料,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及分析。结果接受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PPI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止血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而总治疗有效率则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指数>1、Rockall评分>5和Blatchford评分>6是接受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是急性非静脉性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唐彬[3](2020)在《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MW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7例MW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比较AIMS65和GBS两种风险评估系统对MWS患者输血需要和内镜治疗的预测价值,探讨内镜下 Forrest分级运用于MWS的临床意义,旨在为MWS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治疗选择。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2012年1月到2019年1月因消化道出血入院经内镜确诊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MWS患者共67例。我们将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别计算患者的AIMS65评分和GBS评分;再根据是否接受输血、是否内镜干预进行分组,绘制两种评分方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二者之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从而评估两种评分系统对 MWS患者输血需要和内镜干预的预测价值。同时,试用Forrest分级系统对MWS患者内镜下表现进行分级,通过计算ROC下面积探讨 Forrest分级对MWS患者内镜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1.在67例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且多为中青年。(1)起病诱因中饮酒占最大比例,约为38.8%。(2)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有12人伴休克表现。(3)内镜下观察,54例为单条纵行撕裂,撕裂多位于齿状线以下。胃镜下撕裂口见活动性出血、血管裸露或附着新鲜血凝块者19例,均在现场或当天接受了镜下治疗。(4)临床结局,所有患者中有14例接受了输血,19人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其中发生再出血2例,死亡1例。2.本组资料中,均按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规定的输血指征,输血组有14例,比输血组有53例。在预测输血方面,AIMS65评分和GBS评分的AUC分别为0.670(95%CI0.545-0.781,P=0.043)和 0.821(95%CI0.708-0.904,P<0.001);但两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6)。3.根据内镜下撕裂表现,有19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即为内镜干预组,余48例则为非内镜干预组。在预测内镜干预方面,AIMS65评分和GBS评分的AUC分别为 0.583(95%CI0.456-0.703,P=0.306)和 0.671(95%CI0.545-0.781,P=0.019)。4.Forrest 分级对内镜治疗的 AUC 为 1.000(95%CI 0.946-1.000,P<0.001)。阈值为Forrest Ⅱb(敏感度100%,特异度100%)。结论1.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常于饮酒后发病,但约1/4可无明显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少数病人可以出现大量出血以至休克,需要及时的输血和内镜干预;内镜下见撕裂口有活动性出血、血管裸露或新鲜血凝块者,建议采用钛夹或电凝等止血治疗。2.AIMS65和GBS评分系统均对MWS输血需要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在预测内镜治疗方面,GBS预测价值较低,AIMS65则能力不足。3.Forrest分级系统可用于帮助决策MWS内镜干预需要,Forrest Ⅱb级及以上的患者建议进行内镜止血。
田永刚[4](2020)在《不同时机内镜诊治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不同时机内镜诊治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被明确诊断为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不同的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极早期内镜组共102例(入院≤12h行内镜检查)和早期内镜组共112例(入院1224h内行内镜检查),记录两组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出血的病因、主要综合结局(包括再次出血、手术止血、转入ICU、30天再次入院、院内死亡)、次要综合结局(包括输注红细胞例数、内镜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分析主要综合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极早期内镜检查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总病因检出例数方面是高于早期内镜检查组,且两者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出血,占比达73.83%。其它病因依次为胃癌9.35%、急性胃粘膜病变4.67%、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及其它少见病因所致的出血均为2.80%;与早期内镜检查组相比,极早期内镜检查组老年患者在发生再次出血、转入ICU、30天再入院、院内死亡等治疗效果方面均较高,但极早期内镜检查组在住院时间、内镜检查时间方面是比较短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者在手术止血方面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Blatchford评分(GBS)是极早期内镜诊治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综合结局的预测因素,而GBS和内镜检查时间则是早期内镜诊治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综合结局的共同预测因素。结论极早期内镜检查并没有改善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预后,极早期内镜检查的实际益处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阐明。GBS是极早期内镜诊治该病的主要综合结局的预测因素,而早期内镜检查的主要综合结局的预测因素是GBS与内镜检查时间。
曾豪杰,胡平,陈铭俊[5](2017)在《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内镜手术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入院24 h内行胃镜检查)和择期内镜组(入院>24 h内行胃镜检查),每组5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比较病因检出率、止血成功率、输血率、再次出血发生率、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急诊内镜组病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择期内镜组(P<0.05)。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内镜组输血率、再次出血发生率、手术率、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择期内镜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是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邬振国,董蕾,陈永永,张攸君,黄咪,周高东[6](2017)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止血措施,观察组(52例)行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同病灶大小的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不同病变大小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止血治疗成功率来看,随着病变大小的增加,止血成功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大便潜血转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再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病变范围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有限。
尤荣娜[7](2017)在《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急诊胃镜所诊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探讨疾病原因及其与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的关系,了解本地区发病情况与其他地方的异同,并对内镜下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查询2012年至2016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急诊胃镜检查并登记在电脑系统内共627例患者资料,对急诊胃镜的原因及其与性别、年龄、检查季节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不同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627例急诊胃镜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UGIH)560例,上消化道异物67例,二者在检查年份、检查季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GIH组以男性为主,上消化道异物青年组发病率显着增高。2、UGIH病因依次以十二指肠溃疡(DU)、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胃溃疡(GU)、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其中以消化性溃疡(PU)最为常见,占比47.9%,PU发病率随年份增长呈递增趋势。以PU、EGV、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四种最常见的病因研究中,四者间的发病率在性别、检查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上,PU以青年组最为常见,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组较青年组显着增高(P<0.05)。PU内镜下止血治疗以药物喷洒注射及联合治疗为主,其中药物喷洒注射即时止血率最高(98.7%),EGV内镜下治疗主要是套扎及组织胶。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即时止血率为94.4%,以PU最高(97.4%),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即时止血率最低(75.6%)。内镜下联合治疗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最常应用(44.5%)。3、上消化道异物以食物源性为主,占比89.6%,以因误服而滞留于食管的鱼刺最为常见。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率为87.5%,异物损伤的并发症包括黏膜损伤(32.8%)、出血(22.4%)、溃疡(14.9%),无穿孔、死亡病例。结论:UGIH和上消化道异物是最常见行急诊胃镜检查的原因。UGIH的病因与性别、年龄有关。UGIH病因仍以PU、EGV、上消化道恶性肿瘤、AGML最为常见。UGIH病因中PU随年份增长呈递增趋势,余病因变化不大。急诊内镜下联合止血治疗是AUGIH较好的治疗方式。上消化道异物在性别、年龄、检查季节上未见明显差异,以误服并滞留于食管的鱼刺最为多见。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与否与异物的性状及其滞留的部位及滞留的方式有关。
许和[8](2017)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544例急性上消化出血(AUGIB)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我院近5年AUGIB的病因,对内镜在AUGIB中的检查时间及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再出血率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及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5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分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分别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病例的一般特征、急诊内镜的临床应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间的有效率及再出血率等。结果: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377例入选,男性308例,女性69例,男︰女为4.5:1。有239例(63.4%)病人接受了急诊内镜检查,其中206例(86.2%)查明病因;138例(36.6%)病人接受了择期内镜检查,99例(71.7%)查明病因;有9例病人病因不明。前5位的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6例(59.94%)、胃溃疡98例(25.99%)、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2例(3.18%)、吻合口溃疡10例(2.65%)、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9例(2.39%)。对50名ForrestⅠa-Ⅱb的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药物喷洒治疗22例,药物注射治疗10例,钛夹治疗5例,联合治疗13例;其中6例患者发生再出血,1例死亡。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120例入选,男性102例(85%),女性18例(15%),男︰女为5.7:1。主要病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94例(78.3%),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22例(18.3%)。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分别进行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内镜检查时间分为:<24h组、24-48h组和>48h组,三组病因检出率依次为46.2%、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77例接受内镜治疗,内镜下表现为GOV者最多,占61.0%,。其次EV,33.8%,IGV所占比例最少,5.2%。内镜治疗方式以硬化剂(EIS)治疗者最多,共49例(63.6%),42例用于食管(86%);组织胶治疗15例(19.5%),14例用于胃(93%);套扎治疗(EVL)6例(7.8%),均用于食管;7例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者均接受了联合治疗。内镜治疗后有5例(6.5%)发生再出血:套扎术后1例,经硬化治疗后止血;硬化治疗后2例,1例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1例建议转外科,患者家属拒绝并自动出院;组织胶治疗后2例,1例转外科,1例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病例发生再出血,其中1例内科保守后止血,1例转外科;2例死亡;1例放置三腔二囊管,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结论:1.消化性溃疡是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病因。2.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因检出率高于择期内镜。3.早期内镜检查可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出血的病因检查率;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目前仍以EIS治疗为主。
何大业,姚田岭,于慈波[9](2015)在《急诊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和分析急诊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急诊内镜组):42例,在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治疗,B组(非急诊内镜组):45例,在出血24h后行内镜检查及止血治疗,C组(内科保守治疗组):3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病因明确率、治疗效果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严重并发症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能够获得更高的病因明确率和治疗效果,能缩短止血时间及降低再出血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绍山,孙树申,宋燕峰,郝术安[10](2015)在《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咸水沽医院2010-03/2013-09收治的126例行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系溃疡(44.4%)、急性胃黏膜病变(12.7%)和消化系肿瘤(11.9%)为主;126例患者内镜下检出阳性病变116例,阳性检出率92.1%,其中急诊内镜组(97.1%)明显高于择期内镜组(85.7%),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内镜组的再出血发生率(2.9%)、手术率(1.5%)、住院时间显着低于择期内镜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便快捷、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是其首选诊疗方式.
二、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注射止血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注射止血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内镜止血术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 |
2.3 高危消化性溃疡诊断 |
2.4 内镜手术器械 |
2.5 内镜下止血 |
2.6 内镜止血术后 |
2.7 再出血 |
2.8 统计学方法 |
2.8.1 基线资料比较 |
2.8.2 倾向匹配评分 |
2.8.3 确定GBS评分最佳临界值 |
第3章 结果 |
3.1 临床资料 |
3.2 内镜止血术前实验室指标 |
3.3 内镜下发现 |
3.4 内镜止血术后指标 |
3.5 根据不同的GBS和GBS最佳临界值的再出血率 |
3.6 根据GBS=8内镜止血术后指标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视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内镜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英文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数据收集与评分系统 |
3.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 MWS临床特点 |
2. 治疗及预后 |
3. 两种评分预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患者输血和内镜干预的能力 |
4. MWS患者内镜下FORREST分级和内镜治疗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研宄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信 |
(4)不同时机内镜诊治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5)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术前准备:所选患者入院后均叮嘱其禁食, |
1.2.2 止血方法:采用GIF-Q260J型胃镜 (OLYM- |
1.2.3 术后观察及处理:内镜止血成功后, 均常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上消化出血病因检出情况 |
2.2 疗效评价 |
3 讨论 |
(6)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比较 |
2.2 不同病变大小治疗成功率比较 |
2.3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病例选择 |
1.2 研究方法 |
1.2.1 内容及指标 |
1.2.2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例基本信息 |
2.2 上消化道出血的资料分析 |
2.3 上消化道异物的资料分析 |
3 讨论 |
3.1 上消化道出血 |
3.2 上消化道异物 |
3.3 问题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
1.资料与方法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1.资料与方法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急诊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注射止血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内镜止血术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疗效研究[D]. 赖永康. 南昌大学, 2021(01)
- [2]内镜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D]. 周朝阳. 南华大学, 2020
- [3]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D]. 唐彬. 苏州大学, 2020(02)
- [4]不同时机内镜诊治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D]. 田永刚.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5]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 曾豪杰,胡平,陈铭俊.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12)
- [6]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 邬振国,董蕾,陈永永,张攸君,黄咪,周高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2)
- [7]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价值探讨[D]. 尤荣娜.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8]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D]. 许和.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9]急诊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何大业,姚田岭,于慈波.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06)
- [10]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J]. 杜绍山,孙树申,宋燕峰,郝术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28)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消化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