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哲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三中学256100
一、兴趣对学生学好语文的作用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向往和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求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动力性和指导性。兴趣并不完全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且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其产生与发展都源于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认识活动,外界的刺激只起影响作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发生与发展也是这样的,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和愿望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富有成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而农村学生受到地域、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到了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谓的后进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1.端正角色,做一个与时俱进、学生敬佩的老师
学生对语文感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由语文教师决定的。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只顾自己照本宣科,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完全把学生放一边,课后就通过题海战术强压学生。这样,即使学生之前对语文较感兴趣,也会因此而磨灭,又何谈让原来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的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角色,与时俱进。
首先,语文教师要涉猎群书,有渊博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得不停地更新,补充。语文教师知识渊博了,才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这样,才能让学生敬重你、仰慕你,才有可能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语文教师要完全领会、理解、运用《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语文教师才可能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次,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语文源自生活,语文就是对生活的反映。教师融入了社会生活,才能让自己不落伍,才能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源源不断地获取学习语文的素材。最后,语文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尊敬、爱戴、信任教师。这样,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相处,张弛有度,彼此之间心有灵犀、心情舒畅,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感受。
2.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易学、乐学
(1)以教材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学生学语文,对不同的教与学方式的反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
(2)着眼于诱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诱导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3)着力于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恰当地把语文知识由浅入深地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主动去探究、发现、思考、总结规律,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3.大力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品尝成功。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农村中学大力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诗歌朗诵,写作大赛、实践活动、办手抄报、书写展览等活动培养、检测学生的各种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此外,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自然越来越浓。
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学识与人格魅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去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和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