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的研究

创新型国家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科技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现实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要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最大的战略资源。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是从传统教育、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引导他们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而成长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创新为灵魂、与传统教育相对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育模式。本文对创新素质教育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传统教育在创新型国家视域下面临的困境,指出了传统教育向创新素质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习和借鉴了当前国外高校创新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系统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创新素质教育的系统模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及预期效果
  • 1.5.1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研究的难点
  • 1.5.3 本文预期效果
  • 2.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 2.1 创新素质
  • 2.1.1 创新素质的含义
  • 2.1.2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要素及结构特征
  • 2.1.3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判据
  • 2.2 创新素质教育
  • 2.2.1 创新素质教育的涵义
  • 2.2.2 创新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
  • 3. 创新型国家视域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当代困境及转向
  • 3.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当代困境
  • 3.1.1 强调人才培养的统一规格,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 3.1.2 过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3.1.3 使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
  • 3.1.4 过于偏重认知教育,忽略了存在教育
  • 3.1.5 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创新人格培养
  • 3.1.6 文理分科,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 3.1.7 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3.2 传统教育模式向创新素质教育模式转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2.1 转向的必要性
  • 3.2.2 转向的可行性
  • 4. 国外高校创新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 4.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4.1.1 从根本上变革本科教育
  • 4.1.2 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
  • 4.1.3 建立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 4.1.4 改革课程结构,消除学科间的隔阂
  • 4.1.5 形成教学、研究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
  • 4.2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 4.2.1 创新学制和学位制度
  • 4.2.2 拓宽专业口径,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
  • 4.2.3 重视社会实践
  • 4.2.4 改革教学方法
  • 4.2.5 改革学业评价制度
  • 4.3 给我们的启示
  • 4.3.1 将研究和教学融为一体
  • 4.3.2 改革单一的教育模式
  • 4.3.3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 4.3.4 注重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 5.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的建构
  • 5.1 系统建构的原则
  • 5.1.1 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 5.1.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5.1.3 坚持系统观原则
  • 5.2 系统模型建构的方法
  • 5.2.1 坚持系统观
  • 5.2.2 教育教学过程实践与分析
  • 5.2.3 建立反馈机制
  • 5.3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模型
  • 5.3.1 创新素质教育目标
  • 5.3.2 教育者
  • 5.3.3 学习者
  • 5.3.4 教学管理
  • 5.3.5 教学模式
  • 5.3.6 设计和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
  • 5.3.7 修改教学
  • 5.3.8 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 5.3.9 创新环境建设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的价值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2].“互联网+”时代下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策略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04)
    • [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析[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4].试论新经济时代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路向[J]. 才智 2019(15)
    • [5].“学练竞创一体”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6].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的专业课程建设协同创新探索[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02)
    • [7].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思考与探索——以军用光电专业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2)
    • [8].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07)
    • [9].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 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J]. 科技视界 2016(02)
    • [10].社会实践视角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1].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21)
    • [12].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33)
    • [13].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认知差异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5(01)
    • [14].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主观障碍[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07)
    • [15].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构成因素的探析[J]. 高教学刊 2015(24)
    • [16].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1)
    • [17].国内外高校管理类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若干启迪[J]. 文教资料 2009(26)
    • [18].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探析[J]. 长江丛刊 2017(21)
    • [19].以“参与式工作坊”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 才智 2017(03)
    • [20].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视阈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新探[J]. 湘潮(下半月) 2016(01)
    • [21].文化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06)
    • [22].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分析及培养途径[J]. 理论观察 2014(12)
    • [23].大学生创新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 [24].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04)
    • [25].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研究[J]. 学周刊 2016(04)
    • [26].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视域下的文化构建研究[J]. 读书文摘 2017(06)
    • [27].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高校环境优化探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8].就业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检视与反思[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23)
    • [29].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因素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02)
    • [30].文化创新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4(02)

    标签:;  ;  ;  ;  

    创新型国家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