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红江西省武宁县第二小学332300
全国著名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才能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叶圣陶先生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必须为学童设备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
小学语文选编的古诗,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分明,是语言领域中的一个辉煌的殿堂。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丰富古诗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去感悟诗中蕴藏着的内涵和意境,接受人文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入,抛砖引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在设计《鹅》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所见到的鹅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鹅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也非常喜欢动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鹅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引出了新课。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表情是惊喜的或是好奇的。“鹅、鹅、鹅”几个词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异常兴奋、惊奇,流露出对鹅的无比喜爱。“曲项向天歌”,很巧妙地抓住了鹅在鸣叫时伸着长长弯弯的脖子朝向天空的形态,生动传神,教师可以用手势演示,让学生也模仿着,仿佛鹅叫的样子就活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了。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诗句,让学生主动发现鹅的特点,进而让学生在这些意象的基础上再次描述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通过这种实践体验,他们在思维里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境。
二、营造氛围,入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古诗为载体,给学生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古诗的意境,是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古诗的灵魂,是文学评论家衡量古诗优劣的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尽力营造氛围让学生入境感悟。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有《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细细品味这两首古诗,是诗文,更是两幅精美的画卷,如何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将这些画卷展开,使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呢?我是这样考虑的:诗,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只有面对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并让自己的身心陶然其间,才会有牧童的天真和顽皮、小池的温柔与恬静,才能有人与景的和谐与浪漫……知晓了诗的成因,倘若我们避开春意盎然的景色,把学生禁锢于教室,让其在狭小的天地里“感悟”自然的神韵,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是对诗人情怀的一种亵渎。因此,对这两首古诗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时当地的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引导学生在公园里、河流边、小溪旁、草地中品读、体悟。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然后学习古诗,也可以先学古诗,再把学生带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独特意境。
三、巧用媒体,画中悟诗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能够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就能事半功倍了。
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学生从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及深层含义。
再如在教《游子吟》一课时,我制作了四张幻灯片:夜色深深,昏暗的煤油灯下,儿子在认真地研读诗书;此时脸上饱含风霜的母亲正提起颤颤巍巍的双手,凑近煤油灯下穿针引线;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了,慈母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面对朴素而又伟大的母爱,诗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问了句:“谁说小草的一点绿意,能报答得了整个春天的太阳呢?”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幻灯片,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故事内容,接下去进入朗读、赏析教学过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就是为了调准音调,拨动学生的心弦;就是为了让诗人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就是为了让一首首好诗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流进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