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徐付霞1齐静2

(1南阳市中医院河南南阳473000;2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241-02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护理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1天进行神经功能(ESS)、巴氏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3个周后,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康复护理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康复护理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避免患肢关节挛缩,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者占致残率的65%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国内资料证实[1]。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2]。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20例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选择首次发病24h内收住我科,昏迷时间不超过36h,脑出血量约在40ml以下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3]。其中男82例,女38例,发病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1.3岁。其中脑梗死67例,脑出血53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之间各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2具体方法

2.1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等病情稳定后大约在发病1-2周后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并且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简单的按摩和被动活动以及日常护理。

2.2康复护理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加康复训练方法。

2.2.1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流程康复护理组患者在脑梗死入院第2天,脑出血入院第3天,病情稳定即开始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促通技术,Bobath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PNF)。上肢训练采用Bobath握手、抗屈曲痉挛治疗,肩胛带训练时向对侧髋部或对侧头顶部引导,骨盆带训练向对侧肩部引导,躯干训练采用收腹、挺胸和桥式运动治疗。每个动作维持10s,保持肢体有一定的张力。瘫肢有一定活动能力时注意发挥他的潜能,侧重进行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不能独立完成某一动作时,给予助力运动。

2.2.2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训练(ADL训练)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ADL训练,包括穿脱衣服、使用餐具、个人卫生、大小便管理等。每次训练45min,1次/d,每周进行5d,连续治疗1个月。配合物理治疗,即偏瘫侧肢体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其余时间由护士和家属帮助患者训练,治疗时间为21天,结束后评价。病后在肢体功能减退情况下让患者开始进行自理生活能力康复训练,最大的阻力是患者自身的依赖心理。加强患者康复意识的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耐心给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与功能恢复程度的利害关系。最好用本病区的实际病例进行说教,患者容易接受。鼓励患者自己刷牙、用患手洗脸,个人修饰、吃饭、更衣、大小便自理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要说服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尽量减少帮助。

2.2.3语言康复训练语言障碍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语言训练应早期开始。宜采取大声发音练习,把写有字的纸张发给患者,字要写的大一点,让患者张开口大声念出声音。完全失语的患者先从发单音节开始练习,而后单词,后开始念短语,要坚持每天出声练习。要多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反复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指导

2.2.4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学习有关康复医学理论及方法,建立温馨病房,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服务、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重要性的宣传等,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要抓住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安慰并鼓励患者克服由于突然偏瘫、失语、大小便等功能障碍产生的悲观和急躁情绪,通过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达到顺利开展康复训练的目的。

2.3疗效评定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uropeanstrokescale,ESS)标准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在康复护理前、康复护理后3周各评分1次;巴氏指数(BI)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

2.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3结果

3.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2组患者康复护理3周后,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但康复护理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

3.2巴氏指数改变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I)较治疗前提高,康复组治疗后BI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均P<0.05),见表1。

4讨论

脑血管病康复在它整个治疗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期康复可降低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率,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已被国内外学者共识。所谓的早期康复是指发病后2周之内[4]。许多学者认为,康复治疗的介入越早越好,早期康复不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还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减轻废用性综合征的发生。一般认为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衡、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48小时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治疗[5]。其恢复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脑的可塑性有关,即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功能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增强,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功能重新恢复[6]。

本研究显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ESS及BI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药物治疗对缓解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有良好效果。但两组间比较,ESS值治疗后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BI指数积分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康复护理早期介入临床效果显著。强调做挺胸、收腹运动,做桥式运动,做肩胛带、骨盆带训练,都有助于躯干肌功能的提高,有利于进行肢体训练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患者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时,要求家属参与治疗,以便出院后家属能够协助患者训练,可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本组病例在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进行了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例如洗脸、穿衣、进食等,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了改善。本组ESS及BI指数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通过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配合物理治疗有效阻止了关节挛缩、肌肉萎缩,改善了肢体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轻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流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15-716.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3.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381.

[4]朱镛连.脑损伤康复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2004,10(12):721.

[5]于群涛,王英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5):371.

[6]闫喜连,王文明,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623-624.

标签:;  ;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