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self-harm, SH)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以预防并减少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和教养提供借鉴。方法:在临沂市某些地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5所初中和3所高中的41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受试者均为汉族。问卷调查按照自愿无记名方式进行,共获取有效问卷3957份,有效回收率94.76%。采用的问卷包括青少年及其家庭的一般状况问卷、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n Checklist 90 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等。采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x2检验和t检验以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等,设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为27.60%,自我伤害行为方式由高到低依次为掐自己、故意打自己、抓伤自己、咬自己、拽头发、割伤自己、撞头及烫自己。2.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之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3.总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随学习成绩下降而有增加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x2=30.49,P<0.01)。4.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5.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生、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学习成绩差、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严厉或过分干涉及心理健康状况差是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27.60%的青少年在过去半年内有过自我伤害行为。受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2.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3.女生、家庭居住地为城镇、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存在心理障碍、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过分严厉或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为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危险因素。4.要有效的预防、减少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父母避免过分严厉或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中生沉思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1年追踪研究[J]. 心理学报 2010(09)
    • [2].绍兴市部分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8)
    • [3].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归因方式和心理求助的调节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5)
    • [4].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2)
    • [5].新疆伊犁地区儿童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15)
    • [6].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超重/肥胖青少年内化问题: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应用心理学 2018(01)
    • [7].医科大学毕业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调查[J]. 中国校医 2009(02)
    • [8].围绝经期综合征应激性生活事件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04)
    • [9].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11)
    • [10].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06)
    • [11].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10)
    • [12].挫商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01)
    • [13].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联中的中介效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8)
    • [14].孕期生活事件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06)
    • [15].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3)
    • [16].应激事件对临考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心理弹性的缓冲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4)
    • [17].EMDR技术联合氟西汀治疗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症疗效观察[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08)
    • [18].EMDR技术联合氟西汀治疗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症疗效观察[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10)
    • [19].乳腺癌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04)
    • [20].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1)
    • [21].农村留守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研究[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 [22].厦门市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01)
    • [23].新冠肺炎流行期针对大众心理健康的建议[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0(03)
    • [24].1764名军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效应[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03)
    • [25].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36)
    • [26].苗族及侗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2(06)
    • [27].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8)
    • [28].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2)
    • [29].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6)
    • [30].自我接纳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

    标签:;  ;  ;  

    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