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翅分级结构功能氧化物的制备与耦合性能探索研究

蝶翅分级结构功能氧化物的制备与耦合性能探索研究

论文摘要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分,更与其自身的结构,特别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级结构密切相关。同一组分,不同结构的材料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能特征。因此材料分级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耦合效应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新兴和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一方面对已有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进行研究表征,另一方面不断设计制备具有新的优越性能的分级结构材料。在材料分级结构的设计研究中,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优秀范例与深刻启迪。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自然界生物形成了多种复杂的分级精细结构。生物体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方式构筑和组合了维持它们生存、生长的结构和组分。同时,这些丰富的分级精细结构与其材质相互耦合,呈现了结构功能的一体化。蝴蝶翅膀(以下简称蝶翅)正是这样一种利用其自身分级精细结构实现各种优异性能的典型实例。这些以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蝶翅结构不仅具有所适配的机械强度及自清洁的表面性质,同时形成蝶翅的甲壳素薄膜与填充期间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对入射的光线产生散射、干涉、衍射乃至光子晶体等光学作用,使得蝶翅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满足其求偶捕食等生存需要。除了颜色的变化,某些蝶翅鳞片还具有特殊的捕捉光的能力。蝶翅以简单的组分,复杂多变的分级结构实现了其赖以生存的各种功能,而这些复杂分级结构目前是人类无法精确制备和实现的。这些结构不仅对蝴蝶本身有着重要的生物意义,更给了材料研究很多新的启发与指导。以这些具有特殊多级精细微观结构的蝶翅为模板,基于遗态材料的制备思想,人工变更其组分,将甲壳素基体替换为各种具有优越物理特性的其他组分,就可以合成各种兼具原始蝶翅分级结构与新组分特性的新材料,使材料达到既具有原始蝶翅的分级结构,同时由于组分的替换产生了新的性能,达到一种“形似而神高”的境界。而对这些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则可以预测出转变为不同组分后可能获得的新性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应用途径。在本研究中,选用具有精细分级结构的蝶翅作为生物模板,以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功能材料为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蝶翅分级结构的氧化物材料。首先研究制备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对于自然精细分级结构与形态的保真性、成分转变可控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制备得到的蝶翅结构遗态氧化锌和二氧化钛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蝶翅结构的计算模拟进一步地研究蝶翅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艺的改进将蝶翅的多级精细结构制备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并探讨了具有多级精细结构改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效率的可行性和机理,为今后分级结构和材料特性的耦合效应来设计和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供了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针对原始蝶翅成分及其热分解性能的分析,设计优化和确立了针对甲壳素基体的遗态功能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经过对蝶翅基体的前处理,合适配方与浓度前驱体的配制,浸渍环境参数(温度,时间等)的调节。特别是浸渍后干燥及烧结工艺,根据蝶翅模板与前驱体成及浸渍后蝶翅模板的热分解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分步烧结工艺方法来制备蝶翅结构遗态材料。采用这一烧结工艺不仅提高了蝶翅结构遗态材料的烧得率,同时改善了其微观结构的完好性,将原始蝶翅结构仅完美地保留在遗态功能氧化物之中。由于这一方法针对蝶翅主要成分为甲壳素进行设计,所以推广至其他甲壳素基遗态材料的制备中。2.针对尺度在微米级的蝶翅鳞片,采用显微光学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显微结构对于其显微反射谱线的影响。本章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色素色与结构色之间的差异,同时考察结构色鳞片不同位置的颜色差异。分析结果发现显示结构色的鳞片,不同位置显示不同的颜色,其鳞片内部、外部及鳞片相互叠加处显示的颜色均有所不同,这些发现一方面证实了蝶翅结构与光之间存在的耦合效应,另一方面指导蝶翅模型的建立与光学特性的模拟。3.在研究和分析多种蝶翅显微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蝶翅结构的二维复格子模型。基于严格耦合波方法,计算模拟了本研究工作中涉及的各种具有交叉格子结构鳞片的光学特性,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并对各种结构参数(包括窗口大小以及翅脊与翅肋的宽度)以及基体折射率对于模型的光反射谱线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利用模拟计算得到的蝶翅多级精细结构与光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为进一步设计优化具有类蝶翅结构,既具有交叉格子结构的光功能器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4.制备了具有不同种多级精细结构的氧化锌蝶翅遗态材料,分析其显微结构发光性能。在对结构参数计量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不同于一般氧化锌材料的发光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蝶翅显微结构与氧化锌基体的耦合效应影响了其发光特性,其机理是由于蝶翅内部显微结构形成的微谐振腔导致的随机激发现象调控了氧化锌的发光性质。蝶翅结构的氧化锌材料,不仅可以影响原有发光峰的强度,特别是黄绿色波段(500-600nm)激发光,还可以改变发光峰的位置,如在某些蝶翅结构氧化锌材料中发现了发光峰蓝移的现象。5.鉴于上述研究基础并结合光生伏打效应,本研究在相当完整制备多级精细蝶翅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艺。将具有蝶翅结构的二氧化钛制备于导电玻璃表面上,制备出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制备得到的蝶翅结构光阳极具有高于普通多孔二氧化钛的光吸收曲线,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吸收率增加超过300%,使其具有较高的光捕获性能,从而增加了光载流子产生的几率。进一步的氮吸附与压汞仪检测结果表明蝶翅结构的光阳极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孔径分布,这些都有利于染料的吸附加载与再生。综合这些性能,可以推论具有蝶翅结构的光阳极在光捕获性能、染料吸附性能有着优于普通多孔二氧化钛薄膜光阳极的特性,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分级结构和材料特性的耦合效应来设计和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提供了新思路和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遗态材料的研究进展
  • 1.3 蝶翅微观结构与相关性能的研究进展
  • 1.4 蝶翅微观结构模拟与制备的研究进展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蝶翅模板遗态功能氧化物的制备、表征及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与表征
  • 2.3 蝶翅结构遗态功能氧化物的制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蝶翅模板及其遗态功能氧化物显微光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3 原始蝶翅模板的显微光学研究
  • 3.4 拟旖斑蝶及其遗态材料的显微光学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蝶翅显微结构光学特性的计算与模拟
  • 4.1 引言
  • 4.2 GSolver 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 4.3 计算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蝶翅模板功能氧化锌的发光性能分析
  • 5.1 引言
  • 5.2 ZnO 显微结构与发光行为关系研究概述
  • 5.3 蝶翅结构ZnO 原位发光行为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蝶翅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探索研究
  • 6.1 引言
  • 6.2 蝶翅结构光阳极的制备
  • 6.3 蝶翅结构光阳极的表征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文工作主要创新点
  • 附录一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孔分级结构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研究概述[J]. 广州化工 2012(22)
    • [2].分级结构介孔-大孔氧化铝的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7(05)
    • [3].微纳分级结构碳酸钙中空微球的可控制备[J]. 无机材料学报 2016(07)
    • [4].自组网中一种稳定的多层分级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3)
    • [5].分级结构二维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在能源转换与存储中的应用[J]. 中国材料进展 2019(09)
    • [6].复合分级结构的锐钛矿TiO_2纳米花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7].水热法合成海胆型镍的分级结构[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09)
    • [8].道康宁推出电力电子行业碳化硅晶圆分级结构[J]. 半导体信息 2014(03)
    • [9].S型ZnO/Zn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制氢性能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4)
    • [10].花状二氧化锡分级结构的可控合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11].中空分级结构ZnO的控制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2].3D电视的分级结构和主客观测评[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01)
    • [13].分级结构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策略[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11)
    • [14].三维分级结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5(12)
    • [15].空心椭圆状分级结构γ-AlOOH的无模板水热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11)
    • [16].球形花状ZnO微-纳分级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7].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结构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2(04)
    • [18].中空分级结构Fe_3O_4@C/rG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储锂性能[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7)
    • [19].分级结构纳米氧化锡的制备及研究进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0].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片分级结构的制备及光学和吸附特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02)
    • [21].分级结构MoS_2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1)
    • [22].自组装TiO_2分级结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8(01)
    • [23].溶剂热法合成花状分级结构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15(04)
    • [24].增强光催化活性的3D分级结构Bi_2WO_6微球及表面酸性[J]. 中国科学:化学 2013(02)
    • [25].分级结构类釉质氟磷灰石的原位仿生再矿化合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06)
    • [26].TiO_2分级结构/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9(09)
    • [27].三维分级结构纳米ZnO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4)
    • [28].移动制氢困局尚待破解[J]. 能源与环境 2020(02)
    • [29].具有分级结构纳米材料的扫描电镜测试样品制备方法比较[J]. 分析科学学报 2019(03)
    • [30].蝶翅精细分级结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金属学报 2019(01)

    标签:;  ;  ;  ;  

    蝶翅分级结构功能氧化物的制备与耦合性能探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