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南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化学
作者: 高志友
导师: 尹观,朱赖民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物源指示,南海
文献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作为大陆与大洋的接合部和相互作用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构造环境,特殊的洋流作用,决定了其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沉积物质来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南海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研究,对南海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作了重点探讨,并结合南海现代沉积环境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结论如下: (1)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元素丰度受沉积物粒度控制明显。除Sr以外,细粒级沉积物中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变化幅度大。微量元素含量因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不同而差异较大,并随地球化学性质的类似程度形成明显的元素组合区域分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物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等)。绝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介于大陆物质与大洋物质之间,并靠近大陆物质,沉积物类型虽有向大洋沉积过渡的趋势,但仍表现出明显的“亲陆性”;特征元素对比值关系分析表明,南海沉积物的样品点投影与陆源端元物质接近,表明其物质来源以周缘大陆输入为主。 (2)稀土元素的平均丰度接近于中国黄土和福建花岗岩的丰度,而与太平洋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丰度相差较大,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陆架区稀土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明显铕负异常,表现为典型陆源沉积。南、北陆架区的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物源输入。深部海盆区中稀土和重稀土比其他海区明显富集,稀土配分模式负铕异常相对平坦,反映生物沉积和幔源火山沉积物质对陆源物质有明显影响和改造。南部岛礁区稀土总量远低于其他海域,富集中稀土,且铈负异常非常明显,显示出生源沉积的特征。总体上,南海沉积物稀土特征参数和配分模式与长江、黄河、珠江等陆源河流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等陆源海非常接近,明显偏向于陆源沉积类型。 (3)铅同位素组成及三维拓扑投影矢量V1、V2值示踪结果显示:东北部海域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与珠江、华南地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及V1、V2值范围一致,反映其物源主要是珠江以及经台湾海峡输入的华南陆源物质。西部海域铅同位素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CT
目录
前言
第1章 研究现状综述
1.1 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现状
1.1.1 沉积矿物学方法示踪物源研究
1.1.2 地球化学方法示踪物源研究
1.1.2.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地球化学
1.1.2.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1.1.2.3 同位素地球化学
1.1.3 粒度分析
1.2 南海沉积物研究现状
1.2.1 沉积矿物学研究
1.2.2 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1.2.2.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2.2.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1.2.2.3 同位素地球化学
1.2.2.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概况
2.2.1 海底地貌
2.2.2 地质概况
2.2.2.1 区域构造特征
2.2.2.2 火山岩浆活动
2.3 南海气候特征
2.4 南海流场特征
2.3.1 南海表层流
2.3.1.1 南海漂流及水平环流
2.3.1.2 南海暖流
2.3.1.3 黑潮南海分支
2.3.1.4 南海沿岸流
2.3.2 深层环流
2.5 南海物质输入的主要河流
第3章 研究样品与分析方法
3.1 样品来源
3.2 分析方法
3.2.1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3.2.2 粒度分析
3.2.3 铅同位素组成分析
3.2.3.1 化学分离与纯化
3.2.3.2 铅同位素质谱测定
第4章 南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4.1 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与分布
4.2 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及其分布
4.2.1 平均粒径(Mz)
4.2.2 分选系数(σi)
4.2.3 偏度(Ski)
4.2.4 峰态(Kg)
4.2.5 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和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4.2.6 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制约因素
第5章 南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5.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1 元素丰度与分布
5.1.2 微量元素含量与粒级的关系
5.1.3 微量元素含量与水深的关系
5.1.4 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5.1.5 微量元素的组合特征
5.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1 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5.2.2 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点
5.2.2.1 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及特点
5.2.2.2 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及特点
5.3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3.1 数据处理方法
5.3.2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6章 南海表层沉积物物源示踪分析
6.1 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物源指示
6.1.1 微量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分区
6.1.2 南海表层样与其他端元样品对比
6.1.3 特征元素比值及元素成分图解
6.1.4 小结
6.2 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物源指示
6.2.1 南海表层沉积物与其他样品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对比
6.2.2 南海表层沉积物与其他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
6.2.3 小结
6.3 沉积物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物源指示
6.3.1 铅同位素组成分布与端元物质对比
6.3.2 南海表层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图解
6.3.3 小结
第7章 南海现代沉积环境及沉积地球化学分区
7.1 南海现代沉积环境
7.2 南海表层沉积物沉积地球化学分区
7.2.1 陆源物质沉积作用区
7.2.2 火山源物质沉积作用区
7.2.3 生源物质沉积作用区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1-01
参考文献
- [1].墨西哥湾—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D]. 王翠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2].痕量元素在中国北方主要海产贝类和黄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 李培苗.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
- [3].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D]. 霍素霞.中国海洋大学2011
- [4].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多尺度变化与机制研究[D]. 赵建如.中国地质大学2016
- [5].舟山群岛海域泥沙运移及动力机制分析[D]. 胡日军.中国海洋大学2009
- [6].辽河口潮滩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 杨俊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相关论文
- [1].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矿物学记录及其构造和古环境意义[D]. 黄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
- [2].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 蒋富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3].东太平洋沉积物稀土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 刘季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 [4].近2千万年以来东亚季风演化的南海沉积矿物学记录[D]. 万世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
- [5].墨西哥湾—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D]. 王翠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6].中国东部海区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通量的初步研究[D]. 邓兵.华东师范大学2005
- [7].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D]. 付淑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8].南海沉降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D]. 陈建芳.同济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