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各中职校顺应社会需求,改革培养目标,将传统的“学历教育”变革为真正的“职业教育”,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贴近的实践性、技能性强的高素质劳动者。既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也为一大群具有另类智力优势的青少年解决了成才、就业的难题,同时对党和政府在现时期着力要改善的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以及致力解决的“三农”问题、“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均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各中职校出于生存发展压力,“就业导向”往往变为“就业目标”,急功近利的做法引发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后果。政府如何行使职能,才能让各中职校更好地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优势,各中职校又应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以推动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行政管理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回顾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其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以及困境形成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主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运行状况及运行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这一教育模式更多的理性思考,同时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对这一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应对之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来源1.2 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1.3 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4 研究的价值1.5 研究方法1.6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第二章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2.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2.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2.2.1 生源稀缺造成招生的不良竞争并导致恶性循环2.2.2 培养过程粗放,教育质量无保障2.2.3 人才质量急剧下降引发就业危机2.3 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2.3.1 社会因素2.3.2 经济因素2.3.3 体制因素2.3.4 中职校自身的因素2.4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2.4.1 改革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迫切性2.4.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过程第三章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3.1 广西物资学校办学模式的历史沿革3.1.1 计划经济时期(1996年之前)3.1.2 转轨过渡时期(1996-2000年)3.1.3 市场导向时期(2000年后)3.2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在广西物资学校的运行状况3.2.1 专业建设3.2.2 师资队伍建设3.2.3 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建设3.2.4 弹性学制管理3.2.5 学生管理3.2.6 就业指导、就业安置、就业跟踪工作3.3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在广西物资学校的运行效果3.3.1 当年就业率3.3.2 专业对口就业率3.3.3 稳定就业率3.3.4 学生创业状况3.3.5 就业创业状况评析第四章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4.1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特征4.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实施程序4.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作用4.4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定位、与政府职能的对接4.4.1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的定位4.4.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与政府职能的对接结语参考文献附件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以就业为导向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教育模式论文; 广西物资学校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 ——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