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养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稻田养蟹,放养密度,回捕率,成蟹规格
放养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郑岩,刘谞,耿丹,徐显峰,李杨[1](2019)在《稻田成蟹养殖中扣蟹放养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300、450、600、750和900只/667m~2,5个密度梯度每个梯度3次重复,选用23.1±0.8 g/只的雌蟹和20.8±0.7 g/只的雄蟹按照1∶1投放稻田,研究不同放养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扣蟹投放密度增加,成蟹回捕率呈下降趋势,成蟹单产水平呈上升趋势,成蟹规格呈下降趋势,水稻单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扣蟹投放密度与成蟹回捕率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6,回捕率之间差异显着(P <0.05),回归方程为Y=-0.000 2X+0.785 2(R~2=0.675,P <0.01);扣蟹投放密度与单产水平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单产水平差异极显着(P <0.01),回归方程为Y=-0.035 4X+10.18(R~2=0.953,P <0.01);扣蟹投放密度与成蟹规格呈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雄蟹为-0.792,雌蟹为-0.800,雄蟹和雌蟹规格差异均极显着(P<0.01),回归方程雄蟹为Y=-0.029X+114.6(R~2=0.598,P <0.01),雌蟹为Y=-0.017X+84.62(R~2=0.613,P <0.01);扣蟹投放密度与水稻单产回归方程为Y=-0.000 6X2+0.822 7X+286.84(R~2=0.871,P <0.01)。根据试验结果,盘锦地区稻田成蟹养殖中规格为20~25 g/只的扣蟹最佳的投放密度是450只/667m2左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翠英[2](2019)在《甲鱼放养密度过高 白点病易“找上门”》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鱼白点病是甲鱼苗培育阶段最易患且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病害。由于放养密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甲鱼相互之间撕咬损伤体表,甲鱼体表受到损伤,导致细菌感染所致。其发病部位出现不规则的白色点状渗出物,因而被称作白点病,甲鱼苗最易发生与流行。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报》期刊2019-07-23)
丁娜,余祥胜,徐敏[3](2019)在《不同放养密度对红螯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红螯螯虾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升高,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加,但红螯螯虾养成规格、饵料系数、日增重和成活率逐渐降低,所以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虾类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结构较好,是重要的渔业产品之一,约占国际渔业产品贸易总值的20%。(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9年05期)
董飚,潘坤,刘桂芹,李小芬,王健[4](2019)在《稻鸭共作鸭放养密度及经济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邮鸭和绍兴鸭的稻田放养试验,获得不同品种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适宜的放养密度,以及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密度越小,收捕时鸭平均体重越大。放养密度越大,收捕时每公顷产鸭总重越大。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要多4~5倍。高邮鸭50 m~2/只的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40 m~2/只、60 m~2/只稻鸭共作经济效益好。绍兴鸭40 m~2/只的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50 m~2/只,60 m~2/只经济效益好。高邮鸭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绍兴鸭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略高。(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4期)
罗颖,闫丽婷,丰朝晖,汪洋,祁洪芳[5](2019)在《青海湖裸鲤放养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的青海湖裸鲤池塘进行连续的采样调查,测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水质指标以及青海湖裸鲤的生长情况。讨论并分析青海湖裸鲤养殖密度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共测定出浮游动物38种,以轮虫为主,其数量占整个浮游动物种类的61. 5%;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中、高养殖密度条件下均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密度养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中、高密度养殖鱼苗对浮游动物的高摄食压力使浮游动物生长受到限制,浮游动物种类减少并趋于小型化,不利于养殖水环境的稳定。(本文来源于《渔业现代化》期刊2019年01期)
张龙,陈钊,汪鲁,陈世波,张鹏[6](2019)在《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养殖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实际苗种中间培育进行实验(21 d),探究了放养密度(1.50~2.25万尾/m~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放养密度为1.50~2.25万尾/m~3时,放养密度的增加会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饵料转化率。实验期间,各养殖池内水体的pH逐渐下降,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弧菌(Vibrio)浓度则在一定范围内[(0.3~7.5)×10~4 CFU/ml]波动。放养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养殖水体pH下降,NH4+-N和COD浓度升高,但对水体中的弧菌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实验末期,放养密度较高的养殖池具有较高的细菌生物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6.52%~71.2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0.65%~38.23%)为各养殖池内主要细菌门类,而且弧菌属(Vibrio)(2.3%~9.4%)在各养殖池内均为优势菌属。在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逐日增加换水量对水体pH和COD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难以控制NH4+-N和亚硝酸氮(NO_2~--N)浓度的升高。(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张本华,张宇虹,孔爱菊,宋玉秋,邬立岩[7](2018)在《放养密度对稻田内鸭子运动规律及杂草控制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放养密度对鸭子在田间运动行为规律的影响及其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该文采用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定位技术,检测了鸭子在田间运动位置信息,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鸭子在田间的活动规律及其对水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的增加:1)鸭子的活动范围变大,单位面积出入几率也增大;2)鸭子在田间运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逐步加大,对应每660 m2放养15、20、25和30只4种放养密度,该比例分别是69.17%,75.33%,77.83%和80.00%;3)鸭子进入各个小单元格的平均次数越多,对应上述4种放养密度,鸭子每天平均进入各单元格次数分别是12.05、17.82、23.03和27.73次,其中,高频次比例逐渐增加,且增加较快,而低频次比例逐渐较小;4)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越好,因为鸭子在田间活动的目的是获取食物,放养密度越大,鸭子为获取食物而产生的竞争越激烈,鸭子在田间的活动范围越广、时间越长、进入各个小单元格的频次越高,其采食杂草的机会越多。研究成果将为鸭稻共作技术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倩,苏胜彦,刘思辰,叶伟,朱伟凡[8](2017)在《不同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下吉富罗非鱼体长生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放养规格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的体长生长规律,采用von B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Brody 4种生长模型对吉富罗非鱼体长的生长进行拟合,使用R-Studio软件自行编程求出模型中各生长参数,以AIC统计量作为确定吉富罗非鱼体长最优生长模型的准则。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吉富罗非鱼生长曲线,其中平均体长为0.8 cm(SL1)的试验组以Gompertz模型为最佳,平均体长为(2.8±0.14)cm(SL2)的试验组以Logistic模型为最佳。体长生长瞬时生长速度曲线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SL2试验组比SL1试验组更具养殖优势,养殖密度为15尾/m~2(D1)的个体生长状况优于养殖密度为30尾/m~2(D2)和60尾/m~2(D3)的个体生长状况。研究结果可为吉富罗非鱼的育种研究、规模化养殖及养殖管理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2期)
高霄龙,刘鹰,李贤,李文亚,徐建平[9](2017)在《鲍放养密度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及生物滤器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循环水养殖的排放水体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循环系统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比较了鲍(壳长为(38.34±1.63)mm,体质量(7.97±0.42)g)在高(500个/m~2)、中(300个/m~2)、低(100个/m~2)密度下养殖水环境的变化特点,并综合评价了移动床曝气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放养密度对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总氮(TN)、总磷(TP)、磷酸盐(PO_4~(3–)-P)浓度和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均有显着影响(P<0.05),依次表现为高密度组>中等密度组>低密度组。中、高密度组硝酸盐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弧菌总数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均显着高于低密度组(P<0.05)。现行工况下(水循环率、温度、水力负荷等),生物滤器对TAN、NO_2~–-N、NO_3~–-N、TN、PO_4~(3–)-P、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40%、15.81%、2.93%、12.22%、2.91%、6.48%、9.47%。该生物滤器对养殖排放水中能够对鲍产生明显毒害作用的TAN、NO_2~–-N处理效果较好,使其均维持在安全的浓度范围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但对NO_3~–-N、TN的脱除以及低浓度PO_4~(3–)-P和COD的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因此,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该试验的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将皱纹盘鲍的密度设定为500个/m~2时是较为合适的。(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1期)
丁子元,郝俊,郑艳坤,尤宏争,李灏[10](2017)在《人工隐蔽物及放养密度对南非金刚虾生长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水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南非金刚虾(Penaeus monodon)幼虾(4.11±0.26)cm在不同人工隐蔽物覆盖率及放养密度2个因素对其成活率、日增重率的影响,试验历时28d。研究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成活率影响显着(P<0.05),且密度为5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74.67%,分别较放养密度为1000尾/m~2、1500尾/m~2时高48.49%、145.86%。人工隐蔽物及放养密度对日增重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综合考虑成活率的情况下选择优化组合。因此,人工隐蔽物覆盖率10%、放养密度500尾/m~2组合有利于提高南非金刚虾的养殖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7年11期)
放养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鱼白点病是甲鱼苗培育阶段最易患且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病害。由于放养密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甲鱼相互之间撕咬损伤体表,甲鱼体表受到损伤,导致细菌感染所致。其发病部位出现不规则的白色点状渗出物,因而被称作白点病,甲鱼苗最易发生与流行。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养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郑岩,刘谞,耿丹,徐显峰,李杨.稻田成蟹养殖中扣蟹放养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9
[2].李翠英.甲鱼放养密度过高白点病易“找上门”[N].湖南科技报.2019
[3].丁娜,余祥胜,徐敏.不同放养密度对红螯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J].中国水产.2019
[4].董飚,潘坤,刘桂芹,李小芬,王健.稻鸭共作鸭放养密度及经济效益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9
[5].罗颖,闫丽婷,丰朝晖,汪洋,祁洪芳.青海湖裸鲤放养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9
[6].张龙,陈钊,汪鲁,陈世波,张鹏.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9
[7].张本华,张宇虹,孔爱菊,宋玉秋,邬立岩.放养密度对稻田内鸭子运动规律及杂草控制效果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8].陈倩,苏胜彦,刘思辰,叶伟,朱伟凡.不同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下吉富罗非鱼体长生长模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
[9].高霄龙,刘鹰,李贤,李文亚,徐建平.鲍放养密度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及生物滤器净化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7
[10].丁子元,郝俊,郑艳坤,尤宏争,李灏.人工隐蔽物及放养密度对南非金刚虾生长情况的影响[J].中国水产.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