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导致的菌核病是我国油菜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文应用苗期、成株期病菌接种和草酸处理等4种方法,测定了来自江苏省的3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并比较了不同鉴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鉴定方法均显示出不同品种间的抗(耐)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鉴定方法的吻合度不高。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过程,提出成株期叶柄菌丝块接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发病率高。利用此方法对83个油菜品种(系)抗菌核病性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在品种抗性比较的基础上,选取4个抗感不同的油菜品种,比较在Sclerotiniasclerotiorum侵染后,不同品种组织内活性氧产生情况。通过DAB和伊文思兰染色,分别检测接种病菌后不同抗感品种的氧进发(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res,ROIs)的产生及其诱导的细胞死亡情况。结果表明,抗性品种中双9号、皖油14产生ROIs及细胞死亡的程度均轻于感病品种沪油15、史力丰。使用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H2O2酶预处理叶片后,病斑比对照减小。H2O2预处理则能显著增大病斑,忍受ROIs可能是油菜抗S.sclerotiorum的机理之一。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壁修复情况的结果表明,抗性品种叶片在菌丝定殖早期的细胞壁中多酚化合物过氧化结合物的产生量大于感病品种。本文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了不同抗感品种在接种病原菌后不同时间段PDF1.2、PR-1、EDS1、Cu/ZnSOD、FeSOD、PAL、nsLTP、GLP等8个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核盘菌的侵染激活了油菜的JA/ET途径,抗病品种组织内的标记基因PDF1.2上调表达。病菌接种后,抗性品种的EDS1的表达量下调,Cu/ZnSOD、FeSOD的表达水平提高,从而抑制细胞死亡。抗性品种在接种病原菌后,与具有细胞壁修复等功能的GLP和nsLTP表达也被上调。参与产生次生代谢物质的PAL表达在接种后24h被明显上调。首次在油菜上扩得EDS1基因的部分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