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启动子论文-柴昊男,张会图,袁飞燕,刘焕,路福平

双向启动子论文-柴昊男,张会图,袁飞燕,刘焕,路福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向启动子,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

双向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柴昊男,张会图,袁飞燕,刘焕,路福平[1](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中一种新型双向启动子的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分析预测的方法,由地衣芽孢杆菌中筛选获得一种新型双向启动子,鉴定其启动强度。以已知强组成型启动子pShuttle-09为对照,检测其对克劳氏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基因的表达活性。成功构建了3种重组碱性蛋白酶表达载体及对应的工程菌株。在新型启动子pLA和其反向启动子pLB调控转录下,克劳氏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表达活性达到164 U/mL和111 U/mL。结果表明,pLA的启动强度明显高于pShuttle-09和pLB,pLA启动子与pLB启动子均可表达碱性蛋白酶。从而为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异源基因的表达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也为原核生物中共同表达两种基因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艳昕,刘庆滨,黄江梅,周颖,肖芳[2](2018)在《双向调节蛋白、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双向调节蛋白(AREG)、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分析影响AREG、转录因子E2F-1、IL-6表达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是影响表达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赵琼,蒋建东,张靖溥[3](2017)在《人肝细胞核因子4基因Ⅱ型启动子的双向转录调控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肝细胞核因子4α基因Ⅱ型启动子(hHNF4α-P2)双向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克隆hHNF4α-P2–23~–1291(1268 bp)序列;构建由该段正、反序列驱动的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将其通过细胞转染和显微注射导入细胞或斑马鱼体内,考察其表达的时空特性。通过DNA缺失实验和序列预测分析寻找hHNF4α-P2的正、反向核心启动序列。结果 hHNF4α-P2的正向和反向DNA序列(–23~–1291)均可驱动其下游报告基因在人正常肝细胞L02及肝癌细胞Huh7中表达;在斑马鱼体内正向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可在耳石、嗅泡和神经丘等感觉器官中高表达,在肝区可见较弱的红色荧光。反向启动子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在血细胞、神经细胞、体节及脊索等组织表达。该启动子正链存在一段核心序列,反链存在两段核心序列。结论首次发现hHNF4α-P2的–23~–1291序列具有双向调控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张舒[4](2017)在《拟南芥源双向启动子K9I9在玉米中的功能验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研发,通常需要将多个基因构建在一个表达载体上转入植物体,获得聚合多个目的基因的复合功能转基因材料。但是,每个功能基因通常要各自拥有独立的调控元件系统,导致T-DNA区过长,增加了载体构建的复杂性和遗传转化难度。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构架最小的植物表达载体,而装载最多的功能基因是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通常情况下,拟转化的目标功能基因长度是不可改变的,为保持尽可能小的T-DNA区,可以改变的只是多克隆位点内的调控元件部分。这样,选用更少的调控元件是植物表达载体设计的重要考量之一。双向启动子存在于自然生物中,是一种在其启动子序列的两个方向上都具备驱动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它的发现为利用更少的调控元件完成多基因聚合提供了新的研究理念和原始素材。目前,关于双向启动子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其两侧驱动报告基因的定性检测,双向启动子在玉米中的异源驱动功能和启动效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的双向启动子K9I9为研究对象,以gus为报告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玉米,gus检测转基因玉米幼胚。初步结果显示,K9I9在玉米中可以驱动报告基因转录。进一步,将K9I9与抗鳞翅目昆虫基因cryNGc和抗除草剂基因epsps共同构建双向启动表达载体cryNGC::K9I9::epsps,载体中筛选标记基因为2×35S::bar,遗传转化共获得T0世代5个转化事件25株转基因玉米新材料,以此为基础,评估K9I9在转基因玉米中的双向启动功能。RT-PCR结果显示,T0和T1代转基因玉米中,K9I9两侧的外源基因均可以正常表达;Realtime-PCR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K9I9启动子的启动效率是2×35S::bar的13.1%-70.0%,K9I9对两侧功能基因的启动效率分别为cryNGC 3.25×106 copies/μl和epsps 17.4×106 copies/μl;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K9I9序列正反两个方向上存在常规调控元件数量和种类的差异。综上,双向启动子K9I9可以在玉米中发挥双向启动功能,但影响双向启动效率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目前的实验结果认为拟南芥K9I9启动子可以在玉米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航[5](2017)在《玉米中组成型双向启动子的筛选克隆与初步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具有诸多优势,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多、成本低。很多外源蛋白在玉米中需要整株表达,所以大部分所用启动子都以组成型居多,从目前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微生物、拟南芥、水稻和杨树的基因组中大量存在双向基因对,但是在玉米中鲜有报道。而双向启动子在多基因转化应用中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因为传统启动子一个启动子只能启动一个基因,而双向启动子可以同时启动两个基因。以此在植物表达载体中想表达多个基因时,可以选择双向启动子,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利用启动子而导致的基因沉默等其他结果。因此本实验选择可以组成型表达的双向启动子进行研究。通过中国农科院的研究人员所建立搜寻模型中研究人员在玉米全基因组中搜寻发现共有1696个双向转录本对,而本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手动在线筛选其中600对双向转录本对,对比所有双向转录本对的表达谱,将其中组成型表达双向转录本对分离出来,一共筛选出9对组成型表达双向转录本对。把这些双向转录本对的基因ID(每个基因在数据库里都有唯一的ID作为编号)搜索出来,克隆出驱动这些双向基因对表达的双向启动子。然后在9个双向启动子两端分别融合GUS和GFP报告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共成功构建8个植物表达载体,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鉴定8个双向启动子是否有双向启动功能。主要结果如下:我们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已经筛选出的8个玉米组成型表达双向启动子序列,通过PlantCare和PLACE在线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每个启动子除了包含有典型启动子基本顺式作用元件之外,还分别含有抗旱诱导结合位点,光诱导相关元件等胁迫诱导顺式作用元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克隆出的8个双向启动子为驱动启动子,分别命名为pBD16、pBD23、pBD24、pBD31、pBD34、pBD38、pBD78、pBD80。然后以GUS和GFP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8个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叁亲杂交方法转入农杆菌EHA105。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注射法进行烟草的遗传转化,将8个转入农杆菌的植物表达载体分别转入野生型烟草。转化的烟草经GUS染色及GFP荧光定量观察,发现并不能驱动GUS和GFP基因表达,说明已克隆出的组成型表达双向启动子不具有活性或者活性较低,并不能够通过瞬转烟草的方法证明报告基因是否表达。针对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备后续继续对双向启动子的研究继续进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柳小庆[6](2017)在《玉米双向启动子的克隆、鉴定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启动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启动子,在多种不同基因组大小的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包括细菌、酵母、哺乳动物和植物等。然而,关于植物来源的单个内源双向启动子的研究却很少。鉴于双向启动子在多基因表达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所以克隆和鉴定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并研究其对基因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些鉴定的双向启动子可为在玉米和单子叶植物中进行基因堆积和代谢工程生物技术提供启动子资源。另外,获得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为我国玉米生物技术育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储备。本文的主要结论:1.克隆鉴定了一个可以应用于农业生物技术的玉米胚特异性双向启动子PzmBD1,另外通过全面剖析双向启动子序列与相应的实验验证后,提出了一个双向启动子转录调控模型。2.以PZmzD1为基础,通过向其序列特定位置融合胚乳特异性顺式作用元件形成8个嵌合启动子,其中6个是具有不同表达强度的胚特异性双向启动子和两个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3.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双向启动子和2A连接肽的玉米多基因表达体系,从而为以玉米籽粒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要活性蛋白或其他次级代谢产物和复杂代谢途径的同源重组或异源重构提供方法学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4-01)

刘石娟,王雪,陈慧清[7](2016)在《一个拟南芥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功能初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启动子因为可以同时启动其两侧基因的表达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因组结构分析及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拟南芥At3g21370与At3g21380基因共享启动子区,是一个种子特异性双向基因对。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的间隔序列即共享启动子区含有GCN4和Skn-1等多个标志性种子特异性调控元件。将该间隔序列正反向同时与GFP和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双向报告基因表达载体。GUS组织化学染色和GFP荧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间隔序列能够驱动外源双向基因对特异性共表达于种子中,是一个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8](2016)在《生物所玉米双向启动子研究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有关玉米双向启动子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于6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植物学知名刊物《实验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据介绍,双向启动子是同时启动其两端的结构基因转录的一类特殊启动子,在多基因表(本文来源于《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期刊2016年07期)

杨梅,王睿,林拥军[9](2016)在《水稻胚乳特异型双向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中的1对双向转录基因(TIGR Locus:LOC_Os09g39540和LOC_Os09g39550)的翻译起始位点之间的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克隆其序列并进行功能鉴定。以明恢63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该序列(命名为BDP1),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启动子功能分析载体pDX2181,分别命名为BDP11和BDP12;转基因阳性植株的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明该启动子为胚乳特异型的双向启动子,两端的表达水平均很低。将启动子片段距离转录起始位点较短的一端向下游延伸123bp(命名为BDP2),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启动子功能分析载体pDX2181,分别命名为BDP21和BDP22;转基因阳性植株的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该启动子的胚乳特异型双向表达模式维持不变,表达水平高于BDP1。(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睿[10](2016)在《水稻组织特异型合成启动子的构建、双向启动子的鉴定及OsPGIP1在抗纹枯病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以及环境适应与基因在特定时期、空间和信号刺激下的特异表达息息相关,而基因表达模式的多样性取决于从转录到翻译各级不同水平的调控。在整个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中,启动子作为转录水平上的重要调控元件,是基因表达的“开路者”。启动子能够有效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起始、关闭以及丰度,同时在转录调控机理的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启动子的深入研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理论价值。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亦是禾本科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完备的基因组信息及较为清楚的基因表达信息为组织特异表达合成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以及双向启动子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纹枯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造成大面积的严重危害。由于现有水稻种质资源中没有对纹枯病具有完全抗性的品种,抗纹枯病的主效QTL也没有得到鉴定,同时抗纹枯病转基因育种受到候选基因的巨大限制,因此水稻抗纹枯病育种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取得巨大突破。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可以阻止病原菌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对植物细胞壁的降解,从而提升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本研究的工作内容和获得的成果主要分为叁个部分:一、水稻新型组织特异表达合成启动子的构建及顺式调控元件的筛选和功能分析;二、水稻内源双向启动子的分离鉴定和功能分析;叁、Os PGIP1基因在水稻抗纹枯病中的功能研究。1.本研究首先将七个功能清晰的水稻组织特异表达相关调控序列以不同方式进行融合,最终获得了五个新的绿色组织特异表达的合成启动子,分别是:GSSP1、GSSP3、GSSP5、GSSP6和GSSP7。随后,在水稻全基因组水平上对不同组织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行顺式元件扫描及统计,得到10个在绿色组织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中高频出现的顺式元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试验验证,最终分离克隆了一个可用于合成水稻绿色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的通用序列5’-AAAATATTTAT-3’(下划线序列表示核心元件,本研究中命名为GEAT),并对GEAT的侧翼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分析。该研究结果为组织特异表达合成启动子的研究、全基因组水平组织特异表达顺式调控元件的筛选、鉴定及其侧翼序列功能分析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2.本研究结合MSU和RAP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以及CREP数据库中的表达谱芯片数据在水稻基因组中选取了四个候选双向启动子,分别命名为:BIP1,BIP2,BIP3和BIP4。通过转基因水稻中的功能鉴定证实它们均具有双向表达活性。然后对其中一个双向启动子BIP1进行5’和3’缺失分析,鉴定出其双向表达调控区段以及控制其5’和3’方向基本表达活性的区段。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这四个双向启动子的保守性,并鉴定出可能与双向表达相关的两个新的顺式序列。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双向启动子的筛选、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寻找双向表达调控区段和双向表达相关的顺式序列的完整方法。3.本研究将Os PGI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出Os PGIP1蛋白。水稻纹枯病菌PG酶的活性抑制试验证明Os PGIP1对纹枯病菌PG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另外,我们通过水稻原生质体和洋葱表皮细胞的亚细胞定位试验进一步确定其发挥功能的位置。在获得超表达Os PGIP1基因单拷贝纯合株系后,我们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转基因纯合植株中Os PGIP1的表达量。田间纹枯病菌接种试验显示转基因植株对纹枯病的抗病性有明显提高,并且抗性提高水平与Os PGIP1的表达量水平一致。本研究结果不仅阐述了Os PGIP1基因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也为抗纹枯病水稻培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双向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双向调节蛋白(AREG)、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转录因子E2F-1、IL-6的表达,分析影响AREG、转录因子E2F-1、IL-6表达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是影响表达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AREG、IL-6水平,转录因子E2F-1阳性表达率较高,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柴昊男,张会图,袁飞燕,刘焕,路福平.枯草芽孢杆菌中一种新型双向启动子的功能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陈艳昕,刘庆滨,黄江梅,周颖,肖芳.双向调节蛋白、转录因子E2启动子结合因子1、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

[3].赵琼,蒋建东,张靖溥.人肝细胞核因子4基因Ⅱ型启动子的双向转录调控的特性[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

[4].张舒.拟南芥源双向启动子K9I9在玉米中的功能验证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张航.玉米中组成型双向启动子的筛选克隆与初步功能鉴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6].柳小庆.玉米双向启动子的克隆、鉴定和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7].刘石娟,王雪,陈慧清.一个拟南芥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功能初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6

[8]..生物所玉米双向启动子研究取得新进展[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

[9].杨梅,王睿,林拥军.水稻胚乳特异型双向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

[10].王睿.水稻组织特异型合成启动子的构建、双向启动子的鉴定及OsPGIP1在抗纹枯病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标签:;  ;  ;  

双向启动子论文-柴昊男,张会图,袁飞燕,刘焕,路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