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上个世纪以来,科学哲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始终是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其它地方性知识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风水即是一例。随着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进入人们的视野,科学知识的地方性品格日益突显,国内学者开始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地方性知识进行研究。本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风水活动为对象展开研究,试图从实践角度对中国的地方性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风水活动进行探索,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实践解释案例。本研究在视角和方法上主要采用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作为分析风水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支点,纳入时间因素,将风水活动置于“社会、文化、人”的历史环境中,哲学地一窥风水活动诸方面在历史变迁中的展演。首先,通过回顾科学哲学内部出现的若干科学划界标准以及在这些标准下风水活动的科学性或非科学性,发现获得一个严谨、精确而统一的科学划界标准尚存在一定难度。划界标准的最新发展就是希望在历史和社会的情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多个视界寻找历史和社会的特定语境下建构起来的风水活动,这也为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研究风水活动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合法性基础。其次,论文引入科学实践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新视角,试图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案例研究的自然主义描述方式、微观的发生学进路和科学哲学对实践和语境重视的背景下对风水进行一次再考察。研究整理出风水活动的基本实践规范和理论架构;风水实践的主体——风水师在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牵制下深深影响了风水活动发展的轨迹;风水实践操作工具(以罗盘为例)的发展止于“实用性”的满足,用于“权力化”,从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最后,论文认为中国特有的自然观、文化因素和世俗因素是导致风水实践淡出和理论神秘化加强的重要原因;总结了风水活动被中华文化标准化的深刻原因,指出风水的标准化实质上是理念的标准化,地域性限制仍然强大;提出了实践有效性、风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风水神秘性存在原因、地方性知识与近代自然科学关系以及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的文化研究等问题对于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为科学实践哲学和地方性知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独特例证性研究。
论文目录
摘 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选题的背景1.2 选题的意义1.3 文献综述1.4 研究目标、内容框架和方法第2章 科学划界的困境2.1 本章引论2.2 科学哲学划界标准的变迁2.2.1 逻辑实证主义的绝对标准与风水2.2.2 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与风水2.2.3 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与风水2.2.4 科学划界的消解标准与风水2.2.5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与风水2.3 科学哲学的两个新进展与划界问题2.3.1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研究成果2.3.2 科学实践哲学的兴起2.4 中西学术差异及中国学者对风水术的评价2.4.1 中国学术以及关于自然知识的若干特征2.4.2 中国历代关于风水的评论2.4.3 当代关于风水的争论2.5 本章小结第3章 风水活动的基本架构3.1 本章引言3.2 风水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基本规范3.2.1 早期风水实践的内容3.2.2 风水活动中的实践规范3.2.3 来源于古代经验的理想风水格局3.3 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基本架构3.3.1 风水理论的主要依据3.3.2 风水理论的两大特设性假定3.3.3 中国风水的主要流派3.3.4 当代风水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3.4 “风水师”角色的演变3.4.1 作为首领的“风水师”与风水活动3.4.2 作为谋生手段的风水师与风水活动3.4.3 作为学术研究的“风水师”与风水活动3.5 风水活动中的主要工具——罗盘3.5.1 上古择址工具的演化特征3.5.2 罗盘的演化特征3.6 本章小结第4章 未标准化的地方性知识与科学哲学研究4.1 实践性领域、地方性知识和风水活动4.1.1 作为实践领域的科学知识、风水活动与理论4.1.2 地方性知识与风水实践及其理论活动的建构4.1.3 在风水活动建构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因素分析4.1.4 风水活动社会建构的一个案例研究:明十三陵风水4.2 对未标准化的地方性知识的几点思考4.2.1 风水理论未标准化的原因分析4.2.2 风水理论传播迅速的原因分析4.2.3 关于未标准化的地方性知识4.3 风水实践及其理论活动研究之于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4.3.1 关于风水实践与风水理论的思考4.3.2 地方性知识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4.3.3 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的文化研究4.4 本章小结第5章 结论及创新点5.1 研究结论5.2 主要创新点参考文献致 谢声 明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南民族社区的政策变化与风水文化——以广西三江县G侗寨为中心[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标签:风水实践论文; 风水理论论文; 科学哲学论文; 科学实践哲学论文; 地方性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