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问题的评论

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问题的评论

一、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试题的点评(论文文献综述)

焦克克[1](2021)在《历史材料在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内容综合化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尤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学科界限被打破,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历史、语文、地理、艺术等学科教学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其中,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关联最为紧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同样也是渗透历史的主阵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后,变化最大的就是新增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必修模块,教材遵循历史性、事实性叙述,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实、历史知识,这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历史材料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在分析政治事物和政治现象时,透过历史事件了解其发生、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用历史视角和历史思维分析问题,还有助于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加深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与理解政治知识。因此,运用历史材料服务于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正向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历史材料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历史材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到启发,利用实习机会深入课堂观察,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运用策略,力求从不同角度实现政史学科融合,以此来满足教学需要。正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要从以下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历史材料的相关概述。首先对历史材料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其次,对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历史材料按照内容呈现形式划分为事实陈述型、观点解读型、人物引言型、历史图片型及音像媒体型这五大类型。最后从总体上明确了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材料具有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创新试题情境设计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与特点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当前使用的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涉及历史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尽可能整理出每一课出现的历史材料。二是针对历史材料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归纳出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具有涉及的范围广、出现的频率高、体现的功能强、在难度上有差异这四个特点。第三部分是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笔者深入教学一线,利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历史材料在运用中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得出政治教师在运用历史材料时,主要存在历史材料呈现形式单一、历史材料运用不到位、政史主次不分等问题。这为后续的实施策略提供了事实支撑。第四部分是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该部分理论结合实践,给一线政治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策略作参考。首先要合理选择历史材料,包括求真求实,坚持科学原则;依据教材,挖掘丰富材料;立足学生,追求深度趣味;结合教学,防止喧宾夺主四个方面。其次,多样呈现历史材料,包括充分利用信息化媒介、充分利用口头表达方式及鼓励学生搜集历史材料这三个方面。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学科大概念意识、提升自身历史知识的广度以及发挥学科教研的研训力量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教师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运用历史材料,主要通过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辨析式教学和现场式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理论讲授中理解、在思维碰撞中生成、在价值冲突中明理、在历史氛围中体味。第五部分是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框为例,主要从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高文静[2](2020)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研究 ——以寿光现代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是一场涉及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和考试制度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改革后,新的高考评价体系、“选课走班”下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更加复杂多变的学情、陌生的教材以及未知的高考命题模式,使一部分历史教师深感无所适从,只靠个人力量难以应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这种教师合作的传统制度的作用,集中教学智慧、整合教学资源、长善救失、同心协力,共同洞悉教育改革动向,探讨尽快适应改革的策略。文章依据多年的高中历史从教经验,多角度分析了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改变,对标这些改变解读其对高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的新要求,以此为基础阐述优化高中历史集体备课制度的必要性。近些年来,集体备课作为各地中小学集体教研的重要形式,其对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寿光现代中学历来重视集体备课制度,经过20年的实践、传承和发展,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具备了机制健全,流程完善,务实求真,立足教学、新老互助,共促成长,求同求异,智慧共享,强化教研、提振精神等优点,在集体备课制度的作用下,现代中学历史组的教学工作也成效显着,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然而,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旧的制度和经验必然会显现出不足之处。通过对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的运行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笔者发现其存在着指导观念落后、不注重理论基础、缺乏批判性讨论、集备平台低、形式单一等不适应新高考形势的问题。这些不足制约了高考改革背景下集体备课作用的充分发挥。事异则备变,高考制度在不断的调整和创新,集体备课制度也应与之俱进、优化革新。笔者认为应更新集备理念,研备核心价值,凸显育人导向;聚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落实学科素养;构建“立体式”集体备课平台,创新集体备课形式;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催生教育智慧。通过以上措施,提高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更好的发挥集体合力、凝聚群体智慧,融入高考改革的潮流。

姚佳佳[3](2020)在《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传统高校教学中生生之间较为缺乏深度对话互动的机会是其不足以促进大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于同伴对话反馈的协作式学习是高校课堂中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加深学习投入的重要实现途径,对缓解高校教学互动现状和实现深度学习有较好的适用性。为了探索能够更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本研究以基于学习方法理论的深度学习影响因素模型、反馈干预促进深度学习的交互机制以及深度学习环路等重要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以此指导探究三种基于不同在线讨论工具(基础、增强、基础与可视化增强)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影响过程和效果。具体实践研究包括:(1)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94位大三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9个小组,学期前三周(6个课时)仅进行无讨论活动的教师讲授,后五周(14个课时)在教师讲授基础上增加基于基础在线讨论工具的组内同伴对话反馈活动设计,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和内容分析,探究基于基础在线讨论工具的组内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过程和效果。(2)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57位大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学期前六周(12个课时)的小组展示课使用电子问卷收集班级学生提问,然后由教师或展示小组成员给予面对面回应,后六周(12个课时)在保持小组展示方式和师生面对面交流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仅将学生以电子问卷提问的方式改为通过增强在线讨论工具进行同伴提问与回应,且六周里逐次尝试三种不同可视化程度的实时互动界面,每种互动方式持续两周,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和内容分析,探究基于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班级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以及不同可视化程度的互动界面)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过程和效果。(3)以《网络与远程教育》课程的11位大三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个小组,设计了持续八周(32个课时)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包括基于基础在线讨论工具的班级提问与回应、基于可视化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小组协作问题解决以及小组展示与师生答疑交流等环节,每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在班级和组内来回转换同伴对话反馈角色,并从同伴处获得双层反馈,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探究基于基础和可视化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混合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过程和效果。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发现:(1)基于基础在线讨论工具的组内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可以显着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浅表学习转向策略学习和深度学习,且对话反馈参与度越高,学习方法越深,尤其对浅表学习者作用较明显,对深度学习者可能存在负面效果。同时,该策略可以显着促进学生的认知层次从单一或低级多元结构转变到中高级多元结构,但尚不能激发其思维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关联和抽象拓展结构,且更积极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者认知层次也并没有比浅表学习者提升更佳,尽管他们在带动浅表学习者参与互动和学习方法深化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2)基于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班级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可以显着削弱学生的浅表学习方法倾向,但对深度学习方法倾向的强化效果不明显。不过,同伴对话反馈过程中初始对话层面和初步反馈层面的提问行为以及深层反馈层面的提问与观点发表类行为都比初始对话层面和初步反馈层面的观点发表类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深化。同时,该策略可以显着促进学生的认知层次从浅表思维结构突破到深度思维结构,且适度增加可视化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层反馈行为的产生以及达到更深的认知层次。(3)基于基础和可视化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混合同伴对话反馈策略既能避免深度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浅化,又能促进浅表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突破到深度层次,且学生学习方法的深化与其在班级同伴对话反馈中的深层认知初步回答行为密切相关,学生更多地在小组协作前期参与内容相关的组内同伴对话反馈有助于提升其在班级同伴对话反馈中的初步回答行为认知层次。此外,小组在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导向、资料导向、任务导向三种同伴对话反馈行为模式,其对小组协作达到深度认知层次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但群体的深度协作并不能保证个体的深度学习,学生个体深度学习机制的触发更多来自班级同伴对话反馈的影响,且学生动机与信念的提高是激发其实现深度学习最主要的机制。最后,研究总结了不同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过程与效果,作为对理论框架中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相关规律的补充完善;此外,研究还从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同伴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等七个环节提出了可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设计与实施要点,为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在混合教学情境下设计和实施基于同伴对话反馈的深度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操作性指导。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视角聚焦到同伴对话反馈活动上,并将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效果的评价与同伴对话反馈具体行为的微观分析密切结合,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构建并丰富了“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从更系统的视角解释同伴对话反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过程,为他人开展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2)设计并检验了高校混合教学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三种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干预方案,为高校教师开展基于同伴对话反馈的深度学习教学提供了实践案例参考以及相关策略优化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建议。

夏华腾[4](2020)在《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将语言、文化、交际相结合,强调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体会和演练来学习语言的较为新型的二语教学法。本研究将该教学法应用于初级汉语听说课中,主要通过教学实验对比检验其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结合学生口语测试成绩显着性分析、课堂及课后体演表现、问卷调查与师生访谈等进行综合检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法相较于口语教学中较为流行的情景法,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有效,是一种适用于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二语教学法,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积极性及个体差异、班级规模、媒介语使用、交际文化输入、教材内容、教师素质等相关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论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以及教学法理论素养;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法的应用;教材编写关注交际实际与交际文化、展现完整交际事件;建立统一的交际文化输入标准等。期望后续研究能够走向深入。

谭鹏军[5](2020)在《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研究》主要由三章组成,包括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特点和意义、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设计。本课题以“实用文的语言教学”为导向,它的写作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思”的逻辑路线。其具体写作安排如下:第一章是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特点和意义。从实用文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的角度去认识实用文的内在实质,而实用文的外在语言形式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些内在实质。无论是文学文本还是实用文本,它们都是题旨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实用文的阅读教学是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而实用文的语言教学是从内容到形式的教学,且与文学文本的语言教学比较,文学文本的语言教学侧重于修辞教学,而实用文的语言教学是侧重文章的逻辑、语法和修辞的教学。本文在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背景下去对实用文语言教学作研究综述,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立足点、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因为实用文语言教学是侧重于逻辑、语法和修辞的语言教学,本章选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新闻、演讲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科普文四种实用文体,分别从文章逻辑、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对它们的语言运用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其最大的目的是为第三章实用文语言教学设计打基础。第三章是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设计。如果说实用文的概念、特征、功能和类别是其“骨骼或身体”,那么实用文的语言就是“骨骼或身体”的“服饰或装扮”,实用文语言运用特点就是其“服饰或装扮”体现的个性特征,而实用文的语言教学就是根据其“服饰或装扮”个性特征的内容进行“量体裁衣”的具体操作。具体来说,把实用文在文章语法、逻辑和修辞上体现的语言运用特点作为语言教学的内容,进行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的案例教学设计,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是结语与问题反思,梳理和总结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反思课题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王春华[6](2020)在《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数学新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有力后备军,而新老教师更替,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使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新老交替的有序更新,关系到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本文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改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帮助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促使其尽快成长,希望为推动呼市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比较发达的先进地区,各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关注的重点,总结其优秀的做法,更好地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三所水平不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以及新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该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三所学校都很重视新教师培训工作,均制定了各种培训措施来促进新教师成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且各校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有自己的特色:1.金山学校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名师引领;2.二附中采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培训过后进行的跟踪考核及对培训资源的充分挖掘值得借鉴;3.启秀中学特色之处在于“新教师”认定特色,稳定的师徒关系以及特色“磨课活动”等。但三所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忽视了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师徒帮带”实现困难;对培训方案的部分内容落实不足。2.二附中针对数学教材、数学本身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培训不足;师德师风内容培训形式单一等。3.启秀中学相较于其他两所学校,校外培训资源利用少;数学文化、数学史内容培训不足;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程度不足。基于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5条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1.深入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2.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3.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4.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5.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王浩[7](2020)在《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行动研究 ——以S市J学校为例》文中指出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中国近百年来官方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关文件对习作教学始终非常重视,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年段习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作出了具体表述,但吴立岗等众多语文教学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选材和组材能力不足是习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习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尝试后发现,思维导图具有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探求的是思维导图对于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具体效果,旨在丰富小学习作选材和组材教学理论,为习作选材和组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教学策略。结合相关文献的成果与不足,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比较研究法,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思维导图习作教学,确保研究准确性。同时综合运用测量、问卷、访谈、观察等具体研究方法和工具,对习作成绩、学生心理、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行动研究依据现状调查,选择各方面能力和情况相近的班级作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并经历两轮行动获得相关数据。分析各研究数据发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教学之中,对学生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一,思维导图对习作选材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第二,思维导图对习作组材能力的提升有显着效果;第三,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综合能力;第四,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依据知识可视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和各项研究成果讨论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评价习作组材能力的学情时需考虑学段和文体差异,思维导图对习作选材能力的影响也受学生思维能力和习作评改现状的制约,思维导图运用于习作教学对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结合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和实践,对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提出如下教学建议:第一,预思为先,让学生习作选材开源,以兴趣驱动,运用思维导图实现具身体验,以任务驱动,运用思维导图实现全身沉浸;第二,情趣为要,让学生习作组材赋能,以多元对话,运用思维导图发现本我,以多维情境,运用思维导图塑造真我;第三,策略为本,让学生习作能力得法,以横向对比,运用思维导图提取技巧,以纵向梳理,运用思维导图提炼策略,以深度创新,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能力。

谌薇[8](2020)在《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一直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教育部提出要发展各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地理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改革明确提到要重视问题教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让学生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主题式问题教学是初中阶段学习区域地理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对主题式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在查阅并研读地理主题和问题教学相关文献之后,以江门市外海中学八年级学生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使用试题检测法对学生进行检测,以确定区域地理五大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现状。根据调查和检测结果,分析存在问题之后,本人提出了针对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把策略融合于教学设计并且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课堂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和2019年广东省地理中考综合题的检测结果都表明,目前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课堂中存在部分不足。主要表现在问题教学未突出区域地理五大主题、地理素材选取不精细、缺乏设置有效问题链贯穿课堂、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不到位等方面。(2)为了发挥主题式问题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四大策略:精细选取区域主题素材;精心设计区域主题式问题;注重不同主题式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聚焦核心素养分析主题式问题。(3)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以上四大教学策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对区域地理五大主题问题有了更详细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增强,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友好。本研究从区域地理五大主题式问题入手,对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主题素材选取、主题问题设计、主题问题的课堂学习方式和核心素养角度提出了有效教学策略,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区域地理日常教学提供了参考,也为有效地增强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支持。

吕艳萍[9](2020)在《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 ——以奎屯市第十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生存、发展、创新、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繁荣发展的力量源泉。认同、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统编本教材古诗文蕴含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基于古诗文教学对初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效果显着。本研究选取奎屯市第十中学为案例,由对第十中学学生问卷调查得知,该校学生古诗文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停留在思想层面,没有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此外,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够透彻、全面;访谈发现该校教师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落实不够好。该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不足,语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家庭发挥示范作用,社会发挥引领作用三方面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转变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增强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发挥市级传统文化活动的引领推动作用,为改善目前该校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现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高翔[10](2020)在《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数据”这一概念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对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并在数据驱动下做出决策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无论是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学生数字化素养,还是2019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颁布的PISA 2021数学框架都倡导学生应当具备信息与数据的相关能力与素养。统计推理能力(Statistical Reasoning)是学生在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的,能运用统计的相关概念进行推理、理解统计信息是如何得出的、根据已有的数据信息作出解释、进行统计推断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描述数据的呈现、整理与简化数据、表征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统计推理能力很好地契合了“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公民的“时代诉求”。然而,传统的统计教学存在将统计与数学的教学混为一谈、重视培养学生统计技能过程和运算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统计地”思考和推理的培养、学生对统计内容容易失去兴趣等诸多问题。国际上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进行统计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指出希望在学校数学教育的较早阶段实施。本研究旨在改变我国统计教学的现状,探索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小学阶段的统计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本研究立足我国小学统计教学存在的三方面问题:(1)教师将“统计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割裂”,导致“统计问题解决活动沦为低水平的、以记忆为主的简单模仿活动”;(2)教师没有意识到“统计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忽视学生在统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无法高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而降低学生对统计学习的兴趣;(3)教师因为“小学阶段统计内容少、考试比重低”等客观原因以及主观上不够重视统计的教学导致的“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现象,忽视学生在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推理与表达等问题,以情境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设计研究作为方法论的指导,通过借鉴设计研究的研究范式“形成性的研究”,经历了教学模式原型的构建、三轮教学实施的迭代与修正,最终得到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简称“FC-SR教学模式”)。本研究紧紧围绕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相关文献和教学理论,结合我国的统计教学实际,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是什么?(2)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修正、精致教学模式的原型?(3)教学模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展开了三个方面具体的工作:第一,基于文献综述中统计推理能力的内涵、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阶段统计内容教学的相关建议与策略、已有“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的梳理和统计推理能力学习环境构建原则的文献,梳理出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重视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话语,并且在这三个核心要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第二,笔者进入华东地区的S校,在相关教师的协助下,将教学模式的原型进行了具身化,展开三轮的教学迭代,结合学生在课上的具体表现、课后反馈问卷、课后访谈以及对作为观察者全程参与的C老师进行的课后访谈,确定教学模式修正的依据,并在三轮教学中不断修正和精致教学模式的原型。第三,通过运用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试题和学生对统计的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同时结合学生在三轮教学中的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形成性”数据来确定该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本研究最终的成果是建构了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FC-SR教学模式),包含6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1)创设真实数据问题情境;(2)合作问题解决初探;(3)小组展示、自评;(4)回归真实情境再探;(5)讲解相关统计内容;(6)总结反思,并给出详细的依据与操作建议。通过运用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试题和学生对统计的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结合学生在三轮教学中的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形成性”数据来确定FC-SR教学模式产生的两个教学效果:(1)FC-SR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统计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统计推理能力的整理与简化数据(O)和分析与解释数据(A)子能力的显着提高);(2)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统计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学生对待统计态度的情感维度、认知能力维度、难度维度和兴趣维度有了积极提升),同时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认识统计与数学的差异、感悟统计的“不确定性”和领略统计的魅力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试题的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试题的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材料在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历史材料的相关内容概述
    (一)相关概念厘定
        1.历史材料
        2.教学中的“历史材料”
        3.政史学科融合
    (二)历史材料的类型
        1.事实陈述型
        2.观点解读型
        3.人物引言型
        4.历史图片型
        5.音像媒体型
    (三)历史材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1.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需要
        2.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的需要
        3.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5.创新试题情境设计的需要
二、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与特点分析
    (一)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二)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中的特点分析
        1.历史材料出现的频率高
        2.历史材料涉及的范围广
        3.历史材料体现的功能强
        4.历史材料难度上有差异
三、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说明
        1.设计的主要依据及内容
        2.调查的对象与数据回收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取得的主要成效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历史材料
        1.求真求实,坚持科学原则
        2.依据教材,挖掘丰富材料
        3.立足学生,追求深度趣味
        4.结合教学,防止喧宾夺主
    (二)多样呈现历史材料
        1.充分利用信息化媒介
        2.充分利用口头表达方式
        3.鼓励学生搜集历史材料
    (三)增强教师的史料素养
        1.树立学科大概念意识
        2.提升历史知识的广度
        3.发挥教研的研训力量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式教学,在理论讲解中理解
        2.运用探究式教学,在思维碰撞中生成
        3.运用辨析式教学,在价值冲突中明理
        4.运用现场式教学,在历史氛围中体味
五、历史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框为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研究 ——以寿光现代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五)研究方法
    (六)概念解析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新变化
        1、育人理念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更新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3、教材的变化
        4、高考试题的变化
    (二)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新要求
        1、育人理念和评价体系更新对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影响
        2、选课走班对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新要求
        3、历史教材变革对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新呼唤
        4、高考历史试题变化对集体备课的新要求
    (三)集体备课的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学理论
        2、社会互依性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寿光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现状分析
    (一)现代中学概况及其历史组的构成
    (二)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的制度建设
    (三)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四)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案例展示
三、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的优点与成效
    (一)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的优点
        1、机制健全,流程完善
        2、务实求真,成效显着
        3、新老互助,共促成长
        4、求同求异,智慧共享
        5、强化教研,提振精神
    (二)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的成效
四、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
    (一)现代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1、“务实”有余,“务虚”不足
        2、评价、激励制度不到位,缺少“批判性”氛围
        3、平台低、形式单一
        4、次数少、时间长,内容多,环节不完备
    (二)历史集体备课改进策略探究
        1、更新集备理念,研备核心价值,凸显育人导向
        2、聚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落实学科素养
        3、构建“立体式”集体备课平台,创新集体备课形式
        4、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催生教育智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高校教学中的浅表互动问题
        1.1.2 高等教育开展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3 同伴对话反馈作为高校深度学习促进策略的可能性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单组前后测实验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内容分析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深度学习
        1.5.2 同伴对话反馈
        1.5.3 同伴对话反馈策略
        1.5.4 基础在线讨论工具
        1.5.5 增强在线讨论工具
        1.5.6 可视化增强在线讨论工具
    1.6 研究思路
        1.6.1 研究技术路线
        1.6.2 实验设计及策略干预教学方案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评价研究
        2.1.1 深度学习的内涵辨析
        2.1.2 面向过程的深度学习评价
        2.1.3 面向结果的深度学习评价
        2.1.4 已有研究总结与启示
    2.2 深度学习的促进机制、策略及效果研究
        2.2.1 深度学习常见的促进机制
        2.2.2 关注个体学习参与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及效果
        2.2.3 关注个体深化理解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及效果
        2.2.4 关注同伴合作学习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及效果
        2.2.5 关注同伴交互反馈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及效果
        2.2.6 已有研究总结与启示
    2.3 同伴对话反馈的策略、效果及分析框架研究
        2.3.1 基于面对面口头讨论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及效果
        2.3.2 基于在线讨论工具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及效果
        2.3.3 同伴对话反馈的典型分析框架
        2.3.4 已有研究总结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构建
    3.1 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3.1.1 社会建构主义
        3.1.2 联通主义
        3.1.3 ICAP深度学习框架
    3.2 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构建依据
        3.2.1 基于SAL学习方法理论的深度学习影响因素3P模型
        3.2.2 反馈干预促进深度学习的交互机制
        3.2.3 DELC深度学习环路
    3.3 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构建及内容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基础在线讨论工具的组内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实践研究
    4.1 研究设计与实施
        4.1.1 课程的介绍
        4.1.2 课程平台的建设
        4.1.3 同伴对话反馈活动的设计
        4.1.4 研究的实施过程
    4.2 数据收集与分析
        4.2.1 学习方法前后测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4.2.2 认知层次前后测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4.2.3 学生Moodle讨论区交互内容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4.2.4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4.3 研究结果与发现
        4.3.1 组内同伴对话反馈对学生整体学习方法和认知层次的影响
        4.3.2 组内同伴对话反馈对不同学生学习方法和认知层次的影响
        4.3.3 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同伴对话反馈参与度差异分析
        4.3.4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总结与教学反思
    4.4 研究讨论与结论
        4.4.1 主要结果讨论
        4.4.2 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班级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实践研究
    5.1 研究设计与实施
        5.1.1 课程的介绍
        5.1.2 课程平台的建设
        5.1.3 同伴对话反馈活动的设计
        5.1.4 研究的实施过程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5.2.1 学习方法前后测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5.2.2 学生的提问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5.2.3 学生Padlet交互内容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5.2.4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5.3 研究结果与发现
        5.3.1 班级同伴对话反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影响
        5.3.2 班级同伴对话反馈对学生提问认知层次的影响
        5.3.3 学生班级同伴对话反馈行为与其深度学习促进效果的关联
        5.3.4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总结与教学反思
    5.4 研究讨论与结论
        5.4.1 主要结果讨论
        5.4.2 结论与启示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基础和可视化增强在线讨论工具的混合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实践研究
    6.1 研究设计与实施
        6.1.1 课程的介绍
        6.1.2 课程平台的建设
        6.1.3 同伴对话反馈活动的设计
        6.1.4 研究的实施过程
    6.2 数据收集与分析
        6.2.1 学习方法前后测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6.2.2 学生Tronclass讨论区与会议桌交互内容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6.2.3 小组协作成果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6.2.4 学生反思报告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6.2.5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数据分析与预处理
    6.3 研究结果与发现
        6.3.1 混合同伴对话反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影响
        6.3.2 学生个体在不同层面的同伴对话反馈行为表现
        6.3.3 小组同伴对话反馈行为对其协作成果认知层次的影响
        6.3.4 学生深度学习机制的触发情况
        6.3.5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总结与教学反思
    6.4 研究讨论与结论
        6.4.1 主要结果讨论
        6.4.2 结论与启示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结论
    7.2 启示与建议
    7.3 创新点
    7.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件1 ASSIST学习方法倾向测量问卷(缩减版)
    附件2 ASSIST(缩减版)评分规则
    附件3 研究一的学生主观题测试
    附件4 研究三的学生反思提纲
    附件5 研究三的小组协作作品
    附件6 研究三的学生同伴对话反馈内容实例
作者简历

(4)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汉语口语教学现状研究
        1.4.2 体演文化教学法理论研究
        1.4.3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体演文化教学法理论
    2.1 教学法的核心
        2.1.1 “体演”
        2.1.2 “文化”
    2.2 教学法的特点
    2.3 教学原理
    2.4 教学模式
        2.4.1 理论课(FACT)
        2.4.2 实践课(ACT)
    2.5 评估标准
3 体演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总体设计
        3.1.1 研究准备
        3.1.2 实验设计
        3.1.3 教学反思
    3.2 具体实施过程
        3.2.1 理论课(FACT)的实施
        3.2.2 实践课(ACT)的实施
        3.2.3 成绩测试
        3.2.4 教学案例
4 教学效果分析
    4.1 口语测试评估
        4.1.1 期中口语测试总成绩显着性分析
        4.1.2 期末口语测试总成绩显着性分析
        4.1.3 口语测试分项对比分析
    4.2 体演评估
        4.2.1 评估标准
        4.2.2 体演得分情况
    4.3 听力测试评估
    4.4 问卷调查与师生访谈
        4.4.1 问卷调查分析
        4.4.2 学生访谈分析
        4.4.3 教师访谈分析
5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5.1 问题分析
    5.2 改进措施
6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
    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实用文概念、特征及其功能
        一、实用文的概念
        二、实用文的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实用文的类别
        一、实用文的分类
        二、《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实用文
    第三节 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的认识
        一、实用文的语言教学侧重于文章逻辑、语法和修辞
        二、实用文的语言教学中逻辑、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一、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现状
        二、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的意义
        三、课题的立足点、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第一节 新闻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一、新闻在逻辑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二、新闻在语法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三、新闻在修辞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第二节 演讲文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一、演讲文在逻辑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二、演讲文在语法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三、演讲文在修辞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第三节 自然科学小论文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一、自然科学小论文在逻辑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二、自然科学小论文在语法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三、自然科学小论文在修辞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第四节 科普文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一、科普文在逻辑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二、科普文在语法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三、科普文在修辞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
第三章 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设计
    第一节 实施实用文语言教学必备的认识
        一、语言教学用例取实用文本的言语
        二、实用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文章逻辑、语法和修辞在教学中各有侧重
    第二节 自然科学小论文类文章逻辑教学设计
        一、文章逻辑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文章逻辑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 新闻类文章语法教学设计
        一、文章语法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二、文章语法教学设计案例
    第四节 科普文类文章修辞教学设计
        一、文章修辞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二、文章修辞教学设计案例
    第五节 演讲文类文章语言综合要素教学设计
        一、语言教学要落实的语用要求
        二、文章语言综合要素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节 实用文语言教学总结
        一、实用文语言运用特点的总结
        二、实用文语言教学设计的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高中语文实用文语言教学状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6)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评述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呼市地区中学教育发展简史
    2.2 呼市地区数学新教师的选拔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新教师
        2.3.2 校本培训
    2.4 新教师的特征
    2.5 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
    2.6 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
        2.6.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6.2 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
        2.6.3 终身教育理论
    2.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7.1 专业知识
        2.7.2 专业精神
        2.7.3 专业能力
    2.8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3章 金山学校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的调查
    3.1 学校介绍
        3.1.1 基本概况
        3.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3.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3.2 调查结果
        3.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3.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3.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3.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3.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3.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调查
    4.1 学校介绍
        4.1.1 基本概况
        4.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4.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4.2 调查结果
        4.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4.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4.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4.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4.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4.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启秀中学调查
    5.1 学校介绍
        5.1.1 基本概况
        5.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5.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5.2 调查结果
        5.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5.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5.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5.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5.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5.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完善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议
    6.1 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6.2 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
    6.3 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
    6.4 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
    6.5 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行动研究 ——以S市J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标准对习作的重视
        (二)选材和组材是习作的难点
        (三)思维导图习作实践的启示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评价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思维导图
        (二)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
    二、理论基础
        (一)脑科学理论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章 行动研究设计
    一、行动研究问题
    二、行动研究对象
    三、行动研究工具
        (一)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量表
        (二)习作心理因素问卷
        (三)课堂观察记录表
    四、行动研究思路
        (一)行动研究准备阶段
        (二)行动研究实施阶段
        (三)行动研究结果讨论阶段
第三章 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行动研究前习作现状调查
        (二)思维导图技能培训
        (三)制定行动方案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行动计划
        (二)行动实施
        (三)观察讨论
        (四)反思总结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行动计划
        (二)行动实施
        (三)行动观察
        (四)反思总结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一、思维导图对学生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思维导图对习作选材能力影响分析
        (二)思维导图对习作组材能力影响分析
    二、思维导图对习作综合成绩和心理因素影响的验证
        (一)思维导图对学生习作综合成绩影响的验证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习作心理因素影响的验证
    三、思维导图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研究结论
        (一)思维导图对习作选材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二)思维导图对习作组材能力的提升有显着效果
        (三)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综合能力
        (四)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一、思维导图提升学生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讨论
        (一)深入学情,组材能力评价需考虑学段和文体差异
        (二)深解学理,局部受思维能力和习作评改现状制约
        (三)深化学力,可视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习作思维发展
    二、统编教材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教学建议
        (一)预思为先,让学生习作选材开源
        (二)情趣为要,让学生习作组材赋能
        (三)策略为本,让学生习作能力得法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习作选材组材能力量表的信度分析
附录2 习作心理因素问卷
附录3 习作心理因素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附录4 习作综合测试试题
致谢

(8)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
        1.认识论基础
        2.地理学科基础
        3.心理学基础
        4.教育学基础
    (六)相关概念界定
        1.区域地理
        2.主题式问题
        3.区域主题问题分类
二、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4.现状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二)基于试题检测的现状分析
        1.检测对象
        2.检测内容
        3.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初中地理主题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主题问题教学设计过程存在问题及分析
        2.主题问题教学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及分析
三、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精细选取区域主题素材
        1.考量课本素材与主题式问题的适用度
        2.查找与主题式问题相匹配的课外素材
        3.围绕主题式问题加工主题素材
    (二)精心设计区域主题式问题
        1.研读课标,明确主题式问题的设计要求
        2.主题式问题的表述需精炼准确
        3.设计主题式问题需体现发展性原则
        4.创设情境,以主题问题链贯穿课堂
    (三)注重不同主题式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
        1.区域位置问题学习方式
        2.区域特征问题学习方式
        3.区域差异问题学习方式
        4.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学习方式
        5.区域联系问题学习方式
    (四)聚焦核心素养分析主题式问题
        1.聚焦区域认知分析主题式问题
        2.聚焦综合思维分析主题式问题
        3.聚焦人地协调观分析主题式问题
        4.聚焦地理实践力分析主题式问题
四、初中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时间
    (五)实验内容
    (六)实验典型案例展示---《陕西省》课例展示
        1.教学实验前期准备
        2.教学实验实施过程
五、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实验结果
    (一)实验后地理成绩检测结果
        1.成绩对比
        2.成绩对比分析
    (二)实验后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问卷设计维度
        4.问卷调查结果
六、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与不足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不足
    (三)前景展望
        1.针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研究
        2.主题式问题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9)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 ——以奎屯市第十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过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过程
    1.4 概念界定
        1.4.1 文化
        1.4.2 中华传统文化
        1.4.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4 文化认同
    1.5 文献综述
2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编情况及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2.1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编情况
        2.1.1 选文比重增加
        2.1.2 选文主题丰富
        2.1.3 传统文化内容分布更广、形式更多
    2.2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2.2.1 “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2.2.2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社会关爱
        2.2.3 “崇德尚礼、笃志豁达”的人格修养
3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3.1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
        3.1.1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概况
        3.1.2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3.2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
        3.2.2 初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活动
    4.1 加强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4.1.1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4.1.2 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4.2 增强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
    4.3 发挥市级传统文化活动的引领推动作用
    4.4 基于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反思与总结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初中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内容呈现
    附录四 访谈提纲
    附录五 访谈内容呈现
    附录六 访谈提纲
    附录七 访谈内容呈现
参考文献
后记

(10)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时代诉求
        二、现实困境
        三、实证探索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统计推理能力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统计素养(Statistical Literacy)
        二、统计思维(Statistical Thinking)
        三、统计推理能力(Statistical Reasoning)
        四、统计素养、统计思维、统计推理能力的比较与辨析
        五、小结
    第二节 小学统计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发展脉络
        二、国际视野下的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三、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建议与策略
        四、小结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教学模式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教学模式述评
        三、小结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统计推理能力
        二、教学模式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设计研究的内涵
        二、设计研究为何适用本研究?
    第二节 研究设计的整体思路
        一、教学模式原型的构建阶段
        二、教学模式原型的修正、精致阶段
        三、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阶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学校
        二、学生
        三、教师
    第四节 研究工具的编制
        一、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测试卷的编制
        二、学生统计态度的SATS-36量表
    第五节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
        二、数据的分析
    第六节 研究的信度、效度及伦理
        一、研究的信度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四章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第一节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核心要素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
        二、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
        三、重视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话语
        四、核心要素小结
    第二节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三、操作流程
        四、实施条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一轮教学——“组建最强的游泳队!”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二、“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第一次修改
    第四节 第一轮教学——“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总结
第六章 第二轮教学——“哦!这么多长方形!”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二、“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第二次修改
    第四节 第二轮教学——“哦!这么多长方形!”总结
第七章 第三轮教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二、“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展望
    第四节 第三轮教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总结
第八章 FC-S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 FC-SR教学模式对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一、统计推理能力测试的评分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FC-SR教学模式对统计态度的影响
        一、SATS-36量表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态度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一、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态度的影响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对本研究三个研究问题的回应
        一、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
        二、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
        三、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
        四、FC-SR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节 研究结论——FC-SR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三、操作流程
        四、实施条件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统计推理能力测试题
    附录2 学生统计态度量表
    附录3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反馈问卷
    附录4 “哦!这么多长方形!”反馈问卷
    附录5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反馈问卷
    附录6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材料(1)
    附录7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材料(2)
    附录8 “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材料(1)
    附录9 “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材料(2)
    附录10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材料(1)
    附录11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材料(2)
    附录12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试题的点评(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材料在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焦克克.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研究 ——以寿光现代中学为例[D]. 高文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同伴对话反馈策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姚佳佳. 浙江大学, 2020(04)
  • [4]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D]. 夏华腾. 暨南大学, 2020(04)
  • [5]高中语文实用文的语言教学研究[D]. 谭鹏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D]. 王春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习作选材和组材能力的行动研究 ——以S市J学校为例[D]. 王浩. 江苏大学, 2020(05)
  • [8]初中区域地理主题式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D]. 谌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 ——以奎屯市第十中学为例[D]. 吕艳萍.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10]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D]. 高翔.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我对两个典型领导案例问题的评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