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间信仰,神话原型,生活世界,过渡仪式
文学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刘爽[1](2019)在《民间信仰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的原生土壤,将日常生活中包罗万象的现实需求与精神追求作为养分,也滋养着文学世界的生长。现当代文学作品也依然离不开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民间生活,广阔的生活世界提供着民间叙事素材、思维模式并反映着人作为生命存在深刻的文化反思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以民间信仰中神话原型的象征性意义表达反观人性本身,具有魔幻与现实的双重意象。(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刘建辉,刘宇凡[2](2019)在《从长城到紫塞——长城的文学意象之独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文化概念的"长城"指向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现象域,包括了政治、历史、军事、建筑、文物乃至旅游等维度,文学艺术亦涵盖于其间。"紫塞"作为纯粹的文学意象出现在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文作品中,标志着长城的文学意象从其含混的意象整体中分立出来另有所归。文学意象属于审美意象,所以,"紫塞"的独立表征着长城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岳争艳[3](2019)在《论朱文颖文学苏州中“水意象”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称,每个城市都具有公共意象,它是由生活在该城市居民的个人记忆迭加而成。因此",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1))。毫无疑问,水之意象是苏州这座古老城市最为鲜明、稳固的城市意象。在文学苏州的书写长河中,历代文人对苏州水之风貌、水之文化亦是着墨最多。广为流传的杜荀鹤所写名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道尽了世人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悠远恬静意境的想象与记忆;贺铸之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所营造的感伤诗意的古典氛围,引发我们无限的浪漫情(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雷晶晶[4](2019)在《意象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及其相关论题是构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基础问题,也是进入并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根本途径。《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研究》是在借鉴前辈学术成果基础上合着的一部力作。该书采取字源学研究视角,对"意"、"象"、"意象"的本义及内涵溯源辨流,考订精确;同时观照了叙事学、现象学等西方文学理论,对意象理论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内外观照,立见明确;并对重要作家创作的典型意象展开比较分析,论赏结合,体类精当。体现了独到的学术视角、严谨的学术理论和扎实的学术品格。(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兴宁[5](2019)在《浅谈“窗”之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众多,但是"窗"作为传统意象的文学价值并未得到重点关注。其实"窗"在文学上所产生的含蓄与探求之矛盾的价值是十分独特的。探究"窗"之文学价值对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彩内涵、寻求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9年10期)
宋旭[6](2019)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镜意象与女性的关系——以《鸳鸯镜》和《进入镜中的女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日本便处于以中国大陆为中心辐射而成的汉文化圈里,其文学深受中国古代文学的浸润与影响,对镜意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承袭自中国古典诗文。但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日本强烈的传统祭祀观念与悲恋情结,生长出东瀛独特的镜物语表达法。其中近现代文学中镜与女性的关系尤为值得关注,纤腻绵密的情思愁绪弥漫在每一处细节里,将镜与女性的羁绊诠释得巧妙贴切,异常动人。本文以冈本绮堂的《鸳鸯镜》和中河与一的《进入镜中的女子》为例,试对这种关系进行深入解读与阐释。一、镜意象与女性关系在中日文学之间的历史传承(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9期)
王海燕[7](2019)在《文学地理意象与身份建构——以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建筑意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具有鲜明的视觉可视性和丰富的象征性特点,当其作为一种凝视对象时就是一种地理意象,建筑地理意象通过参与有效的空间建构准确传达出人地之间关系,常常和历史、记忆、身份等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孟菲斯孤儿院、麦克依琴家、低等妓院、木材加工厂以及小木屋等具有边缘特征的建筑意象是人物克里斯默斯身份建构过程当中的标识物:在种族、性别和宗教叁个维度上,克里斯默斯这一生唯一可以确信无疑的就是它们的不确定性。克里斯默斯身份建构的无效性展开了对人生价值的终极追问,地理的审美意义从这些建筑意象所传达的人地关系得以有效实现。(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钱寅[8](2019)在《茶的文学意象生成及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多重意象的符号,象征着清、静、雅、俭、和等文化内涵。但是茶的文化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质,而是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日常性向非日常性转变的过程,也是非日常性结构向日常性结构嵌入的过程。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茶,不仅仅是供以饮用的饮料,其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现在盛唐时期的诗文作品中,并且几乎都与佛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茶的文学意象的建构,是方外世界非日常性向世俗世界日常性嵌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被佛教赋予文化意义的茶成为"榫卯"或"桥梁",为世俗的文士所接受。同时,通过建构茶文化,佛教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娟娟[9](2019)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含义及审美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花"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景物,在人们将情感、遭遇、悲喜等和"桃花"融合在一起之后,"桃花"便具有了多重含义。无论是哪个朝代,"桃花"这个意象的含义都具有某种相同之处,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代表截然不同的含义。分析"桃花"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我们可了解古代作者的独特情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审美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段从学[10](2019)在《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后方文学对以公路为主体的交通方式的想象和书写,使"路"成为此期文学鲜明的中心意象,在抗战时期中国"国家共同感"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路"的联结性功能,不仅把"现代中国"联结成了一个统一的空间整体,还通过这种空间同一性打通了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断裂,发明了"现代中国"自身的历史同一性。普通民众也在修筑和维护道路等活动中,从匿名的农民变成了崇高的现代"国民",完成了"民众的发现",使中国的抗战获得了人类学的伟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文学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文化概念的"长城"指向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现象域,包括了政治、历史、军事、建筑、文物乃至旅游等维度,文学艺术亦涵盖于其间。"紫塞"作为纯粹的文学意象出现在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文作品中,标志着长城的文学意象从其含混的意象整体中分立出来另有所归。文学意象属于审美意象,所以,"紫塞"的独立表征着长城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刘爽.民间信仰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论析[J].北方文学.2019
[2].刘建辉,刘宇凡.从长城到紫塞——长城的文学意象之独立[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3].岳争艳.论朱文颖文学苏州中“水意象”的运用[J].扬子江评论.2019
[4].雷晶晶.意象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研究》述评[J].运城学院学报.2019
[5].李兴宁.浅谈“窗”之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学价值[J].语文教学之友.2019
[6].宋旭.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镜意象与女性的关系——以《鸳鸯镜》和《进入镜中的女子》为例[J].文艺争鸣.2019
[7].王海燕.文学地理意象与身份建构——以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建筑意象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钱寅.茶的文学意象生成及原因[J].中原文化研究.2019
[9].张娟娟.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含义及审美特征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
[10].段从学.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J].学术月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