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悲剧新探

元杂剧悲剧新探

论文题目: 元杂剧悲剧新探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崔彩红

导师: 郑传寅

关键词: 元杂剧悲剧,悲剧人物,悲剧意境,悲剧价值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戏曲中有无悲剧一直未取得一致意见,论者在西方悲剧理论和中国古典悲剧的特殊性之间陷入两难的境地。其实,中西悲剧的形式虽是多样化的,但所表现的悲剧性却是一致的,即都表现了人类的各种苦难与不幸,表达了悲哀、悲怨或悲愤的情感,高扬了人们直面苦难的崇高心灵和在苦难中的抗争精神。据此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戏曲中存在悲剧应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笔者选取了元杂剧悲剧作为研究对象,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独特风貌。 元杂剧悲剧是中国古典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成熟形态,她不仅具备中国古典悲剧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仅具有叙事性特征,更具有诗性、抒情性特征,前人的研究对此有所忽略,所以笔者对元杂剧悲剧的研究,重点放在悲剧情感的表达和悲剧意境的营造上,着力探讨其深广的悲剧蕴涵。 以作品的情感高潮和观众的总体感受为标准,我们可从元杂剧中鉴别出30部悲剧作品。根据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可以把它们分为小人物悲剧、文人悲剧、英雄悲剧和帝王悲剧四类。元杂剧悲剧表现了芸芸众生的苦与难,描画了广阔的悲剧图景,人物形象往往寄托着作家所要表现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传递作者内在情志的代言人,凝聚着剧作家的感性情感和理性评价。市井小民的坚韧、忠臣义士的高傲、士子书生的清高以及至尊帝王的悲剧领悟等,都表现出超越悲苦情感之外的悲剧升华。身份、地位迥异的悲剧人物带给人丰富的悲剧体验。作家借悲剧主人公之口抒发郁闷或愤怒之情,表现抗争和不平,使元杂剧悲剧足以唤起受众悲哀和悲壮相混合的审美感受。 元杂剧悲剧不重视悲剧的冲突性而强调悲情的抒发,这一点和西方悲剧显著不同,它具有叙事性特征,但悲惨的故事本身并不是表现的中心,而是为悲情的抒发服务。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或悲怨或悲愤的情绪。元杂剧悲剧作品反映了人的五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内在情绪和外在行动,包括生存的艰难到理想的难以实现以至对整个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一、元杂剧悲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元杂剧悲剧研究的问题与出路

三、元杂剧悲剧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元杂剧悲剧的人物与主题

第一节 悲剧人物

一、市井小民

二、士子书生

三、忠臣义士

四、至尊帝王

第二节 悲剧主题

一、生存悲剧

二、不遇悲剧

三、理想悲剧

四、自由悲剧

第二章 元杂剧悲剧的意象与意境

第一节 元杂剧悲剧的意象

一、悲剧意象的分类

二、悲剧意象的特征

三、悲剧意象的运用——以《窦娥冤》为例

第二节 元杂剧悲剧的意境

一、重视“苦境”的营造

二、“苦境”的构成要素

三、戏曲“苦境”的独特性

第三章 元杂剧悲剧的精神蕴涵与特质

第一节 元杂剧悲剧的文化精神

一、元代剧作家的精神世界

二、元代整体性的精神郁闷

三、对传统悲剧精神的回应

第二节 元杂剧悲剧的哲学基础

一、儒家忧世之叹

二、佛道忧生之嗟

第四章 元杂剧悲剧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 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与价值

一、悲剧层面的丰富性

二、悲剧品格的伦理化

三、悲剧情感的多样化

四、突破“怨而不怒”的审美传统

第二节 元杂剧悲剧对明清杂剧的影响

一、重悲情苦境的营构

二、重深层意蕴的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 任晓彤.中央民族大学2007

标签:;  ;  ;  ;  

元杂剧悲剧新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