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军
一、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
1.新购进的设备要在现场进行使用培训
每年医院购进新设备,新设备购进后需要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安装、调试等,那么在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新购仪器的使用培训工作。教给工作人员怎样使用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等。培训对象要大于两人,培训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设备,保障设备发挥最佳的效果。购进设备后对设备应用方法的培训工作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医院通常会忽略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培训就进入正式使用阶段,设备频繁地出现问题,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我们发现设备使用前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医疗设备使用的正确性,确使诊疗治疗不断提高。
2.大型及精密设备实施专人专管制度
医院有一些设备是属于大型精密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构造复杂,对此,科室应指定专人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
3.对于医院中医疗设备的完好率进行定期统计,详细
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医疗设备要保障随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统计出设备的完好率,对于不能应用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4.全面建立并不断健全操作使用规程
以医疗设备的使用为依据,由器械科维修人员建立操作规程卡并挂在设备旁。在每次应用医疗设备的时候,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实施操作,使医疗设备能够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5.应用医疗设备要注意环境条件
医疗设备属于特殊的仪器,医疗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环境条件包括温度要求、湿度要求、防止灰尘等,要及时排出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环境中。
二、医院设备维修现状
1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
医疗设备条件反映了医院资深的医疗水平,诸多医院管理者将医院临床诊治、后勤保障、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却忽视了设备仪器管理工作在医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性,其对设备管理意识不高。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通病,主要表现在:①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维护人员在日常设备维护中没有相关管理制度作为依据,使得其设备维护工作质量没有保障;②医疗设备管理者工作职责不明确,不同科室不同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要求不同,维护保养人员要做好分工,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减少医疗故障及医疗事故的发生;③缺乏奖惩制度,设备维护人员在此背景下对维护工作兴趣不高、积极性低,尽在医疗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出现故障时才去处理问题,影响其设备维护保养质量,不利于医院长久发展。
2.维修配件价格虚高,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集成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以及部分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闭,导致医院自修主要集中于通用类医疗设备(呼吸麻醉类、监护除颤类、消毒灭菌类等);针对专科设备(如CT、MR等)多集中于板级维修,难以做到元器件维修,维修时间长,效率低,高度依赖厂家售后或第三方维修机构提供维修配件,导致"天价维修"现象普遍存在。据申万投资、Medworld医疗世界报道,部分医疗设备售后利润占总利润的九成,维修利润是销售利润的3倍;其中维修技术封锁和维修配件垄断是导致维修配件价格虚高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不断规范和完善采购、使用和报废等流程制度,却忽略了维修配件管理,维修配件更换的流程制度缺失;设备需要更换配件时,仅对供货及时性做出要求,对配件的昂贵报价"习以为常",甚者针对某些常用易损配件价格明显超过市场行情也"不闻不问",进一步加剧了维修配件价格虚高,医院针对维修配件管理的缺失,是导致维修配件价格昂贵的另一重要因素。
3.维修技术滞后
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医疗设备也越来越精细化,这些精细化仪器对维护保养要求更高,更需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对其进行管理。设备制造厂家生产出相关设备、应用于临床,社会上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掌握设备的使用、维护准则和要求。实际上,我国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跟不上设备自身的更新换代,维修人员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加上维修技术滞后等,使得医疗设备不能得到最好的维护保养,在其出现问题后也不能得到合理的维修,影响其日常工作状态及设备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医疗事故而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许多维修保养工作人员还受维修技术滞后的影响而导致自身工作量大,在实际维修工作中难以及时、准确地找到设备故障的原因,使得维修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间接影响到临床医疗服务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若日常维护、保养不合理,也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三、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
1.建立完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预防性维护计划即指医疗机构针对内部的医疗设备有计划地制定科学、周期性检修、维护和保养方案。预防性维护计划是本着对内部医疗设备负责和爱护的原则而制定和实行的,不仅客观的计划要合理,主观的养护队伍也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一计划及相应制度的完善,能够保证设备的各项性能都得到规律的养护和维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例如对急救类仪器的监护仪的预防性维护计划。根据其特点,预防性维护周期可定为1年2次,时间安排在每年的3月和9月,检查项目首先是仪器外观的导联线和表面零件是否齐全,按键和按钮的是否完整,然后是性能检查,包括屏幕能否正常显示、亮度是否合理,心电图、氧饱和度、血压等数据显示是否正常,报警功能是否运行等,并进行记录,及时检修和故障排除,并进行数据记录。
2.加强培训及人员管理
医院管理者将设备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管理。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后上岗,根据自身专业维修水平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各维修人员的维修区域,合理调度人员。要求维修人员在工作中要谨慎行事,减少设备维修误差;医院购入新设备时要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设备日常运行的维护保养知识、维修技巧、运行原理,方便日后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
4.建立和完善设备使用明细表
对医院内各个科室、部门内持有的设备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对即将报废的医疗设备增加维修保养频次、及时报废处理。对登记在册的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分类制定对应的维护保养方案,制定其对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和掌握医疗设备的说明书、工作原理、基本零件构造、操作要点、使用期限、维护保养事项等,在对设备实施维修、保养时要先查阅设备档案,避免盲目性维修和保养,确保维修保养质量。
结束语:
医疗设备是我国医学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医院工作正常运行、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所有医院均需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和必要的维护养。加强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将事后维修转变为事前保养,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及运行质量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J].赵志强.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7)
[2]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J].梁爽.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94)
[3]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赵俊毅.医疗装备.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