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植物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植物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研究对其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由大豆品种南农CT-2天然突变而产生,本文对CT-2s开展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形态学和不育基因的SSR标记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压片和石蜡切片结果表明CT-2s小孢子从单核居中小孢子期开始出现败育,到单核靠边小孢子期时败育更为明显,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从而不能形成包含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的二胞花粉。在此败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主要有:细胞质稀薄、收缩、解体,细胞核退化、解体,核仁异常大等。CT-2s的花药组织包括绒毡层、中层、药室内壁、维管束等均未观察到明显异常变化。至于CT-2s花药组织与小孢子败育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T-2s的败育花粉内几乎没有细胞器、淀粉粒等内含物,细胞质收缩、解体,内壁明显增厚,覆盖层凹凸明显。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T-2s花粉空瘪、皱缩,纹饰、萌发孔、沟不规则,花药空瘪、皱缩、不开裂。利用组合cT-2s不育株×N2899研究CT-2s的育性遗传,结果F1全部表现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x2测验符合15:1,说明在组合CT-2s不育株×N2899中CT-2s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进一步验证了赵团结等的研究结果。随机选取组合CT-2s不育株×N2899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采用980对大豆SSR引物对CT-2s不育基因进行SSR标记和定位,结果找到两个SSR标记Satt345和Sat299与CT-2s不育基因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6.92cM和10.21cM,参照Song等整合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初步将CT-2s不育基因定位到0连锁群和Ⅰ连锁群上。
论文目录
目录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文献综述第一章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1. 植物雄性不育概述1.1 植物雄性不育的表现特征1.2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2. 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2.1 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2.2 植物雄性不育花粉的败育时期2.3 植物花粉败育前后的细胞学变化2.4 植物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的其它特征2.5 植物雄性不育花粉败育与花药组织之间的关系3.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3.1 植物质核互作雄性不育(CMS)的分子机制研究3.2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NMS)的分子机制研究第二章 大豆雄性不育研究进展1.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研究1.1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1.2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1.3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2.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2.1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2.2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2.3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3. 大豆的杂种优势利用3.1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3.2 杂交大豆制种新技术的研究第三章 分子标记简介1. 分子标记的类型2. 分子标记的原理和应用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报告第四章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的细胞形态学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2 实验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CT-2s可育株与不育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的比较2.2 CT-2s可育株与不育株的花药及花粉发育比较2.3 电镜下CT-2s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小孢子发育特征比较3. 讨论与结论3.1 讨论3.2 结论4.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五章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不育基因的SSR标记1. 材料和方法1.1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的育性遗传1.2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不育基因的SSR标记2. 结果与分析2.1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的育性遗传2.2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不育基因的SSR标记3. 讨论与结论3.1 讨论3.2 结论4. 下一步工作展望全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豆论文; 核雄性不育论文; 细胞形态学论文; 标记论文;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CT-2s的细胞形态学研究和不育基因的SSR标记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