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镇是人类社会的高级聚落形态,也是其时代文明的代表。作为区域中心是其所对应的整个区域的核心经济增长极。城镇体系则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甘肃省已经将本区纳入全省城镇发展规划方略的重点建设带。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把握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制定城镇规划体系的前提。清代是河西走廊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城镇格局。从过程研究的视角,清代河西城镇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卫所时期,卫所府州州县城并存时期,府州县城时期。雍正二年以后,形成了2个府城2个直隶州城7个县城1个厅城1个州同城2个县丞城以及若干市镇的府辖县的三级城镇体系。这一过程也是城镇功能的转型时期,城镇的军事色彩逐渐弱化,主要城市实现了向政治型、交通型、文化型、经济型综合城镇的转变。城市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方形和长方形,多为主城和关城组合的复式形态。城市内部景观的布局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最高行政机构多布局在西北方位,文化教育机构在东南方位,祭祀景观布局体现了法天象地的原则。城市规划中较为重视园林景观的营建,寺院道观是本区城镇内部景观的重要特色。城市内部商业市场布局在主要街道上和关城中。到中后期,城市发展已经突破城墙,向城墙外围发展。清中期,府州城的城市人口规模在3万左右,大的县城在不低于1万,小县城镇人口在5000左右;清代晚期,以凉州府和甘州府城为样本,府州城镇人口在1万左右。以安西直隶州为样本,县城城镇户数约在900户左右,户均以五口计之,大县在5000左右,小县在2000左右。总的看来整个区域城市规模偏小,且没有形成一个较大规模较具影响力的的中心城镇。城镇空间分布结构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和河流指向性,形成了三个群四个中心一横三纵散点布局的空间格局。空间分布地域差异较大,东部和中部大于西部,兴起的新城镇都分布在嘉峪关以西的区域。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时代人文因素共同构成了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基于上述对清代河西城镇相关问题的考察,认为今后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发展存在互动响应的关系,生态型旅游型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主要趋向,交通仍然是城镇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规划应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历史时期武汉沙湖的变迁[J]. 历史地理 2017(01)
- [2].北京和平门的开辟[J]. 北京档案 2017(04)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研究[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12)
- [4].福建汀州城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01)
- [5].密州城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J]. 城市史研究 2015(01)
- [6].城市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试论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及城市史学之关系[J]. 史林 2009(04)
- [7].论唐宋时期西部都邑志的繁荣[J]. 中国地方志 2008(11)
- [8].纪念侯仁之:依稀燕京背影[J]. 当代学生 2013(24)
- [9].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市近百年街道时空演变及其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06)
- [10].借鉴新疆乌昌一体化经验加速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J]. 生产力研究 2014(11)
- [11].近代日本测绘中国城市地图之再考[J]. 都市文化研究 2017(02)
- [12].燕王臧荼与汉初政局[J]. 文史知识 2010(07)
- [13].WebGIS下的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通报 2015(12)
- [14].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J]. 地理教学 2015(19)
- [15].清代喀什噶尔城市形态及格局演变探析[J]. 民族研究 2019(06)
- [16].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04)
- [17].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8].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三拓榆城”为中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标签:城市历史地理论文; 清代论文; 河西走廊论文; 城镇体系论文; 城镇规模论文; 空间分布结构论文; 景观重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