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水平成年人心脏功能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不同体质水平成年人心脏功能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获取不同体质水平人群心脏功能能力的评价指标,并探讨这些指标评价心血管意外的可行性,为最终建立成年人运动风险评估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及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及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探讨不同体质的成年人心脏功能的指标差异,选取40-49周岁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标准的体质测试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水平的分级。完成受试者的分组后,应用超声心动技术测量不同体质水平的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运动负荷中及运动后恢复期的相关心脏指标。综合受试者所填写的健康风险问卷及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得出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1)对于中年人来说,运动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的根源在于其自身已知或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在诸多外界刺激因素(如:不合理的运动负荷、冷或热环境、时间节律及心理应激)的诱发下所致。(2)男性不同体质水平受试者的心脏形态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等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女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体质的成年人心血管功能有着显著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血压(BP)、心搏指数(SI)、心率(HR)、射血时间(LVET)等指标上。(4)不同体质的成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相对而言,男性心血管功能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其外周血管的阻力,而女性则是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影响较多。男性中年人应关注自身心血管的健康状况。(5)影响成年人心血管功能差异的生活方式因素主要有:体育锻炼行为、吸烟及高胆固醇和脂肪摄入情况。中年人应当加强合理的体育锻炼,戒烟,注意日常的饮食结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运动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
  • 2.2 运动中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机制
  • 2.3 运动中诱发心血管意外的关联因素
  • 2.3.1 遗传
  • 2.3.2 时间节律性
  • 2.3.3 运动负荷
  • 2.3.4 心理应激
  • 2.3.5 性别与年龄
  • 2.4 运动与心血管意外的关系
  • 2.4.1 运动的"正"或"负"效应
  • 2.4.2 运动方式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 2.4.3 运动前的疾病筛查
  • 2.5 成年人心血管功能评价方法
  • 2.5.1 心率(Heart Rate)
  • 2.5.2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 2.5.3 血压(Blood Pressure)
  • 2.5.4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
  • 2.5.5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 2.6 体质测量与评价方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样本来源和基本条件
  • 3.1.2 抽样方法和样本分组
  • 3.1.3 样本量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3 技术路线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3.4.1 原始数据的采集
  • 3.4.2 数据库的建立
  • 3.4.3 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体质水平受试者体质指标概况
  • 4.2 安静状态下不同体质水平受试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组间分析
  • 4.2.1 心脏形态、结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
  • 4.2.2 心脏泵血、收缩功能指标组间差异分析
  • 4.2.3 外周血管机能指标组间差异分析
  • 4.3 运动负荷中不同体质水平受试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组间分析
  • 4.4 恢复期不同体质水平受试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组间差异分析
  • 4.5 部分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 4.6.1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4.6.2 每搏输出量及派生指标
  • 4.6.3 心输出量
  • 4.6.4 射血分数
  • 4.6.5 射血时间
  • 4.6.6 心率
  • 4.6.7 血压
  • 4.6 健康风险问卷分析
  • 4.6.1 健康行为
  • 4.6.2 体力活动
  • 4.6.3 饮食习惯与进食情况
  • 5 讨论
  • 5.1 不同体质水平成年人心血管功能差异的性别特征
  • 5.2 影响心脏功能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 5.2.1 健康行为因素
  • 5.2.2 体育锻炼
  • 5.2.3 饮食情况
  • 5.3 运动中心血管意外关联指标分析
  • 5.3.1 心电图(ECG)
  • 5.3.2 射血分数(EF)
  • 5.4 对体质测试指标与评价方法的探讨
  • 5.5 应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心脏功能的体会
  • 6 结论
  • 7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讨[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2].澳门市民社会经济地位与体质水平的关系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19(12)
    • [3].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4].高职院校2015级“贯通项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 运动 2018(22)
    • [5].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J]. 青少年体育 2019(09)
    • [6].老年人体质的主要特点和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8(04)
    • [7].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改善对策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为例[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5)
    • [8].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 [9].浅谈影响学生体质的家庭因素及干预方法[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18)
    • [1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大学生体质提振工程”研究报告[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05)
    • [11].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干预研究[J]. 山西青年 2019(01)
    • [12].“三举措”助力学生体质提升[J]. 中国学校体育 2017(05)
    • [13].高中生体质健康情况调查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为例[J]. 基础教育参考 2018(15)
    • [14].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36)
    • [15].影响人类体质水平的关键因素探讨[J]. 文存阅刊 2016(06)
    • [16].高校不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比分析——以南昌师范学院为例[J]. 明日风尚 2016(23)
    • [17].长宁区市民健身活动视角下的提高市民体质水平对策路径分析[J]. 知识文库 2016(24)
    • [18].“体医结合”模式下——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04)
    • [19].“三举措”助力学生体质提升[J]. 四川教育 2017(Z1)
    • [20].学生体质水平连续下降将约谈相关负责人[J]. 天津教育 2017(06)
    • [21].校园足球的实施对促进学生体质的影响[J]. 体育风尚 2017(02)
    • [22].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中的健康管理价值剖析[J]. 运动 2018(18)
    • [23].高校社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 医学信息 2019(02)
    • [24].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7)
    • [25].大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研究进展[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3)
    • [26].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对体质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04)
    • [27].体育干预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与价值[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6)
    • [28].大学生体质水平与社会健康的关系研究[J]. 运动 2015(24)
    • [29].大学生体质水平与生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 运动 2014(20)
    • [30].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以及策略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24)

    标签:;  ;  ;  ;  ;  

    不同体质水平成年人心脏功能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