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剂学
作者: 张立强
导师: 崔福德,郑俊民
关键词: 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离子交联,口服,降血糖,糖尿病,正常饮食,酶抑制剂,冷冻干燥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选择恰当的载体以提高胰岛素等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吸收度和生物利用度,一直是现代药剂学的研究热点和急需解决的难题。本论文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了肠溶包衣的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EICCN)。首先,考察了胰岛素与壳聚糖形成复合物的条件,并对两者的复合物进行了简单的鉴别;然后,对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制备纳米粒的影响因素;最后,考察了EICCN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降糖作用,以及饮食情况、给药剂量、给药频率和酶抑制剂对降血糖效果的影响。 建立了胰岛素的HPLC分析方法,并进行系统适应性试验考察,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胰岛素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回收率、检测限和定量限均符合要求。 根据离子交联法的原理,制备了未复合的含胰岛素的壳聚糖纳米粒。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其制备工艺,得到最佳处方为:壳聚糖浓度1.6mg/mL,胰岛素浓度0.64mg/mL,TPP浓度0.6mg/mL。对使用最优化处方制备的纳米粒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考察,粒径为204nm,zeta电势为30.4mv,包封率为36.3%。还考察了壳聚糖脱乙酰度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胰岛素的包封率有显著影响,随着脱乙酰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包封率增高,纳米粒的粒径减小。 制备了胰岛素和壳聚糖的复合物,考察了影响两者复合反应的因素,并对形成复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别。在影响因素之中,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溶液的pH值、壳聚糖与胰岛素的质量比以及两者的浓度对复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制备得到的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进行DSC和IR分析,DSC结果显示,复合物中胰岛素的吸热峰完全消失,表明胰岛素有可能与壳聚糖形成复合物;IR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中三个明显代表酰胺基团的特征峰:表征—NH伸缩振动的3365.0cm-1峰、表征仲酰胺N-H弯曲振动的1575.8cm-1峰以及表征C-N伸缩振动和N-H弯曲振动叠加的1409.2cm-1峰均明显强于胰岛素、壳聚糖及两者的物理混合物。另外还有表征C=O伸缩振动的1654.6cm-1峰,1575.8cm-1峰可能是胰岛素的羧酸中的羟基与壳聚糖氨基形成仲酰胺时的吸收峰,这些均表明复合物中形成了大量的酰胺键。而且混合物中1081.8cm-1处的C-O-H伸缩振动峰以及2959.5cm-1处的羧酸中的O-H伸缩振动峰在复合物中均明显减弱,说明复合物中的羟基由于形成酰胺而大量减少;同时壳聚糖中3427.2cm-1处的N-H伸缩振动峰以及混合物中619cm-1处的N-H弯曲振动峰也在复合物中明显减弱,表明了壳聚糖中氨基的减少。上述结果均证明胰岛素与壳聚糖形成了复合物。 通过离子交联法和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了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与研究
1.仪器、试剂与动物
2.实验方法
2.1.胰岛素体外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2.1.1.吸收波长的确定
2.1.2 色谱条件
2.1.3 标准曲线的配制
2.1.4 回收率考察
2.1.5 精密度考察
2.1.6 检测限和定量限
2.2.未复合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2.2.1.制备方法
2.2.2 正交试验优化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2.2.3 含胰岛素的壳聚糖纳米粒的性质考察
2.2.4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纳米粒包封率的影响
2.3.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条件与工艺的考察
2.3.1.制备工艺
2.3.2 空白对照
2.3.3 胰岛素复合率的测定
2.4.胰岛素复合物制备工艺的选择
2.4.1.不同pH值的壳聚糖复合
2.4.2 壳聚糖与胰岛素质量比对两者复合率的影响
2.4.3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不同对复合率的影响
2.4.4 壳聚糖与胰岛素的浓度对复合率的影响
2.5.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的DSC和红外分析
3.结果
3.1.分析方法的确立
3.1.1.色谱条件的确立
3.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1.3 精密度考察
3.1.4 回收率考察
3.1.5 检测限和定量限
3.2.含有胰岛素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3.2.1.正交试验优化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3.2.2 含胰岛素的壳聚糖纳米粒的性质考察
3.2.3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纳米粒包封率的影响
3.3.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
3.3.1.胰岛素复合率的测定
3.3.2 不同pH值的壳聚糖复合
3.3.3 壳聚糖与胰岛素质量比对两者复合率的影响
3.3.4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不同对复合率的影响
3.3.5 壳聚糖与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3.6.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的鉴别
4.讨论
5.本章小结
6.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与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
2.1.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2.2.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2.3.制备工艺的优化
2.4.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考察
2.4.1.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影响
2.4.2.胰岛素溶液酸碱度对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影响
2.4.3.表面活性剂对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影响
2.4.4.搅拌速度的影响
2.4.5.复合反应时间的影响
2.4.6.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影响因素
2.4.7 肠溶材料浓度的选择
2.4.8.肠溶材料溶剂的选择(无水乙醇、丙酮比例的变化)
2.4.9.冷冻干燥工艺的考察
2.4.9.1 添加剂种类的影响
2.4.9.2 添加剂的加入量的影响
2.5.肠溶包衣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2.5.1.外观
2.5.2.粒径测定
2.5.3.Zeta电势测定
2.5.4.体外释药研究
2.5.4.1.碱性释放介质中胰岛素的释放
2.5.4.2.酸性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的影响因素
2.5.4.3.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2.5.4.4.不同粒径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3.实验结果
3.1.EICCN制备工艺的优化
3.1.1.正交设计优化EICCN的制备工艺
3.1.2.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EICCN的影响
3.1.3.胰岛素溶液酸碱度对EICCN制备的影响
3.1.4.表面活性剂对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影响
3.1.5.搅拌速度的影响
3.1.6.复合反应时间的影响
3.2.EICCN制备的影响因素
3.2.1.肠溶材料的影响
3.2.2.肠溶材料浓度的选择
3.2.3.肠溶材料溶剂的选择(无水乙醇、丙酮比例的变化)
3.2.4.冷冻干燥工艺的考察
3.2.4.1.添加剂种类的影响
3.2.4.2.添加剂的加入量的影响
3.3.肠溶包衣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3.3.1.外观
3.3.2.粒径
3.3.3.Zeta电势测定
3.4.体外释药
3.4.1.碱性释放介质中胰岛素的释放
3.4.2.酸性介质中的释放行为
3.4.3.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3.4.4.不同粒径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4.讨论
4.1.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4.2.冷冻支持剂的影响
4.3.各因素对EICCN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
4.4.胰岛素从复合物纳米粒中释放机制的初步研究
5 本章小结
6.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在大鼠体内的降糖作用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
2.1.血浆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2.2.EICCN在正常大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
2.2.1 EICCN在禁食正常大鼠体内的降糖作用
2.2.2.不同剂量EICCN在禁食正常大鼠体内的降血糖效果比较
2.2.3 正常大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的降血糖作用
2.3.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的初步研究
2.3.1 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建立
2.3.2.EICCN在禁食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
2.3.3 模型大鼠正常饮食条件下的降血糖作用
2.3.3.1 单剂量给药的降糖效果
2.3.3.2.多剂量给药的降血糖效果
2.3.4.酶抑制剂对EICCN的降糖作用的影响
2.3.4.1 酶抑制剂对EICCN单剂量给药降糖效果的影响
2.3.4.2.酶抑制剂对纳米粒多剂量给药降糖效果的影响
2.4.EICCN和ICCN给正常大鼠口服后血清胰岛素浓度的测定
2.4.1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的浓度
2.4.2.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血浆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3.2.EICCN在正常大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
3.2.1.EICCN在禁食正常大鼠体内的降糖作用
3.2.2.不同剂量EICCN在正常大鼠体内的降血糖效果比较
3.2.3.EICCN在正常大鼠正常饮食条件下的降血糖作用
3.3.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的初步研究
3.3.1.EICCN在禁食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
3.3.2.模型大鼠正常饮食条件下的降血糖作用
3.3.2.1.单剂量给药的降糖效果
3.3.2.2.多剂量给药的降血糖效果
3.3.3.酶抑制剂对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的降糖作用的影响
3.3.3.1.酶抑制剂对纳米粒单剂量给药降糖效果的影响
3.3.3.2.酶抑制剂对纳米粒多剂量给药降糖效果的影响
3.4.大鼠口服EICCN和ICCN后血清胰岛素浓度的测定
4.讨论
4.1.皮下注射给药
4.2.口服未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
4.3.口服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
4.4.口服肠溶包衣胰岛素—壳聚糖复合物纳米粒并且加入酶抑制剂组
4.5 正常大鼠口服ICCN和EICCN的药动学
5.本章小结
6.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6-11-27
参考文献
- [1].胰岛素受体亲合短肽的筛选、合成及量子点荧光标记的研究[D]. 王会堂.东北师范大学2005
- [2].基于含Carbopol~(?)的超多孔水凝胶复合物(SPHCc)载体的胰岛素新型口服给药系统研究[D]. 唐翠.复旦大学2005
- [3].以胰岛素为多药载体的肿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D]. 黄娟.四川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利用共溶剂体系制备脂质体和油相制剂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李春雷.沈阳药科大学2004
- [2].前列腺素E1-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鼻粉剂与舌下片的研究[D]. 谷福根.沈阳药科大学2005
- [3].心肌靶向脂质体的研究[D]. 陈妍.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双配体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肝癌细胞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 姚倩.四川大学2006
标签:胰岛素论文; 壳聚糖论文; 复合物论文; 纳米粒论文; 离子交联论文; 口服论文; 降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正常饮食论文; 酶抑制剂论文; 冷冻干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