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介语用学作为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的交叉学科,自其问世起便深受语言学家们的研究青睐。由于其理论渊源可追溯至语用学中言语行为,礼貌原则等理论,故语言学家们对中介语的研究焦点大多关注在非本族语者实施某类言语行为时的语用能力方面。因此,本研究选取了109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及30名英语本族语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致谢言语行为中主行为动词组、内部修饰语、外部修饰语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旨在揭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以及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问在致谢言语行为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通过使用问卷调查,统计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致谢言语行为的三方面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主行为动词方面,学习者倾向于使用非标志性词组,而本族语者则更多使用非标记动词和标记动词;在内部修饰语方面,学习者使用补语性短语的频率远远高于本族语者,而本族语者在同指称谓语的使用比例上则大于学习者;在外部修饰语方面,学习者在表达“荣幸”,“身份认同”等策略的使用频率上远远高于本族语者。二、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致谢言语行为的三方面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学习者致谢言语行为语用能力习得状况并未呈现出规律性的发展模式。三、跨文化差异,母语迁移,输入的匮乏及失误,课堂环境的限制,以及教学法的使用不当等原因都是造成学习者和本族语者语用能力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本研究最后指出,通过培养学习者“文化输入”理念,改善教材编写及教师教学技能,以及实施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英语句式习语的言语行为特征[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8(02)
- [2].俄汉对话语篇中的表态言语行为[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1)
- [3].孤独症儿童言语行为教学研究述评[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4)
- [4].网络批评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20(11)
- [5].青少年暴力言语行为调查及分析[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6].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赞同言语行为分析[J]. 汉语学习 2020(05)
- [7].偏离型网络言语行为和国家语言文明建设[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04)
- [8].倾泻式“宣泄”言语行为的模式、类型及其特点[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9].英汉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成因对比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9(05)
- [10].现代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策略探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1].言语行为认定模式在双语间的应用研究[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2].表态言语行为研究概览[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10)
- [13].汉语“语篇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9(04)
- [14].言语行为构式的界定及分类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5].简论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思想[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5)
- [16].表态言语行为的语义与语用[J]. 外语学刊 2016(06)
- [17].承诺型言语行为研究——以《格林童话》为研究范本[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8].中美研究生“给予”言语行为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1)
- [19].商务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1)
- [20].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创新——论斯金纳《言语行为》中新词的使用[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12)
- [21].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2)
- [22].维护言语行为的顺应认知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 2016(02)
- [23].论作为“劝导”的文学言语行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4].试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礼貌言语行为”[J]. 名作欣赏 2016(20)
- [25].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浅析[J]. 戏剧之家 2014(17)
- [26].礼貌理论在安慰言语行为中的体现[J]. 科技资讯 2014(35)
- [27].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研究——浅析90后道歉言语行为的施为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2)
- [28].对拒绝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15(02)
- [29].基于语篇发生的叙事言语行为链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0].讽刺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