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与组织特征

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与组织特征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合金成分设计及其连续冷却相变特性,设计并冶炼了七炉低碳贝氏体钢,利用Formastor-FⅡ全自动相变仪上测定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且为了提高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细化相变组织,运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设备进行一系列的热模拟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结构及析出物的观察;最后对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进行轧制,测定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得到下述主要研究结果:在含V的低碳贝氏体钢中,加入微量的B元素,可使实验钢与Nb-B系低碳贝氏体钢类似,即在空冷的冷速下便可以得到完全的贝氏体组织;而去掉元素B后,含V低碳贝氏体钢的贝氏体淬透性降低,生成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升高。而向钢中加入合金元素Mo、Cr可以提高实验钢的贝氏体淬透性,降低生成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速和贝氏体转变温度,提高钢的硬度,但相比之下,Mo的作用要优于Cr。实验钢经过热模拟变形处理后发现,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板条尺寸减小,组织明显细化;而实验钢经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变化也将影响相变组织的尺寸,保温时间在120s时,板条束的细化效果较好;另外在不同温度下变形后直接水冷试样的板条组织均较粗大,但经保温弛豫120s处理后,贝氏体束的尺寸明显变小。变形后经保温弛豫处理的试样中分布着许多V(C,N)析出粒子,这些析出物有的在原奥氏体晶界处形成,在钢中主要起到限制高温奥氏体长大的作用,还有些析出粒子在晶粒内部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可以促进贝氏体的形核,细化板条组织。在低碳贝氏体钢中加入V、N元素,冷却后得到的贝氏体板条尺寸明显减小,且屈服强度要比未加V、N的实验钢高出90MPa,维氏硬度也达到了300HV。对于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终轧后空冷弛豫25s处理的实验钢,其贝氏体板条尺寸要明显小于未弛豫的试样,且其轧后及回火后的强韧性均要优于未弛豫的实验钢。经终轧弛豫后的实验钢中有较多的V(C,N)析出粒子形成,促进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成;通过再结晶细化奥氏体晶粒以及针状铁素体对原奥氏体晶粒的分割作用,细化了组织,改善钢的综合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低碳贝氏体钢的早期发展概况及在我国的发展
  • 1.2.1 低碳贝氏体钢的早期发展概况
  • 1.2.2 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
  • 1.2.3 低碳贝氏体钢的应用
  • 1.3 低碳贝氏体钢的基础知识
  • 1.3.1 低碳贝氏体钢的成分及合金元素的控制
  • 1.3.2 低碳贝氏体钢的主要组织类型及与性能的关系
  • 1.3.3 低碳贝氏体钢的主要生产工艺
  • 1.4 V-N微合金化技术及其在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应用研究
  • 1.4.1 V在高强度低合金钢中的作用
  • 1.4.2 N在钒微合金化钢中的作用
  • 1.4.3 V-N微合金化技术的应用
  • 1.4.4 V-N的微合金化技术在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应用研究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 2.2.2 热模拟试验
  • 2.2.3 控轧控冷试验
  • 2.2.4 硬度测试
  • 2.2.5 显微组织观察
  • 2.2.6 力学性能测试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 3.1.1 CCT曲线特征
  • 3.1.2 显微组织
  • 3.1.3 硬度
  • 3.1.4 分析与讨论
  • 3.1.5 小结
  • 3.2 细化中、低温组织的工艺探讨
  • 3.2.1 变形工艺参数对显微组织细化的影响
  • 3.2.2 实验钢中V(C,N)粒子的析出
  • 3.2.3 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
  • 3.2.4 分析与讨论
  • 3.2.5 小结
  • 3.3 实验钢控轧控冷后的组织与性能
  • 3.3.1 V、N微合金化技术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3.3.2 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晶粒细化研究
  • 3.3.3 分析与讨论
  • 3.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成本低锰钛微合金化结构钢的开发[J]. 四川冶金 2019(06)
    • [2].微合金化处理对高碳77B盘条强度的定量影响[J]. 铸造技术 2018(10)
    • [3].钛微合金化技术发展现状[J]. 中国冶金 2015(02)
    • [4].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究与发展[J]. 钢铁钒钛 2017(04)
    • [5].钒微合金化在生产高强度抗震钢筋方面的冶金优势[J]. 钢铁钒钛 2012(02)
    • [6].铝合金析出强化颗粒的微合金化调控[J]. 中国材料进展 2019(03)
    • [7].一种低碳多元微合金化结构钢的应用[J]. 贵州科学 2016(06)
    • [8].B微合金化9310钢的力学性能及回火组织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4(24)
    • [9].稀土在铝合金中微合金化研究进展[J]. 矿冶工程 2010(02)
    • [10].抗低温冲击H型钢Q345E低碳钛微合金化试验研究[J]. 莱钢科技 2016(05)
    • [11].铌钛微合金化对δ-相变诱导塑性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20(07)
    • [12].铌钛复合微合金化42CrMo钢低温韧性[J]. 金属热处理 2013(03)
    • [13].铌微合金化在HRB400E带肋钢筋中的应用[J]. 福建冶金 2019(03)
    • [14].钛微合金化抑制含硼钢角裂工艺优化研究[J]. 鞍钢技术 2017(04)
    • [15].镁硅复合微合金化对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6(10)
    • [16].600MPa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高性能钢筋的研制[J]. 天津冶金 2012(02)
    • [17].钒微合金化中碳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J]. 铁道机车车辆 2010(03)
    • [18].碳含量对微合金化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0)
    • [19].钛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筋的生产实践[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9(06)
    • [20].铌氮微合金化及HRB400NbN钢筋开发[J].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1(01)
    • [21].钛微合金化热轧盘圆的开发及应用[J]. 北方钒钛 2019(03)
    • [22].氮微合金化生产HRB500E钢筋试验研究[J].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8(02)
    • [23].钒氮微合金化HRB400E减量试验[J]. 南方金属 2017(04)
    • [24].钒氮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开发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2(24)
    • [25].薄带连铸铌微合金化低碳钢的组织与性能[J]. 钢铁 2010(05)
    • [26].铌钛微合金化高屈服强度IF钢的开发[J]. 鞍钢技术 2008(02)
    • [27].铌微合金化高强抗震钢筋的生产实践[J]. 山西冶金 2019(01)
    • [28].氮元素对钛微合金化热轧盘圆力学性能的影响[J]. 河北冶金 2019(10)
    • [29].微合金化在HRB400E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冶金 2018(06)
    • [30].VN微合金化600MPa级特厚高强结构钢的研制[J]. 热加工工艺 2016(02)

    标签:;  ;  ;  ;  ;  ;  

    V、N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与组织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