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植株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糜子植株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论文摘要

糜子是我国北方旱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抗旱、耐瘠、生育期短等特点,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作为医食兼用的重要食品资源,糜子在现代功能型食品开发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然而,由于糜子科研起步较晚,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产量和品质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拔节后植株代谢生理特性缺乏系统研究,大田生产缺乏适栽品种,加之栽培管理粗放,单产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加强糜子品种选育,探索糜子植株生长发育特性,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成为糜子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近年来选育的糜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较为系统研究了糜子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籽粒灌浆期植株代谢的相关生理参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等指标;并对糜子幼苗抗旱性、根系与旗叶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糜子幼苗PEG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糜子幼苗的耐旱能力表现为:榆糜3号>榆糜1号>榆糜2号>冀承黍1号。在PEG胁迫条件下,榆糜3号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榆糜1号、榆糜2号、冀承黍1号;叶片保护性酶(SOD、CAT和POD)活性高于榆糜1号、榆糜2号、冀承黍1号,脂膜过氧化程度低;MDA含量积累速度较慢且含量低,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降低缓慢,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2.拔节期以后,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生育时期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倒五叶。拔节34 d左右,糜子不同叶位叶片SOD、CAT和POD保护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旗叶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7.14、6.67和36.36 U·g-1·d-1;倒二叶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8.6、4、9和36.31 U·g-1·d-1;倒三叶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8.29、5.6和41.37 U·g-1·d-1;倒四叶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8.5、5.64和45.49 U·g-1·d-1;倒五叶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10.52、25.33和41.66 U·g-1·d-1;旗叶能维持相对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3.拔节34 d左右,糜子根系与旗叶(SOD、CAT和P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根系酶活性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2.82、4.54和36.36 U·g-1·d-1;旗叶酶活性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7.14、6.67和34.21 U·g-1·d-1;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根系活力下降0.59 mgTTC·g-1·h-1FW,衰老程度根系显著大于叶片。根系和叶片衰老密切相关,从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看,根系衰老早于叶片,根系衰老引发和加剧了叶片衰老。因此,改善根际营养,提高生育前期根系活力有助于延缓地上叶衰老。4.拔节期到成熟,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近“S”型的增长趋势;干物质积累过程表明,拔节34-48 d是糜子生物产量和籽粒“库”形成的关键时期。糜子的根、叶片、茎、鞘干物质积累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均是向籽粒提供同化物的“源”,其中主茎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不同时期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存在着显著差异。高产品种各器官在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根系与叶片干物质积累多,具有较大的“源”,后期向籽粒运转量高。具有较大的库容,最终获得了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糜子生产与分布概况
  • 1.1.1 起源
  • 1.1.2 分布概况
  • 1.2 糜子营养与保健功能
  • 1.2.1 营养价值
  • 1.2.2 保健功能
  • 1.2.3 开发利用
  • 1.3 糜子品种资源研究及品种改良
  • 1.3.1 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 1.3.2 品种改良
  • 1.4 糜子生理特性研究
  • 1.4.1 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性状研究
  • 1.4.2 栽培技术研究
  • 1.4.3 糜子植株代谢生理特性研究
  • 1.5 植物衰老代谢生理研究进展
  • 1.5.1 根系衰老与活性氧、自由基代谢
  • 1.5.2 叶片衰老与活性氧、自由基代谢
  • 1.5.3 植物代谢的生理生化指标选择
  •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PEG 胁迫对糜子幼苗生育特性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方法
  • 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糜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
  • 2.3.2 糜子叶片活性氧代谢酶变化
  • 2.3.3 糜子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 2.3.4 糜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2.4 讨论
  • 第三章 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3.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变化
  • 3.3.2 不同叶位活性氧代谢
  • 3.3.3 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 3.3.4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糜子根系与叶片衰老的协同机制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旗叶绿叶面积、生物量与根表面积、生物量的变化
  • 4.3.2 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变化
  • 4.3.3 根系活性氧代谢
  • 4.3.4 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 4.3.5 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4.3.6 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4.3.7 根伤流含量变化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糜子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规律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5.1.2 研究方法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1.1 PEG 胁迫对糜子幼苗生育特性的影响
  • 6.1.2 糜子拔节后叶片衰老及活性氧代谢特性
  • 6.1.3 糜子根系与旗叶衰老协同机制研究
  • 6.1.4 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与物质转运规律
  • 6.2 讨论
  • 6.2.1 叶片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
  • 6.2.2 叶片衰老过程中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
  • 6.2.3 根系与旗叶衰老过程中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糜子植株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