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

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

一、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鲍同兴,俞利信,刘友富[1](2021)在《电梯控制主板及其检测维护设备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以CPU32微处理设备(MC68376)为核心的NGH型电梯控制主板测试系统的体现,在需求研究、测试系统的设备选型与软件编程等层面展开探究。该系统在实验室研发期间,就可以对控制主板的运行性能展开模拟现场条件的检测。上位机借助LABVIEW图形化信息编程,完成检测平台的良好客户接口与底层硬件通信。检测平台对多片主板展开检测,有效迎合了用户需求,检查与确定主板设备上出现的各种故障,减少研发开支。

高升[2](2021)在《基于STM32的数字励磁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同步发电机在现代电力工业中举足轻重,在众多发电系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同步发电机提供励磁电源及保护的励磁控制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基于51单片机、DSP、ARM等核心处理器的数字式励磁控制系统迅速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励磁控制器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面对现代电力系统发展带来的挑战,将先进的数字励磁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多机励磁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多变量、变参数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本文在深入研究多机励磁系统三阶模型和非线性控制理论基础上,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和反演控制等理论,提出一种Super-Twisting滑模自适应分散励磁控制新方法。新方法以与功率偏差有关的状态量ΔiP作为整体状态量,给出了在任意负载下运行点的计算方法,为高阶滑模理论应用到非严参数反馈非仿射高阶系统模型结构中提出了新思路,设计的控制律涉及的状态量可以直接测得,有效提高了励磁控制系统的动态控制性能。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在4机2区域仿真模型中进行了仿真测试,证明了新算法的有效性。面对大型光伏电站并网带来的易诱发谐振、引起电压波动等问题,尤其是较大功率的逆变器容易受到的各种潜在的干扰,通过含200MW光伏电站的3机2区域仿真模型下,证明设计的励磁控制器能够保证含光伏扰动的电力系统的稳定。为开展物理测试实验,依托发供电装备实验平台,通过设计模拟信号采集、驱动电路、电源电路等电路,研制了基于STM32F103ZET6型ARM的励磁硬件控制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在Keil u Vision5编程环境下,编制了系统初始化、模拟信号采集、PWM驱动、励磁限制模块等子程序,结合Super-Twisting滑模自适应分散励磁控制策略,给出了励磁控制系统软件实现方法。基于发供电装备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的励磁控制器在负载突增、负载突减两种工况下进行物理测试。仿真和物理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PID+PSS控制方法,新的控制方法能减少了系统电压稳定时间,降低了状态变量的超调量,有效保证了含大型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对提升电力系统抗线路故障及负载波动的能力有一定积极意义。所设计的数字式励磁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显示直观、操作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工程的实际应用。

刘钰[3](2021)在《基于Scratch软件的跨平台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推动着制造业向着高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同时带来了调试成本高、周期长和风险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Scratch的自动化调试技术的研究。该研究主要实现PLC控制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在仿真过程中不依赖实体设备,驱动建立的虚拟生产线模型进行动作,达到与现场调试一样的效果。不对真实的生产线进行操作,可将成本与风险值降到最低,缩短企业的设计周期与制造过程,进而使产品快速适应市场需求。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可以实现在虚拟环境中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在图形化编程软件Scratch中建立生产线模型与PLC控制器的联合仿真实验系统。主要研究了虚拟环境下建模的一些方法以及消息驱动模型的运行机制,最后可以实现PLC程序对虚拟的生产线模型进行驱动,达到现场调试的效果。为降低模型的建立难度,在Scratch软件中创建了常见的执行元器件的库,执行元器件由PLC端传来的信号进行控制,需要将信号与执行元器件的状态进行配置,主要利用Scratch软件的编程功能来实现。(2)对Scratch和多种平台PLC的通信方法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调试系统以一种循环扫描的方式对多平台PLC程序进行读取处理并且写入。并且实现了Scratch软件与调试系统的通信,使得Scratch通过调试系统作为中转与PLC实现通信。利用Python软件实现了调试系统的建立,根据调试系统的使用流程,设计了人机界面,使用起来更加便捷。(3)以自动化上下料生产线为实验对象验证系统可行性。在Scratch中建立生产线模型,设计PLC控制系统并且编写PLC程序,在调试系统中关联生产线模型与PLC信号,在调试系统的展示界面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调试。对开发的自动化调试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王志宇[4](2021)在《短波广播基站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工作模式。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家广电总局725台开始大力推行全面自动化,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射机与天线系统的连接与切换中,然采用人工倒天线作业。人工手动操作带来极大的弊病:操作慢、危险指数高(登高作业和高压作业)、夜班岗位工作强度大、天线设备故障风险大、维护管理难度大、天线信号取样监测难度大等。同时,系统存在容易受干扰、速度慢,自动化程度低,工作环境要求高等消极因素。随着广电系统的发展,对播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零秒成为工作的必须任务。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发射机不可能全天播音不出问题。因此,台内代播、台际代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待接受外来台站的播音任务,切换天线成为临时代播的核心。快速准确是代播的主要要求,显然,手动操作就显得有心无力,全自动、快速、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先进的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提高交换开关切换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实现天线交换开关倒换的自动化是当前工作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将天线交换开关和罗克韦尔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结合,开发一套适用于短波广播基站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本文讨论了电台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介绍了天线、天馈线和天线交换开关的工作原理。本研究完成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具体以Ethernet/IP技术基础上的PLC作为控制核心,采取集成设计理念进行开发,并结合天线交换开关的运行机制与控制管理需要,针对性的完成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开发工作,系统基本构成要素为1个以太网模块、1个控制模块、1个数字输入模块、1个数字输出模块与作业现场必要的仪表设备,如变频器,电机等对PLC的命令进行操作交换开关。同时,控制系统选择Control Logix1756这款Rockwell公司设计研发的PLC产品,数据信息交互机制则借助Ethernet/IP系统实现,基于数据交互实现交换开关的直通、转向状态的监控。此外,出于确保控制系统使用便利性的考虑,对上位控制计算机与下位控制计算机的显示器都采用触摸屏作为显示器,上位机控制指令的编写工具为VB,其功能是对开关状态、变动情况进行监测与控制;下位机控制系统选择基于AB的PLC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将实现控制开关状态、交换操作的动态实时监测,并为控制功能的实现提供底层逻辑运算支持,同时辅助“远程控制”功能将开关信息发送给上位机同时接收上位机指令对开关状态进行控制;还将辅助“本地控制”功能对触摸屏控制终端所输入的控制指令进行具体执行,并利用光纤以太网将下位机控制站连接至上位机监控,实现天线交换开关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在项目上机调试前,针对本系统控制中PLC梯形程序的准确性,运用罗克韦尔PLCRSLogix5000仿真软件的对运行程序进行仿真验证。在该项目通过上机调试后,为了验证整个天线交换开关系统的硬件可行性,根据无线局《中短波发射机与天馈线阻抗匹配概述》中驻波比1.2,要在系统投入使用前进行驻波比实验测试,测试通过后,本系统设计目标基本实现,满足验收标准的相关要求。试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表现出运行稳定、自动高效、切换交换开关良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满足控制功能的各项需求。

袁志浩[5](2021)在《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硫化是橡胶工业中最关键的工艺,平板硫化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橡胶在硫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以及压力。平板硫化机需要长时间工作且作业环境差,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状态监测和异常判断是智能监控系统设计的关键。针对平板硫化机目前存在的温度数据不稳定精度低导致的过硫或欠硫问题和缺少远程监控等问题,本文结合嵌入式技术、FPGA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套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该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智能网关、无线热电偶和远程监控平台组成,适应了平板硫化机的改造监控需求,能够实现实时采集设备的各种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分析和异常判断,通过WiFi无线传输,将采集的参数和设备状态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本地人机交互界面和远程监控平台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异常,实现设备远程和本地的监控管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调查研究平板硫化机的组成部分和测温及监控现状,结合项目实际需求,针对目前平板硫化机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相关算法。其次,根据设计方案的指导,设计出智能网关和无线热电偶硬件电路的原理图。针对无线热电偶和智能网关的最小控制系统、系统电源、RS-485通讯接口、无线传输单元、FPGA单元和人机交互等各个模块进行了硬件的选型和设计。再次,在硬件电路设计的基础上,采用ZigBee协议栈Z-Stack作为无线热电偶的软件核心,采用RT-Thread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作为智能网关的软件核心,以C语言实现软件程序的编写,FPGA单元以Verilog HDL实现硬件逻辑设计。最后,引入DBSCAN密度聚类算法的改进OPTICS算法检测平板硫化机数据存在的异常,利用FPGA对OPTICS聚类算法进行加速,使算法能够在智能网关实现快速运行。本文设计的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经过测试表明:系统各部分运行正常,符合项目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平板硫化机的参数采集、异常判断、本地监控和远程监控,大幅度提高了平板硫化机监控管理的可靠性。

龙立[6](2021)在《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供水管网系统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行的命脉,地震发生后,更是承担着保障灾区医疗用水、消防用水及灾民生活用水的艰巨任务。近年来,随着城市抗震韧性评估进程的不断推进,针对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风险预测与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供水管网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平台。本文从管道“单元”层面及管网“系统”层面对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发了抗震可靠性分析插件系统,为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土体弹性应变阈值理论,建立了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运用本文方法对各类场地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比了与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差异,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高频段频响放大倍率比实际偏低的问题;进而研发了集成本文方法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实现了场地地震反应的高效、准确分析;运用研发的系统对西安地区开展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综合考虑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的场地效应预测模型;最后,进行了考虑场地效应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吻合。(2)提出了综合考虑管道属性、场地条件、腐蚀环境、退化性能、埋深的管道分类方法;基于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建立典型球墨铸铁管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分析得到不同埋深下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结合管道震害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不同管径与不同埋深下典型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实现了地震易损性曲线的高效录入、存储、对比及可视化展示,最终建立了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数据库。(3)基于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了管线三态破坏概率计算方法;针对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中蒙特卡罗方法误差收敛较慢的特点,提出了以Sobol低偏差序列抽样的连通可靠性评估的拟蒙特卡洛方法;进而结合GPU技术,提出了基于CUDA的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显着提高了分析效率及精度。(4)建立了综合考虑管线渗漏、爆管及节点低压供水状态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拟蒙特卡洛方法的震损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模拟与评估了震损管网水力状态;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服务满意度指标和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提出了震损管网两阶段修复策略;进而建立了渗漏管网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实现模型最优解搜索,合理地给出管线最优修复顺序及抢修队伍最优调度方案。(5)基于软件分层架构思想及插件开发思想,搭建了插件框架平台,进而采用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插件式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并对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概要设计、框架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插件系统对西安市主城区供水管网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评估结果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管网加固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管网韧性评估及抢修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杨季彪[7](2021)在《基于模糊PID的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油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如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颗粒物(PM)。在排放的气态有害的污染物中NOx的占比较多,NOx中有三氧化二氮(N2O3),一氧化二氮(N2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NO)等。当前,国内外许多专家都在进行柴油机尾气NOx的净化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输出稳定,浓度可控的NOx模拟气体,因此本文设计了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本文首先选择了适用于本系统需求的质量流量控制方法,阐述了质量流量法的混合配比原理,在此基础上,从模拟系统的工作流程、技术要求、部件选型等对模拟系统硬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控制算法上,利用模糊运算对PID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的原理,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在MATLAB环境下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对阶跃响应曲线的分析,证实系统选用的模糊PID控制算法比常规的PID控制具有更强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依据设计好的硬件方案对控制系统PLC程序进行设计,包括主程序、数据采集程序、模糊PID程序等,同时,设计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实现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针对设计好的软硬件设施搭建了基于模糊PID的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检测试验台,对该系统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包括对气密性、延迟输出特性等系统功能的验证,通过对不同条件下NO浓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拟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的气密性良好,系统延时性在大约在130s左右,配气时的不确定度低于5%,模糊PID控制效果良好,模拟气体的浓度偏差和电压偏差成线性正比关系,满足净化柴油机尾气NOx的技术要求。

侯瑞锋[8](2021)在《放大器智能老炼监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整机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早期失效,而老炼一直以来都是产品出厂前或使用单位使用前加速老化、剔除早期失效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老炼能够发现元器件故障和加工过程造成的隐藏缺陷,通过修正进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整体可靠性和出厂合格率。老炼监测是老炼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老炼过程中,产品加电工作在设定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下,环境参数需要实时监测,环境条件发生异常变化会影响老炼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为解决传统电子产品老炼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断电,无法准确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环境参数和产品参数等,设计并实现了以单片机STM32为核心的电子产品智能老炼监测系统,包括基于CAN总线的PC测试数据处理端、上位机测试过程监控端和下位机产品参数测试端。本文设计的放大器智能老炼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三台放大器产品同时进行老炼,在老炼前可通过软件设置老炼参数,数据采集系统能够采集每台产品的一路输入信号和四路输出信号以及产品供电电源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通过CAN总线上传至上位机或通过串口上传至液晶显示屏来监控老炼数据,当信号异常时也能够及时切断供电电源。

张帆[9](2020)在《基于LabVIEW的干涉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光谱仪获取的数据可以用来对大气温湿度地标成分及大气压强进行分析。因为干涉光谱仪获取的干涉数据不能直接转化为光谱数据,本文有针对性的将虚拟仪器图形化编程技术与嵌入式技术进行了充分的渗透结合,深入挖掘二者的优点,利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和傅里叶变换算法以及相位校正,搭建的光谱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可将干涉数据转化为光谱数据,设计出光谱信号采集与处理一体化的科学信息仪器。本系统釆用美国海洋公司的微型光纤光谱仪将其作为信号信息获取的相关硬件设备设施,通过对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有效设计及运用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优化。采用虚拟仪器LabVIEW对干涉数据进行数据读取及数据分段,并将干涉数据进行处理以及通过数据反演得到所需要的光谱数据。将其实际应用于光谱仪上定标光谱的不同波长响应,测试光谱分析系统的运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光谱分析系统能够得到采集的碲镉汞探测器(MCT)数据谱段和锑化铟探测器(INSB)数据谱段,较好的完成光谱分析工作。

曾宝莹[10](2018)在《面向教学的汽车轮毂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设计》文中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精准对接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需求,满足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设计了面向教学的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该生产线以智能制造工厂的定位需求为参考,依据汽车轮毂的加工、打磨、检测等工艺过程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包含了智能仓储、数控加工、智能检测、输送分拣、工业机器人、总控单元等典型环节。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工作如下:首先,针对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教学与实践需求,选取并分析汽车轮毂的加工、打磨、检测、分拣等工艺流程,从而确定总体控制方案。然后根据工艺流程,把教学系统设为智能仓储站、数控加工站、打磨工艺站、视觉检测站、输送分拣站等五个工作站,根据各工作站的功能,从机械装配、电气控制线路和气动控制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构建了总控单元和执行单元的控制方案,并通过工业以太网组成了系统的通信网络。其次,完成PLC、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WinCC、CNC系统、云服务等程序设计和通信设置,组建工业以太网完成数据的高速传输和灵活的流程控制,设计PLC程序完成灵活的现场控制,选取柔性终端、智能视觉进行智能检测,采用电子标签来采集生产信息,实现柔性生产,并搭建MES系统进行信息的可视化和数据的高速分析处理,并借助云端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最终实现系统的联调,满足汽车轮毂生产的定制化和批量化。面向教学的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通过融合智能制造类专业的各项核心技术,模拟了一个与实际生产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每个工作站都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每个工作站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智能制造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还具有较强的柔性,便于不同工作任务的组态,满足不同的教学实践的需要,有效支撑智能制造技能型人才的各项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电梯控制主板及其检测维护设备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梯的主要结构功能
    1.1 电梯类型
    1.2 电梯的基础框架
        1.2.1 电梯的空间构成
        1.2.2 电梯控制柜
2 电梯控制主板构造介绍
3 检测平台需求分析与构思
    3.1 检测平台需求
    3.2 检测平台构思
    3.3 检测平台的设备选型
    3.4 上位机软件系统构思
4 检测平台的程序体现
5 结果分析

(2)基于STM32的数字励磁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励磁控制系统功能架构发展分析
        1.2.2 励磁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机励磁系统模型分析
    2.1 多机励磁系统模型建立
    2.2 励磁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uper-Twisting滑模自适应分散励磁控制算法分析
    3.1 Super-Twisting滑模自适应分散励磁控制器设计
        3.1.1 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理论
        3.1.2 自适应控制理论
        3.1.3 运行点自校正
        3.1.4 分散励磁控制器设计
    3.2 多机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2.1 三相短路情况下仿真分析
        3.2.2 负载突变情况下仿真分析
    3.3 含光伏扰动的多机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3.1 三相短路情况下仿真分析
        3.3.2 负载突变情况下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励磁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控制芯片的选取
    4.2 系统性能指标
    4.3 励磁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与工作原理
    4.4 励磁主回路设计
    4.5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4.6 电源电路设计
    4.7 采集电路设计
        4.7.1 电压、电流采集调理电路设计
        4.7.2 功率因数电路设计
        4.7.3 锁相环电路设计
    4.8 外围电路设计
        4.8.1 外设flash电路设计
        4.8.2 串行口通信电路与HMI人机交互电路设计
        4.8.3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4.9 保护电路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励磁控制器软件设计
    5.1 编程环境介绍
    5.2 软件总体结构
    5.3 初始化模块设计
    5.4 频率测量模块设计
    5.5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5.6 PWM调制模块设计
    5.7 故障处理模块设计
    5.8 励磁限制模块设计
    5.9 TFT-LCD显示模块设计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励磁控制系统调试及验证
    6.1 开环励磁控制测试
    6.2 系统闭环控制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3)基于Scratch软件的跨平台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自动化调试技术概述与研究现状
        1.2.1 PLC在自动化中的研究现状
        1.2.2 自动化调试研究现状
    1.3 Scratch软件应用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调试系统需求分析与研究内容
    2.1 引言
    2.2 调试系统需求分析
    2.3 Scratch开发优势
    2.4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试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物理对象在计算机中的表达
    3.3 生产线模型行为分析
    3.4 调试模型运行机制
    3.5 Scratch中模型建立
        3.5.1 背景与角色的创建
        3.5.2 Scratch中脚本的编写
        3.5.3 元器件库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试系统外部通信的实现
    4.1 引言
    4.2 调试系统界面的设计
        4.2.1 人机界面概述
        4.2.2 界面设计原则
        4.2.3 界面设计
    4.3 PLC与调试系统的通信
        4.3.1 西门子PLC数据读写
        4.3.2 三菱PLC数据读写
    4.4 模型与调试系统的通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化上下料生产线调试
    5.1 引言
    5.2 生产线建模
    5.3 控制程序设计
    5.4 调试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调试系统人机交互界面部分程序
    附录 B 工业元器件库建立部分程序
    附录 C 调试系统与PLC通信部分程序
致谢

(4)短波广播基站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线,天馈线和天线交换开关简介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系统方案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天线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指标分析
    2.2 系统功能要求分析
    2.3 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自动化框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
    3.1 PLC控制技术
        3.1.1 PLC控制技术概述
        3.1.2 PLC的特点与功能
        3.1.3 PLC的组成
        3.1.4 PLC的工作
        3.1.5 PLC的编程语言
        3.1.6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3.2 基于PLC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3.2.1 PLC模块选型
        3.2.2 PLC编程软件说明
    3.3 天线控制室的控制站设计
        3.3.1 交换开关的分析
        3.3.2 天线控制系统PLC程序实现
    3.4 主任务程序设计
        3.4.1 主任务程序系统时间、PLC时间设定程序
        3.4.2 天线开关直通转动程序
    3.5 比较任务程序设计
        3.5.1 运行图计划播音,PLC执行运行图任务程序
        3.5.2 发射机代播任务程序
    3.6 闭锁任务程序设计
        3.6.1 发射机加高压时闭锁天线交换开关
        3.6.2 天线检修时闭锁发射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频器选型与功能设置
    4.1 变频器的简介
        4.1.1 变频器的应用范围
        4.1.2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4.2 天线交换开关变频器的设置
        4.2.1 变频器的选型以及所控制电机选型
        4.2.2 变频器3G3JZ-AB004 系列的组成
        4.2.3 变频器3G3JZ-AB004 的接线与选择设置
        4.2.4 变频器外部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触摸屏显示器的人机界面设计
    5.1 基于触摸屏的上位控制计算机监控设计
        5.1.1 基于触摸屏的上位控制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5.1.2 基于OPC技术触摸屏与PLC的通信
    5.2 用VB编写天线交换开关的人机交互界面
        5.2.1 VB编程的特点
        5.2.2 系统主画面模块
    5.3 用VB编写天线交换开关的人机交互界面功能
        5.3.1 用户管理
        5.3.2 修改密码
        5.3.3 运行时间表操作
        5.3.4 代播操作
        5.3.5 手动操作
        5.3.6 阀值设定
        5.3.7 操作日志
        5.3.8 故障日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控制系统网络通信设计
    6.1 基于AB罗克韦尔PLC RSLogix5000 的网络通讯结构的设计
    6.2 上位机天线控制系统与触摸屏之间的通信
    6.3 PLC与技术网的通信
    6.4 PLC与现场设备的通信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的调试
    7.1 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的调试
        7.1.1 硬件连接
        7.1.2 软件编程
        7.1.3 触摸屏调试
        7.1.4 综合调试
    7.2 通信系统的调试
    7.3 驻波比VSWR实验论证
    7.4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平板硫化机热板温度测量方法
        1.3.2 平板硫化机监控系统
        1.3.3 数据异常检测算法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平板硫化机概述
    2.2 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3 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1 无线热电偶方案设计
        2.3.2 智能网关方案设计
        2.3.3 远程监控平台方案设计
    2.4 系统主要器件分析及选型
        2.4.1 单片机芯片分析与选型
        2.4.2 热电偶接口模块分析与选型
        2.4.3 算法加速及接口扩展模块分析与选型
        2.4.4 远程监控平台通讯模块分析与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无线热电偶硬件设计
        3.1.1 最小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2 温度采集硬件设计
        3.1.3 系统电源硬件设计
        3.1.4 PCB电路板设计
    3.2 智能网关硬件设计
        3.2.1 主控最小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2 系统通讯接口硬件设计
        3.2.3 远程监控平台通讯接口硬件设计
        3.2.4 算法加速及接口扩展硬件设计
        3.2.5 人机交互硬件设计
        3.2.6 系统电源硬件设计
        3.2.7 PCB电路板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无线热电偶软件设计
        4.1.1 ZigBee协议和Z-Stack协议栈
        4.1.2 主程序软件设计
        4.1.3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4.1.4 低功耗软件设计
    4.2 智能网关软件设计
        4.2.1 RT-Thread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
        4.2.2 主程序软件设计
        4.2.3 系统通讯软件设计
        4.2.4 远程监控平台通讯软件设计
        4.2.5 算法加速及接口扩展软件设计
        4.2.6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4.3 远程监控平台软件设计
        4.3.1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4.3.2 产品和设备的创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板硫化机异常数据检测算法研究
    5.1 平板硫化机异常数据的来源
    5.2 OPTICS算法在异常数据检测中的应用
        5.2.1 DBSCAN算法
        5.2.2 基于DBSCAN改进的OPTICS算法
    5.3 算法的验证与实验结果分析
        5.3.1 OPTICS算法分析及加速单元提取
        5.3.2 OPTICS算法并行加速方案
        5.3.3 加速性能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的实现
    6.1 无线热电偶功能验证
        6.1.1 无线热电偶硬件验证
        6.1.2 温度采集验证
    6.2 智能网关功能验证
        6.2.1 智能网关硬件验证
        6.2.2 数据采集和发送验证
        6.2.3 人机交互验证
        6.2.4 无线数据传输验证
    6.3 远程监控平台功能验证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供水管网震害风险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1 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1.2.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及修复决策分析
        1.3.1 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研究
        1.3.2 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研究
        1.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研究
    1.4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2.1 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2.2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等效线性法
        2.2.1 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
        2.2.2 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
        2.2.3 基于竖向台站地震动记录的可靠性分析
        2.2.4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研发
    2.3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3.1 工程场地
        2.3.2 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
        2.3.3 考虑多因素的场地效应模型
        2.3.4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1 地下管道震害分析及管道分类
        3.1.1 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类型
        3.1.2 影响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
        3.1.3 地下供水管道分类
    3.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2.1 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3.2.2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3.2.3 概率抗震能力分析
        3.2.4 地震易损线曲线
    3.3 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研发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架构设计
        3.3.3 系统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
    4.1 供水管网系统可靠性分析基础
        4.1.1 供水管网简化模型
        4.1.2 管线破坏概率的确定
        4.1.3 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
    4.2 图论模型
        4.2.1 图论基本定义
        4.2.2 图的存储形式
        4.2.3 图的连通性判别算法
    4.3 QMC方法在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中的应用
        4.3.1 QMC方法原理及误差
        4.3.2 低偏差Sobol序列
        4.3.3 QMC方法用于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
    4.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
        4.4.1 CUDA编程原理
        4.4.2 并行方案设计
        4.4.3 算法的CUDA实现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及修复决策分析
    5.1 常态下供水管网水力分析
        5.1.1 供水管网基本水力方程
        5.1.2 供水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 震后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
        5.2.1 供水管线渗漏模型
        5.2.2 供水管线爆管模型
        5.2.3 用户节点出流模型
        5.2.4 基于QMC法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计算模型及程序
        5.2.6 算例分析
    5.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
        5.3.1 供水管网水力满意度指标的建立
        5.3.2 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的建立
        5.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策略
        5.3.4 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5.3.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
        5.3.6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评估系统开发与初步示范应用
    6.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6.1.1 系统设计目标
        6.1.2 系统设计原则
    6.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6.2.1 插件技术
        6.2.2 Sharp Develop插件系统
        6.2.3 .NET Framework
        6.2.4 Arc GIS Engine
        6.2.5 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
    6.3 系统概要设计
        6.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6.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3 数据库设计
        6.3.4 系统开发环境
    6.4 框架平台设计
        6.4.1 插件契约
        6.4.2 插件引擎
        6.4.3 插件管理器
        6.4.4 框架基础
    6.5 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实现
        6.5.1 插件实现过程
        6.5.2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实现
    6.6 系统初步应用
        6.6.1 西安市供水管网系统概况
        6.6.2 西安市供水管网可靠性分析
    6.7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二:出版专着情况
    附录三:授权发明专利
    附录四:登记软件着作权
    附录五: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六:获奖情况

(7)基于模糊PID的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柴油机尾气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1.3 柴油机尾气模拟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1 柴油机尾气模拟系统流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1.3.2 柴油机尾气模拟系统气体流量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柴油机尾气NO_x模拟系统配气原理及硬件设计
    2.1 气体配比基本原理
    2.2 气体配比方法
    2.3 模拟试验台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2.4 模拟柴油机尾气试验台硬件选型
        2.4.1 主控制器
        2.4.2 A/D和D/A模块
        2.4.3 质量流量控制器
        2.4.4 NO和O_2浓度传感器
        2.4.5 电磁阀
        2.4.6 压力传感器
        2.4.7 触摸显示屏
    2.5 尾气模拟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5.1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2.5.2 PLC系统单元设计
        2.5.3 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2.5.4 控制柜布局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模糊PID控制算法及仿真分析
    3.1 PID控制算法
    3.2 模糊PID控制算法
    3.3 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实现
        3.3.1 模糊规则的建立
        3.3.2 PID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调整
    3.4 模糊PID控制器仿真分析
        3.4.1 尾气模拟系统传递函数
        3.4.2 PID仿真分析
        3.4.3 模糊PID仿真分析
        3.4.4 PID与模糊PID仿真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柴油机尾气NO_x模拟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需求分析
    4.2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4.3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4.3.1 PLC主程序设计
        4.3.2 子程序设计
    4.4 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4.4.1 上位机与PLC通讯任务的实现
        4.4.2 串口通讯协议
        4.4.3 松下PLC通讯协议
        4.4.4 上位机软件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柴油机NO_x模拟系统性能试验
    5.1 系统概况
        5.1.1 系统调试
        5.1.2 验证内容
    5.2 试验验证
        5.2.1 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5.2.2 气体延迟输出特性试验
        5.2.3 模糊PID控制试验
        5.2.4 PID和模糊PID控制对比实验
        5.2.5 温度对模拟气体NO浓度的影响试验
    5.3 标准气体配比试验
        5.3.1 单组份气体配比试验
        5.3.2 多组分气体配比试验
    5.4 模拟系统配气输出稳定性试验
        5.4.1 质量流量控制器校准数据试验
        5.4.2 校准后的浓度测试试验
    5.5 模拟系统重复性试验
    5.6 模拟系统测量精度试验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放大器智能老炼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写作安排
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 系统结构设计方案
        2.3.2 硬件设计方案
        2.3.3 软件设计方案
        2.3.4 设计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结构分析
    3.2 PCB板设计规范
    3.3 硬件电路设计
        3.3.1 老化控制电路
        3.3.2 信号转接电路
        3.3.3 老化电源电路
        3.3.4 电源控制电路
        3.3.5 温湿度传输电路
        3.3.6 老化转接电路
        3.3.7 老化负载模拟电路
    3.4 老化电缆设计规范
    3.5 硬件组装及调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系统设计
    4.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1.1 图形界面模块设计
        4.1.2 通信模块设计
    4.2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4.3 软件打包及部署
    4.4 软件调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样机组装及测试
    5.1 样机组装
        5.1.1 电源控制模块组装
        5.1.2 系统模块组装
        5.1.3 液晶显示模块组装
    5.2 样机操作说明
    5.3 样机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LabVIEW的干涉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及试验方案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设计原理
    2.1 干涉光谱学的基本原理
    2.2 微型光谱仪光谱信号采集的基本原理
    2.3 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系统的构成和设计
    3.1 光谱分析仪器的组成
        3.1.1 光源
        3.1.2 原子化器
        3.1.3 光学系统
        3.1.4 检测与数据处理系统
    3.2 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案
        3.2.1 信号采集模块
        3.2.2 信号处理模块
        3.2.3 信号显示模块
        3.2.4 通讯模块
        3.2.5 电源模块
        3.2.6 数据传输接口模块
        3.2.7 上位机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概述
    4.2 信号的实时釆集与信号处理之间的数据通信
        4.2.1 进程与进程通信
        4.2.2 UDP的服务端开发
        4.2.3 UDP的客服端开发
    4.3 嵌入式LabVIEW应用程序开发
        4.3.1 建立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
        4.3.2 嵌入式LabVIEW调用动态连接库的方法
    4.4 LabVIEW软件系统
        4.4.1 前面板设计
        4.4.2 程序框图设计
        4.4.3 动态链接库
    4.5 信号处理
        4.5.1 干涉数据读取
        4.5.2 干涉数据分段
        4.5.3 相位校正
        4.5.4 去除杂质样本
        4.5.5 归一化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测试
    5.2 系统分析
        5.2.1 数据修正
        5.2.2 光谱反演
        5.2.3 光谱辐射定标
    5.3 测量结果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面向教学的汽车轮毂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内容
第二章 汽车轮毂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2.1 汽车轮毂生产线工艺流程
        2.1.1 汽车轮毂生产线总流程
        2.1.2 汽车轮毂生产线功能单元流程
    2.2 汽车轮毂生产线控制方案
第三章 汽车轮毂生产线单元工作站硬件设计
    3.1 仓储工作站设计
    3.2 数控加工工作站设计
    3.3 打磨抛光工作站设计
    3.4 视觉检测工作站设计
    3.5 输送分拣工作站设计
    3.6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
    3.7 总控单元设计与组网
第四章 汽车轮毂生产线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4.1 PLC设计与调试
        4.1.1 总控组态设计
        4.1.2 单元工作站PLC程序设计
    4.2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4.2.1 工业机器人组态与通讯
        4.2.2 工业机器人程序设计
    4.3 智能视觉系统设计与调试
        4.3.1 视觉处理器通信设置
        4.3.2 视觉处理器工作流程
        4.3.3 视觉系统使用案例
    4.4 人机界面设计
        4.4.1 人机界面设计需求分析
        4.4.2 WinCC项目设计
        4.4.3 WinCC系统与CNC数控系统通讯应用
    4.5 智能终端与云服务设计
        4.5.1 基于WINCC的云端监控设计
        4.5.2 云数据处理与上传调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梯控制主板及其检测维护设备的设计[J]. 鲍同兴,俞利信,刘友富.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16)
  • [2]基于STM32的数字励磁系统设计研究[D]. 高升.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3]基于Scratch软件的跨平台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D]. 刘钰. 东华大学, 2021(01)
  • [4]短波广播基站天线交换开关控制系统研究[D]. 王志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平板硫化机智能监控系统设计[D]. 袁志浩.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6]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D]. 龙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7]基于模糊PID的柴油机尾气NOx模拟系统研究[D]. 杨季彪.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8]放大器智能老炼监测系统[D]. 侯瑞锋.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6)
  • [9]基于LabVIEW的干涉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D]. 张帆.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0(06)
  • [10]面向教学的汽车轮毂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设计[D]. 曾宝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基于DLL的微机与PLC串行通信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