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叶晓璐
导师: 吴晓明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感性意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实践批判,存在论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当代哲学中很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这个学派所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到今天仍然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作者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定位为“意识形态批判”,即通过对晚近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状况本身的意识形态性质进行批判,清除生活世界中的意识形态遮蔽,以此来探索新的感性意识出现的可能性。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具有这样一种理论性质,本文作者认为该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是向青年黑格尔派的简单返回,即从自我意识的立场出发的理性批判,而主要是依循实践批判原则的定向,即揭示生活世界自身的批判维度。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私有财产的秘密和本质来历以及其运动的必然过程,从而发现扬弃资本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则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来揭示出当代文化意识的前提与界限,以探讨新的感性意识出现的可能性。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的批判维度在当代的体现。另外,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也是对20世纪哲学基本主题——意识本身的异化——的一种继承;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启发法兰克福学派把意识形态批判的落脚点放在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感性意识的探求上。上述三者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语境。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包括对实证主义、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大众文化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意识形态性质的揭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既相互独立,每一方面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内容;又彼此关联,它们都是当代人自我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探求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并寻求克服异化的道路成了本论文最后一部分论述的内容。导致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有三个:同一性对非同一性的压制、理性对本能和感性的压抑以及目的理性活动对交往行为的遮蔽。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否定的辩证法、本能解放和交往合理性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以及对新的感性意识的探求,并结合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后所展露出来的新的存在论境域,对法兰克福学派上述三条扬弃异化的道路进行存在论视域的考察,以此阐明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得与失,以及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语境
第一章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遗产
第一节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革命性
一、的异化与意识形态批判
二、意识形态批判及其革命性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及其遗产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成果与界限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继承和发挥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启示
第一节 20世纪的哲学背景与主题
一、20世纪的哲学背景
二、20世纪的哲学主题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
一、卢卡奇对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探求
二、柯尔施关于意识形态现实的论述
三、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阐述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启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实证主义意识形态之批判
第一节 实证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
一、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
二、实证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
第二节 实证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批判
一、实证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表现
二、实证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分析
第四章 启蒙精神意识形态之批判
第一节 启蒙辩证法的含义
一、“神话就是启蒙”
二、“启蒙倒退成了神话”
第二节 启蒙精神意识形态本性的批判
一、启蒙精神意识形态本性的表现
二、启蒙精神意识形态本性的实质
第五章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之批判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论述
一、霍克海默对科学技术的论述
二、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论述
三、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的论述
第二节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本性的分析
一、技术合理性
二、技术统治论
第六章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之批判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一、肯定的文化
二、文化工业
第二节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本性的揭露
一、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实质
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特性及其后果
第三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视域
第七章 否定的辩证法及其存在论视域
第一节 “否定辩证法”的主要内涵
一、对同一性的批判
二、对非同一性的推崇
第二节 否定的辩证法的存在论视域
一、阿多诺的批判与马克思的批判的关系
二、否定辩证法的存在论视域
第八章 本能解放论及其存在论视域
第一节 爱欲解放论的主要思想
一、“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
二、非压抑性文明——爱欲的解放
第二节 爱欲解放论的存在论视域
一、对理性存在论的批判
二、感性存在论及其缺陷
第三节 弗洛姆的心理革命理论及其存在论视域
一、人的自我异化和心理革命理论的提出
二、心理革命理论的存在论视域
第九章 交往合理性及其存在论视域
第一节 交往合理性的主要内容
一、交往行为的提出
二、交往合理性的内涵
第二节 交往合理性的存在论视域
一、劳动和交往行为
二、交往合理性的存在论视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 陈士部.扬州大学2008
- [2].从承认到自由—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 贾志雄.中央民族大学2017
- [3].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 赵琰.华侨大学2011
- [4].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 高涵.南开大学2010
- [5].他者的觉醒: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反思与批判[D]. 吕鸣章.苏州大学2017
- [6].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 侯子峰.首都师范大学2012
- [7].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 高海青.中共中央党校2012
- [8].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 刘中起.华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