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杭州市1986年7月25日,1998年8月11日和2008年7月5日三个时相的Landsat5 TM数据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以土地利用类型(LUT)分类、地表温度(LST)的遥感定量反演为基础,对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揭示22年间杭州市土地利用和地表温度变化的动态,为城市规划和热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绝对量以耕地和建设用地最大,耕地从研究期初(1986年)的142,832公顷减少到期末(2008年)的85,505公顷,占总面积的比例由42.67%下降到25.55%;建设用地由期初的38,597公顷增加到87,1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1.53%上升到26.04%;绿地及其它用地的面积变化表现为快速增加的趋势,从期初的20,102公顷增加到期末的46,194公顷,面积比例从6.01%提高到13.80%,这表明其作为农业用地(林地、耕地等)和建设用地的中间类型(主要包括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以及未利用的灌草地等),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开发度和耗减度来表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时空分异。在19862008年间,林地、耕地、园地动态度分别为-0.28%、-1.82%和-3.51%,建设用地和绿地及其它用地的动态度分别为5.72%和5.9%;建设用地和绿地及其它开发度较高分别是7.73%和9.37%;林地、耕地和园地的开发度分别为:0.83%、0.96%和0.68%;在耗减度指数中,园地和绿地及其它最高达到了4.19%和4.55%。从空间上来看,在1986-1998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的外围;在1998-2008年间则主要集中在余杭区、江干区、滨江区和萧山区,表现为建设用地的扩张和耕地的减少,而老城区则主要表现为绿地及其它用地的变化以及水体面积的减少。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低温区和次中温区面积的减少以及中温区、次高温区、高温区面积的增加。从热岛比例指数(URI)来看,西湖区由1986年的0.04上升到2008年的0.11,增加了约3倍,是所有城区中变化幅度最小的;在2008年下城区、上城区最高达到0.58和0.48,但与1986年份相比变化不大;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居中分别达到0.37、0.33和0.33,与1986年底变化幅度较大;余杭区和萧山区的热岛比例指数在2008年达到了0.15和0.20,与198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5倍和20倍,是变化幅度最大的城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平均值表现为林地及水体处于低温及次低温区;而建设用地和绿地及其它则处于次高温区和高温区;耕地和园地除后者在1986年略低于林地外,其它两个年份位于中间水平。地表温度与NDVI的关系表现为反向的趋势,即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NDVI数值减小而地表温度升高。综上所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城市化趋势一致。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和NDVI的空间分异,引起地表温度的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总体的变化趋势为:随着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高温区面积增加,低温区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类型镶嵌格局的破碎化加剧了城市热场环境的复杂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4)
- [2].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时空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4)
- [3].城市化进程中县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6)
- [4].长江中下游区域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J]. 科技风 2020(14)
- [5].沈阳市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06)
- [6].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3)
- [7].临沂市城市热岛效应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分析[J]. 城市地理 2016(18)
- [8].乐清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2(19)
- [9].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0].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6)
- [11].黔中水利枢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淋溶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 [12].太湖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6)
- [13].现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漏洞分析及其修复建议[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08)
- [14].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3)
- [15].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 [16].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7].2008年海陵岛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价[J]. 海洋学研究 2012(01)
- [18].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特征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9].区域生态质量变化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响应——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9)
- [21].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9)
- [2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作物中多环芳烃含量调查[J]. 中国环境监测 2009(01)
- [23].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机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6)
- [2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水源地的涵养能力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2)
- [25].基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及动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3)
- [26].皖西大别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侵蚀性——以安徽省岳西县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 [27].基于遥感数据的南京仙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7(04)
- [28].土地利用类型的模糊分类方法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08)
- [29].冀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功能评价[J]. 河北林果研究 2014(02)
- [30].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标签:土地利用动态论文; 地表温度论文; 城市热岛比例指数论文; 归一化植被指数论文; 杭州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