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文艺复兴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迅速发展,两者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虽然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曾一度处于分裂与对立局面,但趋势正朝协调、融合方向发展。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需要科学文化,又需要人文文化,两者缺一不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精神文明主要靠人文文化的熏陶,由此看来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两大支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文艺复兴初期,人本主义思潮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到后来则是由于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这时人们方才意识到人理性的重要和神的虚无缥缈。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深刻的意识到人本主义思想的正确与伟大,这便是文艺复兴运动给我们留下来的财富。20世纪以来,科学越来越社会化,它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实质上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需要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成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最终走向融合并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形势决定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实践促进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政治学的互动发展。库恩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同时,充分重视科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问题,关注科学对政治社会的作用以及政治、社会对科学的影响。知识和权力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围绕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这为揭示知识与权力的内在关系提供了可能。在知识观念上,表象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表象。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客观世界是独立于我们的表象而存在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表象更精确的反应客观世界,以及怎样衡量一种科学理论比另一种科学理论更进步,理论优位的表象主义知识观并不能圆满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人们转向从实践维度寻找进路。所以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侧重也就从表象转向了实践,从所知(know-thee)转向能知(know-how),这便是后来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伊恩·哈金(Ian Hacking)在《表象与介入》中指出,“我们不能仅仅把科学理解为对自然的表象,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理论、命题和指称上;科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对物质的干预和介入。”同时,权力观念也在发生着演变。福柯(Michel Foucault)在《规训与惩罚》和《性史》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权力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意义下的权力,我们称之为“微观权力”,这是现代权力形态的典型特征。由此可见,传统的知识、权力观念己不足以阐释当代科学实践,有必要重新对知识、权力及其互动关系进行审视,劳斯的科学知识/权力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美国新一代科学哲学家劳斯的科学知识/权力理论,将科学知识与权力融为一体,在关于知识、权力关系上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然正当和自然法--解读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个维度[J]. 外国问题研究 2017(03)
- [2].何谓小政治?——论施米特对施特劳斯的一个回应[J].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6)
- [3].主义论争与学理拓进——近年来海外施特劳斯最新研究述评(2006年—2013年)[J]. 政治思想史 2014(02)
- [4].你可能不知道的施特劳斯(上)[J]. 音乐爱好者 2011(02)
- [5].论施特劳斯对施米特政治概念的批判[J]. 国外社会科学 2015(02)
- [6].财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J]. 肉类工业 2012(02)
- [7].论博托·施特劳斯戏剧作品的游戏性——以《癔病患者》《熟悉的面孔,混杂的感情》和《轻松的游戏》为例[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8].劳斯伯格移动建筑推出“移动传播”组合拳[J]. 上海建材 2015(04)
- [9].小施特劳斯不做追随者[J]. 少年文摘 2015(02)
- [10].施特劳斯的妙计与借助思维[J]. 小学生导读 2011(09)
- [11].现代性危机的救治——施特劳斯“自然正当”观念的内涵与理论地位[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2].施特劳斯的启示[J]. 读书 2009(10)
- [13].劳斯伯格移动建筑推出“移动传播”组合拳[J]. 中国储运 2015(08)
- [14].真正的列奥·施特劳斯请起立[J]. 书城 2014(01)
- [15].现代性的命运——施特劳斯论卢梭[J]. 天府新论 2014(06)
- [16].施特劳斯论施米特的自由主义批判[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01)
- [17].谋杀启蒙:施特劳斯笔下的雅可比之“相”[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8].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一个文献述评[J]. 理论界 2010(11)
- [19].略论“西学中国化”进程中的“施特劳斯热”及其思想论争[J]. 现代外国哲学 2020(01)
- [20].老施特劳斯的教育[J]. 小学教学研究 2011(21)
- [21].不驼背的“利哥莱托”——约翰·施特劳斯(下)[J]. 实用影音技术 2012(09)
- [22].试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J]. 学理论 2010(23)
- [23].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与希腊——我为什么还要研究希腊哲学?[J]. 世界哲学 2009(06)
- [24].高贵的竞赛——施特劳斯与“主义”的彼岸[J]. 开放时代 2009(09)
- [25].论施特劳斯的雅可比批判及其启示[J]. 江海学刊 2019(06)
- [26].是否存在“自然法”这样的东西?——施特劳斯对历史主义的一个防御性回应[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7].约瑟夫·劳斯的身体观探寻[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7)
- [28].试论施特劳斯的中式思维[J]. 作家 2012(22)
- [29].哲人与僭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关于《论僭政》的争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0].施特劳斯与中国问题——兼论中国“施特劳斯现象”的理论缘起、实践效应及其评价[J]. 理论探讨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