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

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

唐海芳(河北省永年县第五实验中学057150)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起情感因素,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起情感因素,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情感具体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其是人类对客观现象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且高级的体验活动。教育者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以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新的情感,这种新情感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情感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言。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这也就说明了情感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叶圣陶先生又曾说过:“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之效果,宜于此求之。”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为此,语文教学要尤其注重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积极情感,拓展其精神空间。

二、注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学生心中有着崇高、神圣的地位。这除了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法外,还因为这些教师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力,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不要歧视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有爱心。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曾谈到,他出生于山区的一个贫民家庭,上学时常受富家子弟的欺侮,最使他苦恼的是,就连老师也对他屡加歧视。一次他的作文中出现了两个精彩的句子,老师竟怀疑不是他写的,给他判了个“差”字。他深感委屈,从此便以不听课的方式对抗老师的蛮不讲理。这一年,他的成绩倒数第一,差点不及格。第二年,新换了一位正直可亲的老师,这位老师对他既热情又耐心。他当年就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苏老在回顾这些往事时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青年是祖国的希望,但花朵结什么果,希望能否实现,关键操在老师手里。”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敬。从而对语文学习也产生喜爱之情。

其次,教师绝不能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恒心。体罚是一种发泄式的“教育”。具有专制主义思想的教师,总希望令行禁止,最难容忍的就是学生对自己期望的违背,一旦稍有违背,就会毫不宽容地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辱骂体罚,还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打是疼、骂是爱”。结果,他自己痛快淋漓,却在学生身心留下的创伤。这些教师也许并不缺乏对学生的爱,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期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和恒心。语文学习中教师任何一点对学生的粗暴,愤怒都可能丧送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从而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体罚是教师对学生极不正确的情感影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大忌。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不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但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在进入教室前调整好心态,酝酿好感情,抛弃一切“俗世杂念”,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要进入一个“演员”的状态,并要尽力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情绪饱满。这是教师能否进入“角色”,调动学生情感,“演出”成功的前提。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情绪不高,面无表情,自己讲的无趣,学生也会听的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常在课堂上发牢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把错误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给了学生,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教师要抛弃在教学过程中主宰一切决定一切的旧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三、创设良好情感教学氛围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的培养,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其思想内涵、抒发情感并增强艺术效果这是作者描绘情境的目的。而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人情境,帮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主动探索代替以往变被动的学习,积极扩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明确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现代教学技术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有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节教学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以上讲到课前导语、借助音乐以外,还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或是运用电影、电视等,通过合理的运用,就能起到激励学生情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养心灵、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桂霞.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敲开情感之门[J].教育创新,2010.

[2]才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史教育研究,2010.

标签:;  ;  ;  

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