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美学引论

宋明理学美学引论

论文题目: 宋明理学美学引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杨庆杰

导师: 王振复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学,性体之美,心体之美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国内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美学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准备的初级阶段,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本文的论证和研究力图回答宋明理学美学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宋明理学的道德审美如何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探讨关乎宋明理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内涵及其内在矛盾,为进一步全面、深入的研究宋明理学美学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在总体上澄清宋明理学的基本哲学特质: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形而上学,并且追源溯流,考察其历史流变。本文认为对宋明理学美学的研究、思考和阐释都应该以此道德哲学底蕴为基础。 宋明理学美学审美发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超越,它的基本立足点在于宋明理学道德形而上学的道德本体、道德主体与道德实践。并表现为性体之美与心体之美两大审美形态。由道德向审美的过渡与超越隐藏于宋明理学道德形而上学的深层伦理关怀与价值信仰之中,对此问题的解答也是宋明理学美学得以成立的立论基础。当然,宋明理学美学的深层次内在矛盾也内含于其审美发生的最初契机。 本文对宋明理学美学的美学内蕴的论述主要从美学本体论、审美范畴、审美境界、美感体验及艺术美学等方面进行阐释。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论述并非“宋明理学美学”原理的完整理论建构,而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理论说明。 宋明理学美学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兼综三教的审美文化品格、时代审美风格的奠定与民族审美心里的塑造。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艺术创造、文艺批评的规范。 本文的结语主要说明宋明理学美学对于中国当代审美经验的现代性意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一章 宋明理学的哲学特质与历史发展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道德形而上学

第二节 宋明理学道德形而上学历史源流略论

一 “道学”的发生

二 伊洛渊源

三 心学一脉

四 王门左派

第二章 宋明理学道德形而上学的审美可能与审美发生

第一节 宋明理学道德形而上学的审美可能

第二节 性体之美:立足于道德本体的审美发生

一 “至善”与“大美”

二 “心统性情”的张力与崇高

三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第三节 心体之美:立足于道德主体的审美发生

一 “万化根源总在心”

二 心体之美的“现量”存在

三 非道德审美路向的可能

第四节 “工夫”的审美:道德实践的审美发生

一 本体即工夫

二 工夫即本体

三 “格物致知”与“致良知”

四 “百姓日用即道”

第五节 宋明理学美学的内在矛盾

一 心体之美对性体之美的突破

二 “四句教”与“天泉证道”的焦点透视

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

第一节 如何理解“美是道德的象征”

第二节 理学范畴与美学范畴

一 理学范畴的美学内涵

二 理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

1.以物观物

2.气象浑成

3.“良知”与“童心”及“性灵”

三 理学范畴体系与美学范畴体系

第三节 “圣人气象”与“孔颜乐处”

一 道德自由与审美自由的统一

二 生意活泼

三 乐意融融

第四节 文道之辨

第四章 宋明理学美学范畴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第一节 儒、释、道综合的审美文化品格

第二节 时代审美风格的形成

第三节 民族审美心理的塑造

一 以理抑情的审美

二 审美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审美化

结语 宋明理学美学的现代意义

一 儒学何为

二 良知安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 詹志和.湖南师范大学2004
  • [2].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 王进进.浙江大学2005
  • [3].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 朱寿兴.四川大学2005
  • [4].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 邓莹辉.福建师范大学2006
  • [5].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 张传友.复旦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D]. 吴志翔.武汉大学2010
  • [2].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 范希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3].魏晋般若与美学[D]. 赵建军.复旦大学2004

标签:;  ;  ;  

宋明理学美学引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