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作氮源复合肥生产中双缩脲的控制

尿素作氮源复合肥生产中双缩脲的控制

一、以尿素为氮源生产复混肥中缩二脲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群,吴冲[1](2020)在《烟气脱硝用尿素水解制氨技术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火力发电和石油石化等行业的烟气必须进行脱硝处理,将NOx被还原成N2后被排放到大气中,脱硝还原剂一般为液氨和尿素。由于液氨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存储和运输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并已被列为重大危险源,因此目前还原剂多选择尿素。尿素分解制氨包括尿素热解技术和尿素水解技术,尿素水解技术可分为尿素普通水解和催化水解技术。通过研究不添加催化剂的尿素普通水解技术和添加催化剂的尿素催化水解技术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速率、水解率、能耗随机组负荷变化等,发现尿素催化水解制氨技术由于添加了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的中间过程,在相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加入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减小,反应速度提高,响应速度加快,达到低温运行的效果,从而能耗降低,尿素利用率可达99%以上;腐蚀减小,解决了普通水解无法满足机组快速变化的需氨量和高温运行造成的腐蚀。催化剂与尿素反应生成一种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生成催化剂,因此催化剂在整个反应中无消耗,不会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

马晓东[2](2020)在《尿铵包合物肥料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肥料被喻为“粮食的粮食”,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匮乏、粮食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围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减少营养物质流失,减小大气及水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肥料创新要求越来越迫切。其中,缓控释肥料一直以来倍受人们关注。控缓释肥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其利用率由肥料养分有效期、释放时间、释放量决定,可大大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从根本上减少土壤、河流、空气的污染。本论文在课题组先前发现的尿铵包合物基础上,研究了此二元肥料包合物的应用和硫酸铵钾二元肥的制备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尿铵包合物、尿素、氯化铵在土壤中的分解特性、尿铵包合物对土壤中脲酶的抑制效果。采用土壤培养法和微生物培养法,对脲酶活性和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尿铵包合物对脲酶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培养第十四天时活性恢复;微生物培养法表明尿铵包合物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通过红外、固体紫外、粉末衍射等来探讨抑制机理,如果将尿铵包合物应用于氮肥中,可能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2、基于上部分的讨论,研究了以尿素、氯化铵、钙粉为原料制备富含尿铵包合物的高塔造粒工艺,该肥料最外层用重油进行包膜,主要内容包括原料配方、温度、熔融槽加入量等工艺参数,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缓释机理等。结果表明尿素:氯化铵:钙粉的质量比为40:40.5:19.5时可以更多的形成尿铵包合物,土壤培养法检测表明具有缓释效果,温度越高养分释放速率越快,相比单独的尿素形态肥效延长了一周左右。尿素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加长,大大提高了利用率。3、研究了以熔融尿素为介质,硫酸铵、氯化钾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备硫酸铵钾的新方法,并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尿素:硫酸铵:氯化钾的质量比为4:1:1时熔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最佳温度为125℃-135℃,热分离后用75%乙醇进行洗涤提纯。红外光谱中没有尿素的特征锋,表明产物中不含尿素,1418cm-1处的峰发生了红移,而且在2451cm-1和2419cm-1出现了两个新的尖峰,表明有新的物质生成;扫描电镜发现样品表明较为光滑,存在少量的杂质,能谱表明产物中含有K、O、S元素,不含氯元素,杂质为未反应的尿素、氯化钾及硫酸铵。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生产硫酸铵钾二元复合肥,优点在于反应条件中和,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副产物可以用来制备复合肥。

梅军[3](2019)在《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磷酸铵是一种N、P含量较高的无机聚合物,简称APP。低聚合度聚磷酸胺对于微量金属离子具有较好螯合作用,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将其溶于水施加土壤中,可分解为易被植被吸收的正磷酸盐,因此成为农用化肥的热门研究方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外对于农用聚磷酸铵有系列应用标准,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相比之下,国内产品质量不尽如意,标准不统一,这严重影响了农用聚磷酸铵在我国的发展,降低了其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技术落后、技术匮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本课题主要探究湿法磷酸制备低聚合度APP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品附加钾元素,对于农用聚磷酸铵的应用有现实意义。本文在自组反应器上研究了工业磷酸-尿素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最佳合成工艺,探究以湿法磷酸-尿素为原料制低聚合度聚磷酸铵最佳合成工艺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讨论聚合时间、聚合温度以及磷酸与尿素摩尔配比等因素对聚磷酸铵产品性能的影响,以此来探讨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分别运用重量法测定产品的磷含量和氧化钾含量,蒸馏法测定产品的氮含量,端基滴定法测定产品的平均聚合度,吸光度法测定产品的聚和率和缩二脲含量,并通过XRD验证产品晶型。实验数据表明工业磷酸-尿素缩聚法合成的最佳工艺为:原料摩尔配比(工业磷酸中磷酸:尿素)为1:0.9,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150℃所得低聚合度聚磷酸铵产品五氧化二磷含量为62.11%,氮含量达到13.9%,平均聚合度14,水溶性达到100%,聚和率达到97.07%,缩二脲含量低于1%为0.47%。湿法磷酸-尿素缩合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配比(湿法磷酸中磷酸:尿素)为1:0.9,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150℃所得低聚合度聚磷酸铵产品五氧化二磷含量为47.61%,氮含量达到26.01%,平均聚合度12,水溶性达到100%,聚和率达到96.28%,缩二脲含量低于1%为0.57%。另一方面,本文选择了磷酸二氢钾作为钾养分对产品进行附钾,考察了不同原料摩尔配比、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对于聚磷酸钾铵制备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附加钾元素制备成的聚磷酸钾铵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聚和率均大于90%,缩二脲含量均低于1%。并得到结论:聚磷酸钾铵产品总的氧化钾含量随着磷酸二氢钾投放量增加而上升,聚合时间为1.5h,聚合温度为155℃为制备聚磷酸钾铵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付聪丽,苗哲源,韩瑜,王金梅,许建光,余自力[4](2017)在《大量元素水溶肥中水不溶物的形成原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尽可能降低甚至消除尿素基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的水不溶物,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以及其中的水不溶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制备的水溶肥样品,其pH值和水不溶物含量要明显高于较低温度下制备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温度下制备的水溶肥样品的衍射图也出现了一些差别。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水不溶物的形成机制为:在较高温度下制备样品时,尿素缩合反应产生的氨气被吸收,使体系的p H值升高,升高的pH值以及高温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水溶肥中的部分微量元素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参与磷酸盐的固相沉淀反应,导致水不溶物含量升高。

胡引,李世显[5](2016)在《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文中指出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EDTA-二钠溶液,消除复混肥料中氨态氮和金属离子的干扰,试样溶液中的缩二脲在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溶液中,生成紫红色配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计算出试样中缩二脲的含量。

贾亮,武磊,王州,陈日远,郭宗端,胡兆平,李新柱[6](2015)在《微量元素和硅钙钾肥对缩二脲毒害玉米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微量元素和硅钙钾肥对玉米缩二脲毒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2%和4%缩二脲的复合肥对玉米幼苗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配施一定量的微量元素(0.25%Zn O和0.50%H3BO3)和40%硅钙钾肥可以明显缓解缩二脲造成的毒害;含缩二脲的复合肥中配施微量元素的解毒效果要好于硅钙钾肥。当含有2%缩二脲的复合肥中配施微量元素以后,玉米幼苗毒害几乎完全消除;而含4%缩二脲的复合肥中配施微量元素,毒害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未能完全消除。在含有2%缩二脲的复合肥中添加硅钙钾肥也可以缓解缩二脲毒害;而缩二脲含量达4%时,硅钙钾肥不能缓解缩二脲的毒害。因此在施用缩二脲含量较高的复合肥时,缩二脲最好控制在2%以内,并建议配施少量微量元素,以减少缩二脲带来的危害。

苗俊艳[7](2014)在《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有力措施。目前大量施用高浓度的复合肥,造成土壤板结以及盐碱化,导致作物营养失调,品质下降,易受病害侵袭,高产作物易倒伏。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备硫基复肥(简称脲硫基复肥,USK compoundfertilizer)是一种中浓度多营养元素复肥,除含有NPK外,含有钙、镁、硫、铁、锌、锰等多种中微量营养元素,能促进平衡施肥。脲硫基复肥工艺采用脲硫酸分解氯化钾,通过脲硫酸的配比来控制氯化钾的转化率。肥料中既有氯化钾,又有硫酸钾,能满足作物多种营养的需要,同时通过后期配料和工艺调整,满足硫基复肥的要求。此工艺有望来解决传统硫基复合肥含氮量低的问题和副产盐酸生成量大的问题。本文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对硫基复合肥中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硫酸与氯化钾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与氯化钾比例为1.4: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130℃。此工艺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83%。在此工艺条件基础上,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主要考察了脲硫酸与氯化钾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氯化钾粒度对氯化钾转化率和缩二脲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浓硫酸与氯化钾比例为0.5:1.4: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145℃,氯化钾粒度为0.18mm。此工艺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78%,缩二脲含量为0.122%。脲硫基产品中缩二脲含量随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XRD分别对硫基产品和脲硫基产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及对比研究。FTIR红外光谱表明硫基产品仅有硫酸氢根的吸收峰,脲硫基产品除硫酸氢根的吸收峰外,还出现了有C=O键、C-N键和N-H键的吸收峰,说明脲硫基产品中尿素的存在;XRD图谱表明,硫基产品为硫酸氢钾和氯化钾,脲硫基产品主要为硫酸氢钾和氯化钾,尿素可能以新的物质形态存在或被其它物质衍射峰所掩蔽,缩二脲含量极低,在XRD图谱中不显示。本文尝试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反应原理进行探讨。通过摄像显微分析法对尿素、氯化钾、硫酸氢钾、硫酸钾、尿素和氯化钾混合物、尿素和硫酸氢钾混合物进行了显微观察;用XRD衍射法对尿素和氯化钾混合物、尿素和硫酸氢钾混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尿素没有以络合物CO(NH2)2·KCl和CO(NH2)2·KHSO4的形式存在。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二级吸收装置对硫基和脲硫基复肥工艺过程中氯化氢气体逸出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脲硫基工艺过程氯化氢气体逸出量比硫基工艺过程少18.3%,同时对副产盐酸的后续处理提出了建议。本文对脲硫基产品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研究,采用四个不同的升温速率对脲硫基产品做热重(TG)分析。实验确定出其反应机理符合23机理函数Avrami-Erofeev方程,其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为G(α)=[ln(1α)]4和f(α)=(1/4)(1α)[ln(1α)]3;脲硫基产品分解的平均活化能E=39.53KJ·mol-1,指前因子lgA=3.5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847.1/βe4754.6/T(1-α)[ln(1-α)]-3

李接励,何佩华,马征平[8](2012)在《尿基复混肥中缩二脲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尿基复混肥中缩二脲在不同土壤上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在不同性质土壤上对缩二脲的敏感性趋势为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小麦对缩二脲敏感性强于玉米;尿基复混肥中缩二脲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0%以下较为合适,对大多数作物生长不会产生毒害。

平泉瑞[9](2010)在《复混肥中缩二脲对作物毒害的临界值与缩二脲降解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缩二脲是肥料中的一种对作物有毒害的物质,已被大家所公认。缩二脲的产生是由于尿素生产过程中或作为生产复混肥料氮源的尿素在造粒过程中温度过高缩合而成。肥料中过高的缩二脲含量使小麦、玉米等肥害事件屡次发生,经济损失严重。尿素质量的国家标准(GB 2440—91)对缩二脲含量有硬性要求,尿素中缩二脲含量大于1.5%时为不合格产品,但复混肥质量标准中还没有制定相关的限制性定量指标。目前缩二脲对作物造成的毒害作用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传统的补救措施是采用灌水排毒或耕耙分散毒素,使缩二脲浓度降低,补种或改种其它作物,最后补施一些优质氮磷钾肥料。采用生物修复将缩二脲降解成无毒害作用的含氮化合物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土壤脲酶不能水解缩二脲,所以缩二脲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很慢,好氧条件下5-8周内只有15-21%的外加缩二脲能被转化。但有关文献表明反刍动物瘤胃培养条件下存在着脲酶以外的降解缩二脲反应。本研究期望:1.找到复混肥中缩二脲对作物毒害作用的临界值,为制定复混肥国家标准提供数量化的科学依据。2.采用一种简便的检测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缩二脲的菌株。3.对获得的高效降解缩二脲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跟踪其在土壤中的定殖行为。通过水培和盆栽试验方法对冬小麦、玉米、番茄、油菜、水稻五种供试作物耐缩二脲毒害作用的临界值进行测定,在适宜的施肥条件下,水培试验表明:1L水溶液中缩二脲含量大于35mg、40mg、20mg、15mg、15mg时,会对相应作物生长造成显着毒害。盆栽试验显示:复混肥中缩二脲含量对相应作物生长造成显着毒害作用的临界值为1.6%、2.0%、2.0%、2.0%、2.0%。考虑到氯离子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建议复混肥中缩二脲含量应控制在1%以下。采用以缩二脲作为唯一氮源筛选出耐高浓度缩二脲的菌株,通过比对耐缩二脲菌株在添加和不添加缩二脲作为底物的无氮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初步确定是否利用缩二脲,最后结合发酵液中氨态氮的蒸馏滴定法以及发酵液中缩二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法从新疆农大试验田、河南焦作肥料厂、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的供试土壤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缩二脲降解菌,通过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编号为GW-1. GW-1菌株在LB培养基、无氮培养基和以缩二脲为唯一氮源的无氮培养基上均可正常生长,在含缩二脲的无氮培养基上生长时7h进入对数生长期,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10,大接种量和溶氧量能促进GW-1菌株的生长,好氧条件下在缩二脲含量为500mg/L的无氮培养基中培养20h后,GW-1培养上清液中缩二脲降解率达76.98%,34h时降解率达100%,GW-1菌株具有很强的缩二脲降解能力。通过三亲结合对GW-1菌株成功进行了gfp基因标记,标记菌株编号为GW-1-GFP,通过对野生型菌株和标记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质粒图谱、荧光检测和降解缩二脲能力的比较,发现GW-1菌株已获得gfp标记的质粒,且标记菌株GW-1-GFP降解缩二脲的能力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GW-1-GFP菌株在发挥降解缩二脲功能的同时能够在土壤中作物根际很好地定殖,随着时间的推移,第45天时GW-1-GFP菌株在土壤中未被检测到。未发现GW-1-GFP菌株对土壤中原有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发酵有机肥对GW-1-GFP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明显提高了土着微生物中芽孢杆菌数量。GW-1-GFP菌株接种作物种子试验表明其与作物根部有很好的亲和性,对作物生长也有很好的促生效果。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发现,GW-1-GFP菌株在各处理土壤条件下25天时降解缩二脲的能力达到50%以上,GW-1-GFP菌株能够在土壤中很好地起到降解缩二脲的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发现GW-1-GFP菌株能够很好地缓解缩二脲对作物的毒害作用,与CK相比,添加GW-1-GFP菌株后,促进K、P元素的吸收。

韩书霞,李德波,饶飞,邱娟,于朋玲,李世慧[10](200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无水乙醇作溶剂,利用超声波提取复混肥料中的缩二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6.3%~103.60%,标准偏差为0.011%~0.052%,且所用仪器简单、容易操作、测定速度快。

二、以尿素为氮源生产复混肥中缩二脲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尿素为氮源生产复混肥中缩二脲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烟气脱硝用尿素水解制氨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尿素水解制氨技术
    1.1 工艺流程
        1.1.1 尿素普通水解工艺流程
        1.1.2 尿素催化水解工艺流程
    1.2 尿素水解制氨反应机理
    1.3 尿素水解制氨热力学及动力学
        1.3.1 热力学
        1.3.2 动力学
2 2种尿素水解制氨技术比较
    2.1 尿素水解能耗分析
    2.2 尿素水解温度
    2.3 尿素催化水解低温运行优势
3 工程应用
4 结论

(2)尿铵包合物肥料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造粒工艺概述
        1.2.1 挤压造粒
        1.2.2 圆盘造粒
        1.2.3 转鼓造粒
        1.2.4 高塔造粒
    1.3 缓释肥料概述
        1.3.1 肥料在土壤中释放机理
        1.3.2 缓释肥料及类型
        1.3.3 缓释肥料特性概述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5 缓释肥料评价方法
    1.4 复合肥料概述
        1.4.1 国内外研究情况
        1.4.2 硫酸铵钾合成工艺概述
    1.5 本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2 尿素氯化铵包合物对脲酶的抑制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和原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晶体生长情况
        2.3.2 包合物对脲酶抑制效果分析
        2.3.3 尿素氯化铵晶体对脲酶抑制机理探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尿铵包合物的新型肥料高塔造粒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造粒过程分析
        3.3.2 肥料颗粒特性分析
        3.3.3 缓释机理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硫酸铵钾的制备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最佳配方比选择
        4.3.2 样品表征
        4.3.3 机理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聚磷酸铵的物理化学性质
        1.1.1 聚磷酸铵概念
        1.1.2 聚磷酸铵晶型结构特征
        1.1.3 聚磷酸铵性能
    1.2 聚磷酸铵应用于化肥的优点
    1.3 聚磷酸铵聚合方法
        1.3.1 磷酸-尿素
        1.3.2 磷酸铵盐-尿素脱水聚合
        1.3.3 磷酸铵化法
        1.3.4 正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
        1.3.5 正磷酸铵与五氧化二磷聚合法
        1.3.6 五氧化二磷、氨、水气相反应
        1.3.7 五氧化二磷、乙基醚和氨气缩合法
    1.4 应用领域
        1.4.1 在农用化肥方面的应用
        1.4.2 在阻燃剂反面的应用
    1.5 国内外发展状况
        1.5.1 国外发展状况
        1.5.2 国内发展状况
    1.6 发展前景
    1.7 文献总结与课题研究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实验原理
        2.1.1 主反应机理
        2.1.2 制备原理分析
        2.1.3 实验装置组件原理
    2.2 实验试剂与装置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与内容
    2.4 实验分析方法
        2.4.1 聚磷酸铵中磷含量测定
        2.4.2 聚磷酸铵中氮含量测定
        2.4.3 聚磷酸铵中平均聚合度测定
        2.4.4 聚磷酸铵中水溶性测定
        2.4.5 聚磷酸铵中聚合率测定
        2.4.6 聚磷酸铵中缩二脲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磷酸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
    3.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铵影响
    3.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影响
    3.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铵影响
    3.4 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4.1 不同原料摩尔配比制备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4.2 不同聚合时间制备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4.3 不同聚合温度制备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3.5 聚磷酸铵的缩二脲
        3.5.1 配料比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3.5.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3.5.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3.6 XRD图分析产品结构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湿法磷酸制备低聚合度聚磷酸铵
    4.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铵影响
    4.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影响
    4.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铵影响
    4.4 聚磷酸铵的聚合率
        4.4.1 配料比对聚磷酸铵聚合率的影响
        4.4.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聚合率的影响
        4.4.3 聚合阶段温度对聚磷酸铵聚合率的影响
    4.5 聚磷酸铵的缩二脲
        4.5.1 配料比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4.5.2 聚合时间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4.5.3 聚合阶段温度对聚磷酸铵缩二脲含量的影响
    4.6 XRD图分析产品结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附钾制备聚磷酸钾铵
    5.1 原料与实试剂
    5.2 实验与检测方法
        5.2.1 试验方法
        5.2.2 检测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原料摩尔配比对聚磷酸钾铵影响
        5.3.2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钾铵影响
        5.3.3 聚合温度对聚磷酸钾铵影响
        5.3.4 聚磷酸钾铵的聚合率
        5.3.5 聚磷酸钾铵的缩二脲
        5.3.6 XRD图分析产品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4)大量元素水溶肥中水不溶物的形成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大量元素水溶肥样品的制备
    1.3 大量元素水溶肥样品中水不溶物的收集
    1.4 分析方法和仪器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不溶物含量与烘干温度的关系
    2.2 水不溶物的结构分析
    2.3 水不溶物的形成机制分析
3 结论

(6)微量元素和硅钙钾肥对缩二脲毒害玉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设计
    1.3测定项目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处理对50d玉米株高的影响
    2.2不同施肥处理对50d玉米茎粗的影响
    2.3不同施肥处理对50d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3小结与讨论

(7)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化肥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1.1 过量施肥的危害
        1.1.2 我国土壤中硫素短缺状况
        1.1.3 我国硫基复肥存在的问题
    1.2 硫素的重要性
    1.3 国内硫基复合肥的发展与生产现状
    1.4 国内硫基复合肥的研究现状
    1.5 脲硫基复合肥新工艺简介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2.1 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原理
    2.2 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2.3 硫基复合肥的造粒工艺
    2.4 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条件研究
        2.4.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4.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4.4 性能检测
        2.4.5 工艺条件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3.1 脲硫基复合肥制备工艺流程
    3.2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条件研究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性能检测
        3.2.5 缩二脲标准曲线绘制
        3.2.6 工艺条件影响
    3.3 缩二脲生成量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硫基与脲硫基产品的性能表征与对比研究
    4.1 性能表征
        4.1.1 红外光谱分析
        4.1.2 X-射线衍射表征
    4.2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反应原理的初步探讨
        4.2.1 摄像显微分析法
        4.2.2 XRD 衍射分析法
    4.3 HCl 气体的逸出量研究及副产盐酸的后续处理建议
        4.3.1 HCl 气体的逸出量研究
        4.3.2 副产盐酸后续处理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脲硫基产品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Flynn-Wall-Ozawa 积分法
        5.1.2 Doyle 法
        5.1.3 Kissinger 最大速率法
        5.1.4 atava- esták 法
    5.2 热分析实验方案
    5.3 结果分析
        5.3.1 脲硫基产品的热分析 TG 和 DSC 曲线
        5.3.2 不同升温速率下脲硫基产品的 TG 曲线
    5.4 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5.5 动力学补偿效应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复混肥中缩二脲对作物毒害的临界值与缩二脲降解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缩二脲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1 缩二脲的基本性质
        2 缩二脲的用途
        3 缩二脲的生产工艺
        4 常见的两种合成工艺流程图
    第二节 肥料产品标准中缩二脲含量概况
        1 尿素标准中缩二脲含量的控制
        2 复混肥标准中缩二脲含量的控制
        3 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不同肥料产品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方法
        1 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方法
        2 复混(合)肥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缩二脲对作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1 高浓度缩二脲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 高浓度缩二脲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 高浓度缩二脲对水稻和烤烟生长的影响
        4 缩二脲对花旗松秧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5 缩二脲对植物和作物影响的方式
        6 尿素商品的缩二脲含量及其含量控制要求
    第五节 解决缩二脲毒害的方法
        1 传统的补救处理方法
        2 微生物降解的处理方法
    第六节 生物修复土壤环境的研究进展
        1 生物修复的定义
        2 生物修复的原理
        3 生物修复的优点和制约因素
        4 生物修复的分类
        5 生物修复技术种类
        6 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及进一步发展方向
    第七节 微生物在作物根际定殖示踪研究进展
        1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2 利用引物的PCR技术
        3 DNA序列分析
        4 免疫学方法
        5 基因标记
    第八节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方法在功能微生物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1 GFP的发现和首次应用
        2 GFP的表达具有广谱性特点
        3 GFP在环境微生物方面的应用方向和实例
    第九节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设计路线
        1 目的意义
        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混肥中缩二脲含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混肥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结果
        2.2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2.3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4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2.5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2.6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缩二脲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缩二脲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
        2.2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
        2.3 耐缩二脲和缩二脲降解菌占可培养微生物的比例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缩二脲降解菌株GW-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GW-1菌株在筛选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2.2 GW-1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中最适生长条件
        2.3 GW-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4 GW-1菌株对抗生素的抗性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GFP基因标记缩二脲降解菌GW-1菌株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标记菌株的构建
        2.2 标记菌株的验证
        2.3 标记菌株质粒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2.4 标记菌株GW-1-GFP与原始菌株GW-1好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5 GW-1和GW-1-GFP于筛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2d的生长情况
        2.6 GW-1和GW-1-GFP于筛选培养液中缩二脲降解情况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缩二脲降解菌GW-1-GFP在土壤中的定殖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间段GW-1-GFP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
        2.2 GW-1-GFP菌株在小麦根部的定殖情况和对玉米的促生效果
        2.3 GW-1-GFP菌株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种类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缩二脲降解菌GW-1-GFP缓解缩二脲对作物毒害作用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GW-1-GFP菌株在土壤中定殖20天时的缩二脲降解情况
        2.2 盆栽试验中的玉米生长一段时间后,各处理的生长指标情况
        2.3 不同处理间玉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K、P、Mg、Ca、Na的测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 全文结论
    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投送的论文
致谢

(10)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方法原理
    1.2 试剂和溶液
    1.3 仪器设备
    1.4 测定步骤
        1.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4.1.1 标准比色溶液的配制
        1.4.1.2 吸光度的测定
        1.4.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1.4.2 试样的测定
        1.4.2.1 试样溶液的制备
        1.4.2.2 空白实验
        1.4.2.3 吸光度的测定
        1.4.2.4 分析结果的表述与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复混肥料中缩二脲的溶剂和方式的选择
    2.2 无水乙醇体积的选择
    2.3 超声时间的选择
    2.4 脱色条件的选择
    2.5 标准曲线的验证实验
    2.6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2.7 方法的精密度实验
3 结论

四、以尿素为氮源生产复混肥中缩二脲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烟气脱硝用尿素水解制氨技术理论与实践[J]. 孙立群,吴冲. 洁净煤技术, 2020(06)
  • [2]尿铵包合物肥料特性及应用研究[D]. 马晓东.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工艺研究[D]. 梅军.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4]大量元素水溶肥中水不溶物的形成原因探讨[J]. 付聪丽,苗哲源,韩瑜,王金梅,许建光,余自力. 磷肥与复肥, 2017(08)
  • [5]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 胡引,李世显.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09)
  • [6]微量元素和硅钙钾肥对缩二脲毒害玉米的影响[J]. 贾亮,武磊,王州,陈日远,郭宗端,胡兆平,李新柱.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3)
  • [7]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D]. 苗俊艳. 郑州大学, 2014(02)
  • [8]尿基复混肥中缩二脲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J]. 李接励,何佩华,马征平. 化肥工业, 2012(03)
  • [9]复混肥中缩二脲对作物毒害的临界值与缩二脲降解菌的研究[D]. 平泉瑞.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10]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研究[J]. 韩书霞,李德波,饶飞,邱娟,于朋玲,李世慧. 山东化工, 2009(02)

标签:;  ;  ;  ;  ;  

尿素作氮源复合肥生产中双缩脲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