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清楚地了解我国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山东省高校为基点,以2010年评估材料为基准,对新一轮评估周期中山东省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按照评估指标,从项目布局、组织领导、运动队的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条件保障、教学与训练效果以及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七个方面对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高校的运动项目布局,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高水平项目设置的容量来看,省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运动项目总数过少;第二,运动项目布局不合理,田径等项目设置过多,而部分项目设置太少,如赛艇、龙舟、射击等各只有一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第三,项目布局缺乏地域特点;第四,重点大学的“名校效应”体现明显;第五,运动成绩“一枝独秀”局面普遍存在。2.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领导方面,各高校都设有负责高水平运动队工作的组织机构,保证了运动队的各项管理工作。在运动队的发展规划方面,多数高校短、中、长期目标明确,但个别高校建队目标不清。3.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管理方面,第一,各高校都有着严格的招生把关,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第二,生源主要来源于省内,部分高校在中学或体校中已逐步建立起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第三,近三年仅有田径项目每年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其他各项目的招生情况基本上稳定或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学籍管理方面,不单独编班的高校多于单独编班的高校,各高校对运动员的学习实行不同的照顾和倾斜,“重训练,轻文化”现象明显,“学训矛盾”突出。训练竞赛管理方面,各高校教练员的管理政策较为完备,而且多数高校运动员的训练出勤状况较为良好,仅少数高校的出勤率不高,省内仅一所高校在周训练次数和时间上与美国大学基本相同,对国内高校而言,竞赛成绩的高低并不是完全由训练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日常管理方面,分管工作的各部门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4.山东省高校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第一,教练员的编制与结构较为合理;第二,教练员科研训练水平有待提高;第三,较多高校缺乏专职的教练员,教练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组织不力。5.山东省高校条件保障方面,第一,各高校的场馆数量基本能够满足运动队的训练,但训练辅助设施的情况却有较大差异,与各高校经费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第二,部分高校每年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上的经费投入有较大差距,省内仅4所高校有社会筹集经费的途径。6.山东省高校教学与训练效果方面,第一,部分高校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足;第二,所有高校平均每年参赛的次数只有3次,这么少的参赛次数根本达不到锻炼队伍的目的,而且多数高校参赛的重点已由省内转向国内。7.山东省高校群体活动开展方面,第一,各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较高;第二,学生群体性课外体育开展情况较为良好;第三,高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将学校群体活动开展情况与体质测试作为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指标的选择方面有待商榷。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调整项目布局,均衡项目比重和实力,根据地域特点发展项目,适当扩大招生院校的数量,满足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需求。(2)各高校应准确定位,明确自身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目标。(3)积极拓宽招生生源渠道,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正确处理学习和训练的矛盾。(4)提高外聘教练员优惠条件,引进更多优秀的专职教练员,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工作。(5)各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正常的训练、竞赛支出,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对高校运动队的支持。(6)省内主管部门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赛促练”提高训练水平。(7)从高水平运动队评估角度考虑,高校群体活动的开展情况与体质监测情况作为评估指标的实际意义不大,建议取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