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碳化硅晶片具有晶相完整性好、缺陷少、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理想的碳化硅晶须替代材料。目前碳化硅晶片的生产主要采用常规加热设备,但存在能耗大、成本高、产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常规加热和碳化硅晶片合成原料具有导电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重加热合成碳化硅晶片的新思路。进而设计制作了新型粉末电热体、高阻值炭复合坩埚和双重加热炉,并对碳化硅晶片的双重加热合成工艺及提纯、分离工艺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碳化硅晶片双重加热合成机理。以酚醛树脂和高温绝缘介质为原料,设计制作了阻值大小可调的粉末电热体;将粉末电热体与高温粘结剂混合,制作了高阻值炭复合板;以高阻值炭复合板、石墨板为原材料,制作了高阻值炭复合坩埚。进而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制作了双重加热炉。应用实验表明,在双重加热炉内,试样同时受到内、外双重加热的作用,外加热以自制的粉末电热体和坩埚作为发热体,内加热以试样自身作为发热体。通过对粉末电热体、高阻值炭复合坩埚、双重加热炉体结构的优化设计,解决了常规加热能量消耗大、炉膛容积小、试样温场不均匀、合成温度高、合成时间长等难题。系统研究了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片的工艺条件,以及提纯和分级工艺。优化了工艺参数。表明双重加热炉完全能够满足低成本、大批量合成碳化硅晶片的要求。合成实验表明,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交流电加热,以白炭黑、炭黑为原料且质量配比为1.9:1、晶体生长控制剂加入量为白炭黑的5%、成核剂β-碳化硅晶须的加入量为白炭黑的4%,升温速率为5℃·min-1、合成温度为1900℃、合成时间为3h。提纯实验表明,浮选脱炭后可以得到品位为85.0%的碳化硅晶片,进一步用自制氧化脱炭炉于700℃处理1.5h,可将晶片中的炭完全脱除;脱炭后晶片再经过HF和HCl混合酸在60℃处理5h,可以有效去除二氧化硅和金属杂质。通过筛分分级、自由沉降分级和水力旋流器三级串联分级处理,可以将碳化硅晶片与少量的晶粒、晶须分离,从而使片径在50~100μm的碳化硅晶片得到富集,品位达到95.6%。利用研制的双重加热炉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碳化硅晶片,片径为50~100μm、厚度为2~10μm、产率为85%、分散良好,碳化硅含量高达99.83%,晶型为α-SiC。分析认为碳化硅晶片主要通过二维成核生长和高温下β-碳化硅晶须晶型转变两种方式形成。认为电场催化在双重加热合成碳化硅晶片中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片具有节能、省时、高效的优点,是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碳化硅晶片的有效手段。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碳化硅概述1.1.1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1.1.2 碳化硅的性质与应用1.1.3 碳化硅的抗氧化性能1.1.3.1 惰性氧化1.1.3.2 活性氧化1.1.4 碳化硅的研究热点1.1.4.1 碳化硅半导体1.1.4.2 碳化硅增韧补强剂1.2 碳化硅晶片的研究1.2.1 碳化硅晶片增韧复合材料的优势1.2.2 碳化硅晶片的应用1.2.3 碳化硅晶片的制备方法1.2.3.1 机械粉碎法1.2.3.2 碳热还原合成法1.2.3.3 升华法1.2.3.4 化学气相沉积法1.2.4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与分级1.2.4.1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1.2.4.2 碳化硅晶片的分级1.2.5 碳化硅晶片的形状描述1.2.6 碳化硅晶片生长的理论基础1.2.6.1 晶体生长的基元过程1.2.6.2 晶体生长机理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1.3.1 研究目的1.3.2 主要研究内容2 双重加热炉的研制2.1 合成原料的导电特性2.2 双重加热炉加热机理2.3 双重加热炉的制作2.3.1 实验原料与仪器2.3.2 粉末电热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2.3.2.1 酚醛树脂固化条件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2.3.2.2 酚醛树脂炭化条件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2.3.2.3 配料组成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2.3.2.4 电热体粉末粒度对其电阻率的影响2.3.2.5 加载压力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2.3.3 高阻值炭复合坩埚的制备2.3.4 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的选择2.3.4.1 耐火材料2.3.4.2 保温材料2.3.5 测温装置的选择2.3.6 双重加热炉的组装2.3.7 双重加热炉的运行效果2.4 本章小结3 碳化硅晶片的高温合成3.1 实验原料与仪器3.1.1 实验原料3.1.2 实验仪器3.2 实验内容3.2.1 正交实验设计3.2.2 单因素实验设计3.2.3 实验过程3.3 碳化硅晶片的高温合成工艺3.3.1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3.3.1.1 碳源3.3.1.2 硅源2:C 比'>3.3.1.3 SiO2:C 比w用量'>3.3.1.4 β-SiCw用量3.3.1.5 晶体生长控制剂用量3.3.1.6 合成温度3.3.1.7 合成时间3.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3.3.2.1 合成温度的确定3.3.2.3 晶体生长控制剂用量的确定w用量的确定'>3.3.2.4 β-SiCw用量的确定3.3.3 碳化硅晶片优化工艺条件的确定3.3.4 加热方式的比较3.3.4.1 常规加热3.3.4.2 双重加热3.4 本章小结4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与分级4.1 实验药品与仪器4.1.1 实验药品4.1.2 实验仪器4.2 工艺流程与方法4.2.1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4.2.1.1 浮选脱炭4.2.1.2 氧化脱炭4.2.1.3 酸洗处理4.2.2 碳化硅晶片的分级4.2.2.1 筛分分级4.2.2.2 自由沉降分级4.2.2.3 水力旋流器分级4.2.3 碳化硅晶片的表征4.2.3.1 成分分析4.2.3.2 形貌分析4.2.3.3 物相分析4.3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实验结果与讨论4.3.1 浮选脱炭4.3.1.1 捕收剂的用量4.3.1.2 起泡剂的用量4.3.2 氧化脱炭4.3.2.1 脱炭效果评价4.3.2.2 氧化脱炭温度的确定4.3.2.3 氧化脱炭时间的确定4.3.3 酸洗处理4.4 碳化硅晶片的分级实验结果与讨论4.4.1 筛分分级4.4.2 自由沉降分级4.4.3 水力旋流器分级4.4.3.1 锥体角度的确定4.4.3.2 底流口直径的确定4.4.3.3 给料压力的确定4.4.3.4 串联分级效果4.5 碳化硅晶片的表征4.5.1 化学分析结果4.5.2 形貌分析结果4.5.3 物相分析结果4.6 本章小结5 碳化硅晶片的生长机理5.1 碳化硅晶片合成的热力学分析5.2 碳化硅晶片合成的动力学分析5.3 碳化硅晶片的生长机理5.3.1 二维成核生长机理W的晶型转变生长机理'>5.3.2 Β-SICW的晶型转变生长机理5.3.3 碳化硅晶片的缺陷5.3.3.1 螺旋位错5.3.3.2 微管5.3.3.3 多层结构5.4 碳化硅晶片生长的控制5.5 本章小结6 结论6.1 主要结论6.2 主要创新点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碳化硅论文; 晶片论文; 双重加热论文; 合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