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张冠群

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张冠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符号,“符号化”

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张冠群[1](2019)在《民族旅游场域中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以草原旅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得以表现、传播和传承的途径在于将其"符号化",民族旅游场域更是由众多文化符号构成的"符号域"。本文通过长期观察和理论思辨,将民族文化符号划分为空间(场域)符号、物象符号、行为符号、意象符号、景观符号和衍生符号六种类型,并以草原旅游场域中蒙古族文化的"符号化"为案例,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对蒙古族文化"符号化"的内容,提出应在"符号化"程度、"符号化"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陈胜科[2](2016)在《基于双重维度的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科恩的二维动态关系理论,研究文化符号的能指、所指与真实性、舞台化的组合联系,在对旅游文化符号探究时充分考虑表达层和内容层两个层面。将旅游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为符号维度,将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舞台化作为本真维度,区分出4中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符号化模式,并深入解析每种模式的具体特征以及对游客心理及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旅游文化符号的具体分类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分析,促进民族旅游符号相关研究的纵向深化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李文勇,张汉鹏[3](2012)在《本真视角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舞台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Cohen主客二维动态真实性与舞台化关系模型为基础,在符号的表达和内容层面对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进行剖析,以旅游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为符号维度,以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舞台化作为本真维度,建构出旅游文化符号化的四种关系类型,即意指性旅游文化符号(signification)、象征性旅游文化符号(symbol)、隐喻性旅游文化符号(metaphor)及指示性旅游文化符号(instructions),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文化符号的结构分层状况,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人文地理本真性景观与舞台化景观的建构互动过程,推动本真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2年03期)

郑向春[4](2007)在《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浪潮冲击下,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丧失对于当地居民原本的功能和作用,反而成为了能满足外来旅游者精神、生态需求的文化符号。将民族旅游文化视为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符号,并且构建一套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在这套符号系统中,由于符号所承载的是具体民族独特、神秘、原始的旅游文化信息,使得符号原有的一般性意义和功能都发生了新的转化,成为具有地域性、象征性、标志性的专有符号,因此,在民族旅游文化符号专有性的基础上,同时在与相关民族文化做出比较之后,识别和选取出最具有民族特征和差异性的符号来构建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其意义在于能够针对目前民族旅游开发中符号类别混乱、符号识别不清晰等问题,提出一种思路和一种宣传方式,同是促使旅游者形成对具体民族传统文化特殊的旅游记忆,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促成旅游活动的圆满完成。全文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前言,着重介绍研究背景,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引入符号理论进行旅游研究的层面和进展进行研究综述,在肯定前人研究的同时,指出问题与不足,同时提出该文的研究深化与创新之处。第叁部分介绍符号引入民族旅游研究之后,符号原有的意义和性质在民族旅游文化中的转化,认为民族旅游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化。第四部分系统构建理论,提出构建的概念体系,符号学的发展,以及作为基础与参照的旅游文化符号系统和民族文化符号系统。第五部分构建方法,论证系统构建的程序,构建的核心和基础。第六部分构建内容,包括民族旅游地物象符号、民族旅游活动行为符号和民族旅游活动项目符号。第七部分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构建版纳以水文化和小乘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傣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25)

曹晋,曹茂[5](2005)在《从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到全球旅游文化符号——以香格里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部藏民心目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原创理想的生活境界。香格里拉的信仰作为当地藏民的文化资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从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理念与全球化浪潮两相结合,香格里拉已成为全球文化旅游者消费的商品,香格里拉从少数民族的一种宗教文化信仰转型为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游客消费的文化符号。(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05年01期)

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立足于科恩的二维动态关系理论,研究文化符号的能指、所指与真实性、舞台化的组合联系,在对旅游文化符号探究时充分考虑表达层和内容层两个层面。将旅游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为符号维度,将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舞台化作为本真维度,区分出4中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符号化模式,并深入解析每种模式的具体特征以及对游客心理及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旅游文化符号的具体分类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分析,促进民族旅游符号相关研究的纵向深化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冠群.民族旅游场域中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以草原旅游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9

[2].陈胜科.基于双重维度的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6

[3].李文勇,张汉鹏.本真视角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舞台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

[4].郑向春.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5].曹晋,曹茂.从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到全球旅游文化符号——以香格里拉为例[J].思想战线.2005

标签:;  ;  ;  ;  

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论文-张冠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