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肠神经异常性疾病是目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患儿肠神经系统的神经节细胞在病变结肠上发生数量、质量和分布上的异常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便秘,并伴有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其基本病理病因是肠段的神经节变性或者缺如。神经节变性缺如目前认为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进一步发现毒素、炎症等环境因素直接损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目前已经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消化道神经节细胞变性。而对小肠结肠炎的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如: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等,是导致先天性巨结肠并发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认为细菌感染可能通过细菌毒素或者其他途径的直接作用造成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进一步导致肠道功能障碍。肠道弯曲菌是革兰阴性微需氧弯曲菌,存在广泛,容易传播,感染率高,被认为是引起全世界人类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最近的调查表明1~2岁小儿腹泻空肠弯曲菌检出率最高。而空肠弯曲菌可以通过粘附、侵袭、产生毒素和分子模拟机制等作用,与神经组织成份结合,引起局部神经病理损伤如格林巴林综合症。但是弯曲菌对肠道神经系统有无损伤作用?通过什么机制导致肠道神经系统损伤?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空肠弯曲菌抗体对结肠正常神经节细胞和变性坏死的神经节细胞的作用。从而初步分析肠道弯曲菌抗体对结肠神经节的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实验一:取2005-2006年山大二院行结肠造瘘,肠梗阻,肠套叠手术切除结肠病例30例。患儿年龄最小为1月,最大为4.5岁,平均年龄为2.23±1.73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所有患儿术后病理证实神经节细胞正常。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备用。所有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标本行免疫组化处理,观察肠道弯曲菌抗体与结肠正常神经节细胞结合情况。实验二:本实验取2005-2006年山大二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切除结肠病例30例。其中2例为长段型,2例为短段型,其余为普通型。患儿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6岁,平均年龄为3.53±1.97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所有患儿术前均为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病理证实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表现。分别对标本行免疫组化处理,观察肠道弯曲菌抗体与不同肠段神经节细胞结合情况。两组实验的结果以神经节细胞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并根据染色强度和数量,由病理专家判定。实验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结肠的神经节细胞内可见空肠弯曲菌抗体与神经节细胞结合的棕色颗粒,其阳性率为83.3%,而对照组很少发现空肠弯曲菌抗体结合的棕色颗粒,其阳性率为1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巨结肠正常段正常神经节细胞内和扩张段变性神经节细胞内可见棕色颗粒,其阳性率分别为为76.7%,53.3%,扩张段坏死神经节细胞内少见棕色颗粒,其阳性率分别为6.7%。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正常神经节细胞与变性神经节细胞,坏死神经节细胞有统计学意义,坏死神经节细胞与变性神经节细胞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弯曲菌抗体可以与正常神经节细胞结合,而在变性的神经节细胞内有少量空肠弯曲菌抗体结合,在坏死的神经节细胞内没有发现空肠弯曲菌抗体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