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刘蓓
导师: 李衍柱
关键词: 生态批评,自然写作,激进环境主义,浪漫生态学,环境文本,场所
文献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从西方生态批评(ecocriticism)的渊源、发展概况、理论依据、经典重塑、解读策略等方面入手,分析这一新兴绿色批评的内涵和理论定位,并对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出评价。全文由导论、四章和余论组成。第一章“生态批评概说”,首先追溯了17世纪开始的“自然写作”和一个多世纪前开始的美英“前生态批评”,通过分析“自然写作”的创作特征和“前生态批评”的批评视点,厘清它们与生态批评的承继关系。然后对生态批评从20 世纪90 年代诞生至今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根据其研究视野和基本模式,总结了生态批评的特征;指出了生态批评研究的欠缺。第二章重点研究生态批评的理论依据。第一节指出,生态批评研究是整个学术界“激进环境主义”思潮的一部分。环境主义思想经历了从“技术改良”到“文化变革”的转变,随着对环境问题根源的认识不断加深,生态学从一种亲近与尊重自然的“另类科学”,发展成为涵盖多种学科的“生态理论”体系。第二节的分析表明,生态理论体系弘扬有机整体的世界观,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和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构筑未来理想社会图景的理论依据。第三节主要研究生态批评如何加强生态理论与后结构主义文论之间的联系。生态理论与后结构主义文论在理论背景和研究着眼点上虽有相通之处,但其看待“文本内自然”与“文本外自然”的观点却截然有别。生态批评家关于绿色语言的新思路,有益于促进文本内外的自然之间的调和、纠正过去生态批评研究中排斥理论的偏颇。本文的第三、四章主要着眼于生态批评的批评策略与实践方式,特别是其如何区别于过去的自然文学研究。第三章通过分析生态批评的绿色经典观指出,生态批评重新诠释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发掘其中的“浪漫生态学”蕴意,根本目的是通过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来实施自己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文学抵抗”;生态批评家重新阐释绿色经典的创作观念,提倡超越以“阿卡狄亚”为核心意象的旧田园文学创作模式,强调自然(尤其是“荒野”)对文学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绿色文学创作和阅读,为生态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第四章主要研究生态批评的文本框架和解读范畴。第一节分析生态批评如何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绿色潮流——生态批评概说
第一节 生态批评溯源
一 “自然写作”
二 美国的前生态批评
三 英国的前生态批评
第二节 生态批评的兴起与发展
一 生态批评的诞生
二 生态批评的发展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研究形态
一 生态批评的研究视野
二 生态批评的研究模式与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学研究何以“拯救濒危的世界”——生态批评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生态批评理论依据何以生成
一 “环境危机时代的文学研究”:生态批评的缘起
二 “技术神话”的破灭:环境主义的形成
三 从“改良”到“革命”:两种环境主义之分
第二节 “生态理论”的内涵
一 “另一种科学”:生态学的科学谱系
二 从生态学到生态理论
三 生态批评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生态理论与后结构主义文论的相通与分野
一 生态理论与后结构主义理论何以相通
二 “文本内与文本外的自然”之辩
三 生态批评的语言观
第三章 “浪漫生态学”——生态批评的绿色经典观
第一节 “浪漫生态学”的提出
第二节 绿色经典的自然观
一 绿色的自然观
二 绿色自然观的生态学源泉
三 诠释绿色自然观之目的
第三节 绿色经典的创作观
一 超越阿卡狄亚
二 荒野的启示
第四章 “环境文本”与“场所意识”——生态批评的解读策略
第一节 生态批评的文本框架
一 文本的环境框架
二 三种“环境文本”
三 环境文本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 “场所”:生态批评的基本范畴
一 “场所”是什么
二 “场所意识”的涵义
三 场所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场所意识”定位
一 场所意识与文化想象
二 场所意识的美学意义
第四节 多重视角下的场所意识解读
一 “季节之书”中的场所意识
二 “死亡之网”与场所意识
余论 借鉴与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6-01-11
参考文献
- [1].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 胡志红.四川大学2005
- [2].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 刘文良.扬州大学2007
- [3].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 王诺.山东大学2007
- [4].文学的自然之根[D]. 张守海.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