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包括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三大矛盾?我想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身心和谐”思想可以为我们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某些思路和应特别重视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有代表性的儒、道文化入手,发掘其文化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现代诠释,从中获得重要启发,指出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所在。通过对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诠释来介绍“天”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无论从人与具有道德意义的天的和谐还是从人与万物一体的和谐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因素;道家的“天人合一”更强调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和谐。这些思想为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以和为贵,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仅是儒道精神,也是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家主张用“仁”调节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的相处,最终实现人际和谐;而道家主张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只要回归自然做到“无为”,人际和谐自然也就实现了。在身心关系方面,先秦儒家主张身心和谐,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愉悦、平和。道家也提出了人的身心和谐思想,认为身与心不可分,应当保持和谐一致。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三个主要方面内容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我们应该从和谐社会的构建出发,融会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树立新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弘扬传统人和思想,促进社会人际和谐,实现民族间乃至世界的和谐相处;倡导身心和谐观,培养人格理想,加强道德修养,促进心灵世界的和谐。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时代,当时阶级和阶级差别显著存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问题的理论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的局限,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批判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