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是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对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但由于不同的学者在研究角度、使用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从而使有关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理论成果无法达成一致,也使得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争论不断。我国于1996年开始正式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由于在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中货币量的实际值同预期值往往发生偏离,不少学者认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存在不稳定现象,建议以其它指标如利率、通货膨胀率等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本文结合货币需求理论,借鉴前人有关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使用1995年第一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目前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无论是广义货币M2还是狭义货币M1都与其影响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因此可以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同时也指出,从货币量的短期变动来看,使用狭义货币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比广义货币M2更为妥当。本文第一部分说明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说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指出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是指货币需求量同其主要影响变量之间存在稳定关系,是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依据。第三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从而验证出我国无论是狭义货币M1还是广义货币M2都具有长期稳定性,从这一角度看,可以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从短期波动来看,狭义货币M1比广义货币M2更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第四部分对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以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