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驱动器论文-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

旋转驱动器论文-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驱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尺蠖型,直角柔性铰链

旋转驱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1](2019)在《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静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大行程、高精度旋转运动的需求,以尺蠖型累积步进角位移为原理,设计了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以超磁致伸缩棒为动力源、直角柔性铰链为回弹元件,通过施加特定时序的激励信号,使钳紧机构和驱动机构有效配合,实现了转子的步进式角位移输出。将直角柔性铰链简化为超静定梁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并建立了空间力学模型。搭建了实验测试系统,对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钳紧稳定性和输出角位移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4.5V、频率为2Hz的条件下,平均单步角位移为278.81μrad,最大误差为7.92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2.83%;系统钳紧机构的径向跳动小于1.35μm,驱动器工作状态稳定可靠,输出精度高,可实现360°转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为12.11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4.34%。(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温建明,鲍慧璐,沈德助,马继杰,文科权[2](2019)在《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惯性压电驱动器的输出性能,提高驱动器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惯性驱动与磁流变液控制共同作用,将固体-固体摩擦转换为固体-液体/固体-类固体摩擦形成定向运动的新型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分析了压电旋转驱动器的工作机理,设计制作了试验样机,搭建了试验系统并与机械控制式压电惯性驱动器进行了回退率、线性度、重复性对比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在1Hz,15V方波信号激励下,驱动器平均角位移为0.46mrad;磁流变液控制式驱动器回退率为5.6%,机械控制式驱动器回退率为72.2%;磁流变液控制式十步位移线性度决定系数为0.998,残差平方和为15.359;机械控制式决定系数为0.985,残差平方和为20.872;磁流变液控制式和机械控制式重复标准差分别为0.136,0.475。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回退性能、线性度、重复性均优于机械控制式压电驱动器。(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康玄智[3](2018)在《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式压电驱动器是一种利用惯性力与摩擦力配合实现连续运动的驱动装置。因其结构简单,形成驱动的运动方式易于控制,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不断增加。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惯性压电驱动器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现有惯性压电驱动技术仍然存在刚性冲击、摩擦磨损大、摩擦不均匀、回退率难于控制、稳定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惯性压电驱动器的性能,本文结合压电惯性驱动与磁流变传动技术共同作用,提出了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非对称夹持压电振子的结构、运动过程;并通过COMSOL软件对非对称夹持压电振子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非对称夹持压电振子静态端部位移,采用MATLAB软件对驱动电压、夹持差大小与压电振子振幅的关系进行仿真研究;最后对压电振子驱动力矩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仿真和理论分析的结果,确定了非对称夹持压电振子的夹持差和驱动器工作频率范围。(2)基于对磁流变液流变效应、组成以及工作模式的分析,确定了磁流变液的选用原则及工作模式。通过对磁流变液的基本性能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可通过调节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流变液浓度来改变磁流变液磁化特性;确定了磁场的布置形式,采用COMSOL软件对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测试了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流变液浓度的变化对磁流变液性能的影响,为驱动器的设计、研发和试验提供了理论支撑。(3)针对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如何选取合理的结构及如何选取合理控制方法的关键问题,拟定了驱动器选用摩擦盘与磁流变液构成剪切模式,并且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改变摩擦盘与磁流变液的接触面积、磁流变液浓度、磁感应强度的解决策略。再对两种驱动器工作原理理论进行分析,设计了磁流变液和机械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结构,最后对两类惯性压电驱动器运动过程进行分析。(4)对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磁流变液的浓度和磁块的距离可有效地控制驱动器的回退,提高驱动器的稳定性。并对两种驱动器回退率、线性度、重复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1Hz,15V的方波信号激励下,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回退性能、线性度、重复性均优于机械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田晓超,杨志刚,王锐,杨树臣,李庆华[4](2018)在《压电式旋转驱动器的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压电驱动器低频率、高效率的输出,设计了一种低频压电式旋转驱动器,这种旋转驱动器结构简单,由低频电源驱动。首先对旋转驱动器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工作机理分析;然后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出系统输出位移和固有频率表达式;最后制作了实验样机进行实验测试,以微小物料为研究对象,测试驱动器的驱动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当系统频率在91.5Hz时,旋转驱动器性能最佳,输出振动位移大致为45μm,物料移动最大速度为0.15cm/s。(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8年02期)

程光明,陈康,温建明,邢春美,曾平[5](2016)在《具有偏置结构的非对称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惯性压电驱动器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偏置结构的非对称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在非对称夹持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偏置结构。为了解偏置结构对驱动器输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机构的力学模型方程,推导并仿真分析了驱动器的动力学特性。设计、制作了试验样机,搭建了试验系统;进行了试验测试并与无偏置结构驱动器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偏置距离为15mm时,驱动器输出步距角速度最大。与无偏置结构驱动器相比,驱动电压为100V、23Hz时,驱动器输出最大角速度从3.48rad/s增加至5.39rad/s,增幅达54.88%,驱动器最大驱动力矩从2.41N·mm增加至3.62N·mm,增幅达50.2%;驱动电压为100V,4Hz时,驱动器稳定运行时的承载量达1 300g。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有偏置结构的驱动器具有输出步距角速度和驱动力矩更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邢春美[6](2016)在《非对称式和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压电驱动器是一种以压电元件为驱动单元的精密移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大、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微动开关、扫描仪、微机器人等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压电双晶片振子作为驱动单元,基于惯性冲击原理,设计制作驱动器样机,搭建试验测试平台,分析在惯性作用和摩擦力的影响下非对称式和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运动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压电双晶片振子的惯性冲击原理,确定了非对称夹持结构,分析了非对称夹持压电双晶片振子的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采用MATLAB分析了不同夹持差和驱动电压对非对称夹持压电双晶片振子端部振幅和旋转力矩的影响;研究了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驱动机理,并且对采用对称夹持、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压电双晶片振子进行受力分析。2.基于非对称的惯性压电冲击原理,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设计了非对称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结构。设计的非对称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主要包括由压电双晶片组成的旋转驱动单元和由四杆铰链组成的摩擦力调节装置。根据设计的驱动器结构,分析了在对称方波激励下驱动器旋转运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正压力实现驱动的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对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进行了叁维建模,分析了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并讨论了摩擦力的大小对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运动方向的影响。3.研制的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夹持差可调,能够实现非对称结构的变化;同时通过压电双晶片振子与水平面的夹角调整,能够实现摩擦力的可调。初步测试研究表明:非对称式压电旋转驱动器的旋转步距的线性度和重复性优于变摩擦力式;摩擦力调节装置明显提高了摩擦力,有助于提高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驱动器旋转步距的稳定性;有摩擦力的压电驱动器旋转步距小于无摩擦力的压电驱动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温建明,程光明,马继杰,曾平,阚君武[7](2016)在《基于非对称夹持的压电旋转驱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非对称夹持压电旋转驱动器。通过对称性电信号激励粘贴在基板上的压电晶片,使基板自由端带动质量块非对称地往复摆动,进而产生非对称的惯性驱动力,实现压电旋转驱动器的定向运动。研制了非对称压电惯性旋转驱动器样机,搭建了驱动器的测试系统,对驱动器步长、摩擦力矩、载荷特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驱动器在电压为15V、频率为10Hz、夹持差为3mm时,步长分辨率为1.82μrad,摩擦力矩为2.475N·mm条件下的最大输出载荷为0.122N。(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马文英,魏耀华,汪为民,王强[8](2016)在《环形静电排斥旋转驱动器微光机电系统微镜》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光机电系统(MOEMS)微镜在激光显示、光束扫描、自适应光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现有的MOEMS微镜驱动器一般为静电吸引型,难以克服其吸合效应造成的各种问题,同时,方形的驱动器难以与圆形的镜面形成良好匹配,填充比较低。提出了一种环形静电排斥驱动器的MOEMS微镜,该静电排斥驱动器以环形排列,并围绕在镜面的周围,达到了与圆形镜面的良好匹配。所设计的微镜口径为204μm,并利用PolyMUMPS表面工艺进行加工。模拟仿真及实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微镜具有0.62°的最大旋转角,494μs的响应时间和1.191kHz的工作带宽,适用于一般光束扫描等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06期)

程光明,邢春美,温建明,胡意立,曾平[9](2015)在《机械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非对称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和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运动特性。分析了两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了试验样机,搭建了测试系统并对两种压电旋转驱动器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在8Hz方波电信号的激励下,非对称式压电驱动器的旋转步距大于变摩擦力式旋转驱动器;当驱动电压为100V时,非对称式与变摩擦力式压电驱动器的回退率分别为73.19%、65.67%;在40V、8 Hz的方波激励下,非对称式与变摩擦式压电驱动器的线性度残差平方和与重复性标准差分别为0.031、0.069与0.011、0.063。试验结果表明:与变摩擦力式驱动器相比,非对称式驱动器的输出步距及回退率更大,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和重复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于月民,冷劲松[10](2015)在《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设计与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压电旋转驱动器的成本,提高承载能力,实现分辨率可调,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驱动器采用单个压电堆栈作为原动件,经二级位移放大机构将压电堆栈的变形进行放大,再通过运动转换将放大后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棘轮转子的旋转转动。制作了压电旋转驱动器样机,对其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驱动器的输出转角具有很好的可控性,当驱动电压分别为200 V、350 V和650 V时,可获得叁种稳定的单步输出转角,旋转分辨率为0.034 9 rad,最大承载扭矩为0.392 N·m。频率为20 Hz时,最大运转速度为2.094 4 rad/s。该驱动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具有分辨率可调、运转速度较高和承载能力强的优点,在精密驱动和大转角驱动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旋转驱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惯性压电驱动器的输出性能,提高驱动器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惯性驱动与磁流变液控制共同作用,将固体-固体摩擦转换为固体-液体/固体-类固体摩擦形成定向运动的新型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分析了压电旋转驱动器的工作机理,设计制作了试验样机,搭建了试验系统并与机械控制式压电惯性驱动器进行了回退率、线性度、重复性对比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在1Hz,15V方波信号激励下,驱动器平均角位移为0.46mrad;磁流变液控制式驱动器回退率为5.6%,机械控制式驱动器回退率为72.2%;磁流变液控制式十步位移线性度决定系数为0.998,残差平方和为15.359;机械控制式决定系数为0.985,残差平方和为20.872;磁流变液控制式和机械控制式重复标准差分别为0.136,0.475。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回退性能、线性度、重复性均优于机械控制式压电驱动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驱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静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J].光学精密工程.2019

[2].温建明,鲍慧璐,沈德助,马继杰,文科权.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9

[3].康玄智.磁流变液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4].田晓超,杨志刚,王锐,杨树臣,李庆华.压电式旋转驱动器的设计与实验[J].压电与声光.2018

[5].程光明,陈康,温建明,邢春美,曾平.具有偏置结构的非对称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6

[6].邢春美.非对称式和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7].温建明,程光明,马继杰,曾平,阚君武.基于非对称夹持的压电旋转驱动器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6

[8].马文英,魏耀华,汪为民,王强.环形静电排斥旋转驱动器微光机电系统微镜[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9].程光明,邢春美,温建明,胡意立,曾平.机械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5

[10].于月民,冷劲松.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设计与性能测试[J].机械工程学报.2015

标签:;  ;  ;  ;  

旋转驱动器论文-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