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效应对抗震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P-△效应对抗震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对结构二阶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静力二阶分析与动力二阶分析本质的区别,静力二阶分析无法体现结构的动力特征和动力荷载的性质;然后对各国研究者就P-△效应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已完成的分析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述;对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等的抗震规范考虑P-△效应的规定进行说明;最后通过非弹性动力分析手段考察P-△效应对三组稳定系数为0.042,0.055,0.07的抗震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一下几项初步认识:①经动力分析表明:与静力P-△效应总是增大结构的反应不同,动力反应中的P-△效应在不同的结构动力特征下受动力荷载决定,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小结构的反应。②多波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分析结果表明,P-△效应对结构非弹性反应的影响在不同的地面运动输入下的离散性较大,总体来看,P-△效应对稳定系数分别为0.042,0.055,0.07的三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的非弹性反应影响不大;分析也表明地震动特性对P-△效应影响显著。③截面设计考虑了P-△效应的结构,其相对屈服水准提高,在同样强度水准的地面运动下,所受的地震作用增大,相应结构的层剪力增大;但各层层剪力增大系数与截面设计考虑P-△效应的内力增大系数的分布规律不同。④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的设计规范或规程在抗震结构设计时考虑P-△效应的具体规定虽有不同,但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即实现结构在给定强震反应位移下的等承载力。这一思路是以单自由度体系理想双折线滞回特征为依据提出的。考虑到近期已经认识到的实际工程中各类超静定结构的整体超强特征,上述思路已显得过于保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结构二阶效应
  • 1.2 结构二阶效应的研究现状
  • 1.2.1 结构静力二阶效应的研究进展
  • 1.2.2 结构动力二阶效应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2 P-⊿效应对结构非弹性反应影响的研究综述
  • 2.1 P—⊿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P—⊿效应对单自由度体系反应的影响
  • 2.2.1 P—⊿效应对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反应的影响
  • 2.2.2 P—⊿效应对单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的影响
  • 2.3 P—⊿效应对多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的影响
  • 2.3.1 P—⊿效应对多自由度体系反应的影响
  • 3 各主要国家抗震规范关于P—⊿效应的规定
  • 3.1 NBCC-2005/CSA23.3-04的规定
  • 3.1.1 NBCC-2005的规定
  • 3.1.2 CSA23.3-04的规定
  • 3.2 美国规范的规定
  • 3.2.1 UBC/SEAOC Blue Book系列
  • 3.2.2 IBC2006/ASCE 7-05
  • 3.3 EN 1998-1:2004的规定
  • 3.3.1 楼层侧移敏感系数
  • 3.3.2 考虑P—⊿效应的方法
  • 3.4 中国规范的规定
  • 3.4.1 GB50011-2001的规定
  • 3.4.2 JGJ3-2002的规定
  • 3.5 对各主要抗震规范中P—⊿效应规定的理解及评价
  • 3.5.1 增大系数的比较及评价
  • 3.5.2 层剪力增大原因的讨论
  • 4 P—⊿效应分析前的准备
  • 4.1 非线性分析程序的介绍
  • 4.1.1 程序的主要假定和基本特点
  • 4.1.2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恢复力特性简介
  • 4.2 梁、柱构件屈服轨迹的确定
  • 4.2.1 所用材料的本构关系
  • 4.2.2 梁屈服特征点的确定
  • 4.2.3 柱屈服特征点的确定
  • 4.3 分析所采用的刚度方案
  • 5的确定'>4.3.1 屈服割线刚度K5的确定
  • cr的确定'>4.3.2 构件开裂弯矩Mcr的确定
  • 4.3.3 三折线刚度的确定
  • 4.4 地震动输入
  • 4.4.1 地面运动记录的选择
  • 4.4.2 地面运动记录的标定
  • 5 P—⊿效应对抗震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 5.1 引言
  • 5.2 算例设计
  • 5.3 P-⊿效应对结构位移反应的影响程度及分析
  • 5.3.1 三组框架结构在多波输入下的位移反应对比图
  • 5.3.2 考虑P-⊿效应与不考虑P-⊿效应的位移对比分析
  • 5.3.3 P-⊿效应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程度及分析
  • 5.3.4 按高规针对框架结构给出的考虑二阶效应简化公式增强后的结构的反应对比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肃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J]. 地震 2010(01)
    • [2].不同刚度方案对结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的影响[J]. 四川建筑 2008(03)
    • [3].(非弹性)光散射概念[J]. 光散射学报 2014(01)
    • [4].福建地区的非弹性衰减和台站场地响应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5)
    • [5].布置不同支撑结构的非弹性扭转效应分析与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 2019(17)
    • [6].平面不规则结构非弹性扭转地震反应研究进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0(02)
    • [7].考虑退化效应的非弹性体系震后概率残余位移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4(02)
    • [8].宁夏及邻区和祁连山中东段的S波非弹性衰减Q值研究[J]. 内陆地震 2009(01)
    • [9].钢箱梁非弹性剪滞建模[J]. 钢结构 2012(07)
    • [10].63Sn-37Pb钎料合金在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非弹性流动特性研究[J]. 应用力学学报 2011(06)
    • [11].基于非弹性回复的先进高强板回弹研究[J]. 锻压技术 2015(12)
    • [12].江苏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和场地响应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06)
    • [13].金属电极与分子中非弹性电流的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0(08)
    • [14].空气阻力对完全非弹性蹦球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2(24)
    • [15].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一种新型的X射线谱学探测方法的介绍[J]. 物理 2010(05)
    • [16].海南岛介质非弹性衰减及场地响应反演[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3)
    • [17].黑索金的非弹性中子散射及第一性原理计算[J]. 物理学报 2016(04)
    • [18].ASMEⅧ-2中分析设计非弹性方法的要点简析[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6(08)
    • [19].利用数字地震波资料研究宁夏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和场地响应[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S1)
    • [20].正交异性双材料非弹性主方向裂纹尖端应力场[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0(04)
    • [21].女性束衣非弹性基础样板研究[J]. 国际纺织导报 2011(10)
    • [22].抗弯钢框架的非弹性参数估算[J]. 钢结构 2012(01)
    • [23].一种特殊情况的非弹性主方向界面裂纹应力场[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1(01)
    • [24].金属电极对有机分子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影响[J]. 计算物理 2012(04)
    • [25].填充橡胶温度依赖的非弹性力学行为实验研究[J]. 固体力学学报 2019(04)
    • [26].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类构件的非弹性稳定性验算方法研究[J]. 特种结构 2019(04)
    • [27].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动力非弹性扭转机理与抗扭设计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8(02)
    • [28].基于非弹性位移响应谱值的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9].导管架平台的二阶非弹性极限承载力分析[J]. 吉林水利 2016(08)
    • [30].青海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特征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3)

    标签:;  ;  ;  ;  

    P-△效应对抗震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